一种能实现同步补偿的汽车座椅调角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7639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实现同步补偿的汽车座椅调角器,现有技术存在的被动调角器的解锁要比主动调角器的解锁滞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拨动配合的拨盘和小齿板,所述的小齿板上设置有拨柱,所述的拨盘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拨柱的拨孔,其特征是:所述拨孔的边缘包括邻接的解锁弧段和补偿弧段。通过在拨孔的边缘增设与解锁弧段邻接的补偿弧段,使得操作解锁手柄M解锁时,当主动调角器完全解锁后,解锁手柄还可以继续转动一定角度,用于补偿过渡件与联动杆之间的间隙及调角器联动杆刚性不足造成的解锁滞后,保证被动调角器能够同主动调角器同步解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调节汽车座椅靠背角度的调角器。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调角器一般来说是由位置上左右对称的调角器组成,叫做汽车座椅调角 器总成,参见图1,通过操作解锁手柄M将力矩传递给联动杆21带动左侧调角器L、右侧调 角器R进行靠背角度调节。 —般来说,解锁手柄M所在一侧的调角器叫主动调角器,另一侧的调角器叫被动 调角器。在车辆上,主驾驶位置座椅上调角器的解锁手柄在行进方向座椅的左侧,副驾驶位 置座椅上调角器的解锁手柄在行进方向的右侧,解锁手柄的解锁力通过联动杆21由主动 一侧传到被动一侧对两个调角器进行解锁,过渡件25与联动杆21之间的间隙以及联动杆 的刚度特性,使得被动调角器的解锁要比主动调角器的解锁滞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被动调 角器的解锁要比主动调角器的解锁滞后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实现同步补偿的汽车座椅调角 器。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能实现同步补偿的汽车座椅调角器,包括拨动配合的拨盘和小齿板,所述的 小齿板上设置有拨柱,所述的拨盘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拨柱的拨孔,其特征是所述拨孔的边 缘包括邻接的解锁弧段和补偿弧段。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的技术特 征作为优选技术手段 所述的补偿弧段相对所述拨盘的回转中心的曲率半径相同。 所述的补偿弧段相对所述拨盘的回转中心的角度为5° 10° 。 所述的解锁弧段相对所述拨盘的回转中心的曲率半径渐变。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拨孔的边缘增设与解锁弧段邻接的补偿弧段, 使得操作解锁手柄M解锁时,当主动调角器完全解锁后,解锁手柄还可以继续转动一定角 度,用于补偿过渡件与联动杆之间的间隙及调角器联动杆刚性不足造成的解锁滞后,保证 被动调角器能够同主动调角器同步解锁。附图说明图1为安装了本技术调角器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左调角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右调角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技术的圆盘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A-A向剖视图。 图5A为本技术的圆齿盘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B-B向剖视图。 图6A为本技术左调角器的小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C-C向剖视图。 图7为本技术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技术左调角器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图8A的D-D向剖视图。 图9A为本技术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图9A的俯视图。 图10为本技术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技术右调角器的小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图12A的E_E向剖视图。 图13A为本技术左调角器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图13A的F-F向剖视图。 