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554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和支撑件,该电连接器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的前表面凸伸形成的对接部,主体部具有前表面和可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对接部位于安装面所在平面的上方;支撑件凸设于主体部的前表面上,并且支撑件位于对接部的下方,该支撑件设有可抵靠于电路板上的支撑面,这样的支撑件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减少废板的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合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连接器组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和组装于电连接器的支撑装置,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和沿主体部的前表面向前凸伸形成的插接部,主体部设有可安装于电路板的安装面,支撑装置与插接部位于主体部的同一侧,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于插接部上的支撑部和抵靠于电路板并且同安装面平齐的抵靠面。这样的支撑装置结构复杂,并且支撑装置的平面度要求高,浪费成本。 因此,鉴于前述电连接器组合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合用来解决支撑装置结构复杂且制造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结构简单且节省成本的 电连接器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和 支撑件,该电连接器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的前表面凸伸形成的对接部,主体部具有前表 面和可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对接部位于安装面所在平面的上方;支撑件凸设于主体 部的前表面上,并且支撑件位于对接部的下方,该支撑件设有可抵靠于电路板上的支撑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主体部的 前表面凸设有支撑件,并且支撑件位于对接部的下方,该支撑件设有可抵靠于电路板上的 支撑面,这样的支撑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合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合的侧视图。 图6为本技术施例二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装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合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5,电连接器组合100可安装在电路板200上,其包括电连接器〈 未标号 > 和支撑件3,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和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 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0和对接部11。主体部10包括前表面101和可安装于电 路板200上的安装面102 ;对接部ll,其自主体部10的前表面101向前凸伸形成,该对接部 11设有与安装面102相对的下表面113,并且对接部11位于安装面102所在平面的上方, 即下表面113高于安装面102。绝缘本体1整体成L型,其重心落在主体部10的前侧且与 对接部11位于同一侧,藉此会产生前倾的趋势。对接部11设有端子通道111以及与端子 通道111相连通的对接槽112,该对接槽112成L型,该界面是标准的SATA〈串行高级技术 附加装置〉界面。 导电端子2固持于端子通道111内,其包括延伸于对接部11前端的接触部21、固 定于端子通道的固持部22以及延伸出主体部10的安装面且可安装于电路板200的安装部 23。 支撑件3,其凸设于主体部10的前表面101上,该支撑件3设有可抵靠于电路板 200上的支撑面31、与支撑面31相对的顶面34以及与主体部10的前表面101相贴靠的 固定面32。支撑面31与主体部10的安装面102在同一平面上,藉此对绝缘本体1提供支 撑力,防止绝缘本体1前倾。顶面34低于对接部11的下表面113,支撑件3整体位于对接 部11的下方并且设置于主体部10的前表面101的底端。主体部10的前表面101的中间 位置凹设一固定槽103,固定槽103内设有一隔栏104,支撑件3设有与固定槽103相配合 的固定部33,固定部33包括挟持于隔栏104上的第一固定部331和第二固定部332,藉此 支撑件3固定于主体部10的中间位置上,其固定面32与主体部10的前表面101相靠贴。 支撑件3的长度在凸伸的方向上不大于对接部11的长度,当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200的 后,需要拆除支撑件3,因此会有多余的废板产生,但藉由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减少废板的 使用,节省成本。该支撑件3结构简单,制成容易,可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至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的处仅在于支撑件3',其凸设于 主体部10'的前表面101'上,该支撑件3'设有可抵靠于电路板200'上的支撑面31'以及 与支撑面31'相对的顶面34'。支撑面31'与主体部10'的安装面102'在同一平面上,藉此对绝缘本体r提供支撑力,防止绝缘本体r前倾。顶面34'低于对接部ir的下表面 n3',支撑件3'整体位于对接部ir的斜下方并且设置于主体部io'的前表面ior的底端。支撑件3'与主体部10'是一体成型的,当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200'的后,支撑件3' 与废板一起切除。支撑件3'设置于主体部10'的两端,并且支撑件3'的长度在凸伸的方向上也不大于对接部ir的长度,因此该结构也可以减少废板的使用。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和支撑件,该电连接器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的前表面凸伸形成的对接部,主体部具有前表面和可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对接部位于安装面所在平面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凸设于主体部的前表面上,并且该支撑件位于对接部的下方,该支撑件设有可抵靠于电路板上的支撑面。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长度在凸伸的方向 上不大于对接部的长度。3.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主体 部为一体成型。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在主体部的两端。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前表面凹设一固定 槽,支撑件设有与固定槽相配合的固定部。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设有一隔栏,固定部包 括挟持于隔栏上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在主体部的中间 位置上。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与支撑面在同一平面上。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设有L型对接槽。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包括与主体部的安装 面相对的下表面,该下表面高于安装面;支撑件设有与与支撑面相对的顶面,该顶面低于对 接部的下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和支撑件,该电连接器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的前表面凸伸形成的对接部,主体部具有前表面和可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对接部位于安装面所在平面的上方;支撑件凸设于主体部的前表面上,并且支撑件位于对接部的下方,该支撑件设有可抵靠于电路板上的支撑面,这样的支撑件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减少废板的使用。文档编号H01R13/73GK201498666SQ20092030965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4日专利技术者杨胜合, 林家仕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和支撑件,该电连接器包括主体部和自主体部的前表面凸伸形成的对接部,主体部具有前表面和可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对接部位于安装面所在平面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凸设于主体部的前表面上,并且该支撑件位于对接部的下方,该支撑件设有可抵靠于电路板上的支撑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仕杨胜合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