图14为本技术拨盘的解锁弧段、补偿弧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l-圆盘,2-圆齿盘,3L-左小齿板,3R-右小齿板,4-拨盘,5L-左凸 轮,5R-右凸轮,6-弹簧,7-轴套,8-圆柱段,9-方柱段,10-轨道,11-凸轮上的曲面,12-内 齿,13-外齿,14-包壳,15-靠背联接板,16-圆齿盘凸台,17-椅座联接板,18-圆盘凸台, 19-椅座,20-靠背,21-联动杆,22-小齿板上的曲面,23-拨柱,24-拨孔,25-过渡件,L-左 侧调角器,R-右侧调角器,M-解锁手柄,AB-解锁弧段,BC-补偿弧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左调角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该左调角器包括圆盘 l(参见图4A、4B)、圆齿盘2(参见图5A、5B)、三个小齿板3L(参见图6A、6B)、拨盘4(参见 图7)、凸轮5L(参见图8A、8B)、弹簧6(参见图10)和轴套7(参见图9A、9B),圆盘1、圆齿 盘2可转动的安装在轴套7的圆柱段8上而可以相对转动;拨盘4、凸轮5L位于圆盘1与 圆齿盘2之间并安装在轴套7的方柱段9上而可随轴套7转动;三个小齿板3L均匀分布并 导向在圆盘l内侧的三个轨道10上而可以在圆盘1的径向移动,三个小齿板3L由凸轮5L 的三个曲面ll接触支撑;圆齿盘2、小齿板3L上分别具有可啮合的内12齿、外齿13,拨盘 4与小齿板3L拨动配合,弹簧6的弹力施加给拨盘4、凸轮5L,使拨盘4将小齿板3L拨动至 外齿13与内齿12啮合、使凸轮5L将小齿板3L锁定在外齿13与内齿12啮合的状态。尤 其是(参见图14),小齿板上设置有拨柱,拨盘上设置有容纳拨柱的拨孔,拨孔的边缘包括 邻接的解锁弧段AB和补偿弧段BC。为了使装配在一起的圆盘1、圆齿盘2、三个小齿板3L、 拨盘4、凸轮5L、弹簧6和轴套7具有整体性以及对它们进行防护,在装配完成后还在外侧 安装包壳14(参见图11)。具体的,弹簧6为螺旋状扭力弹簧,其一端套接在轴套7的方柱 段9上,其另一端支撑在圆盘1上。为了保证拨盘4与凸轮5L能够同时转动,可以通过在其中一个上面设置定位孔,在另一个上面设置定位柱,将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实现。 安装在座椅上时(参见图1),圆盘1与靠背联接板15固定连接(如通过其外侧的 的凸台18焊接);圆齿盘2与椅座联接板17固定连接(如通过其外侧的凸台16焊接),将 截面为方形的联动杆21穿入左侧调角器L、右侧调角器R的轴套并用过渡件25连接,在联 动杆21的一端连接解锁手柄M。常态下,三小齿板3L的外齿13在弹簧6弹力的作用下,始 终同圆齿盘2的内齿12保持啮合,实现调角器的锁止,此时圆盘1与圆齿盘2不可相对转 动,靠背20不可调节。当操作解锁手柄M进行与弹簧6弹力相反的方向提拉动作时,使拨 盘4按照图14所示箭头的方向做逆时针方向转动,即通过轴套7带动凸轮5L和拨盘4转 动,使凸轮5L脱离小齿板3L,同时拨盘4通过解锁弧段AB牵动拨柱23令小齿板3L在圆盘 1的轨道10上移动而脱离圆齿盘2,使主动调角器先实现解锁,继续提拉解锁手柄M,则可以 主动调角器上拨盘4的补偿弧段BC不牵引主动调角器上小齿板3L的拨柱23,而是令该拨 柱23滑过补偿弧段BC,补偿过渡件25与联动杆21之间的间隙及调角器联动杆刚性不足造 成的被动调角器的解锁滞后,保证被动调角器能够同主动调角器同步解锁。调节完毕,释放 解锁手柄M,即可在弹簧6的弹力下恢复至锁止状态。该调角器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 解锁迅速,锁止可靠,提高了座椅的整体性能,确保了安全性;可实现座椅靠背任意角度的 调节。根据该结构,当靠背受到向后冲力时,靠背不会向后倾翻。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技术措施,补偿弧段BC相对拨盘4的回转中心的曲率半径 相同;补偿弧段BC相对拨盘4的回转中心的角度为5。 10° ;解锁弧段AB相对拨盘4的 回转中心的曲率半径渐变。由此使得解锁弧段AB、补偿弧段BC与拨柱23的配合更协调灵 活。 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表明,由于过渡件同联动杆之间的间隙和联动杆的刚度特性 决定了被动调角器解锁比主动调角器的解锁滞后了3。 5° ,当主动调角器的解锁角度 是X时,被动调角器的解锁角度是X+3。 X+5° ,既当解锁手柄转过X。后,手柄一侧的调 角器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实现同步补偿的汽车座椅调角器,包括拨动配合的拨盘(4)和小齿板(3L),所述的小齿板(3L)上设置有拨柱(23),所述的拨盘(4)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拨柱(23)的拨孔(24),其特征是:所述拨孔(24)的边缘包括邻接的解锁弧段(AB)和补偿弧段(B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碧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力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