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雁洲专利>正文

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819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陆空双栖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它包括车体、车体设置的驾乘舱和车轮,车体前后端分别设置有涵道螺旋桨,涵道螺旋桨均包括涵道、螺旋桨和支架;螺旋桨的旋转轴呈竖向设置;螺旋桨设置有自动倾斜器;两个螺旋桨由车体设置的发动机驱动并反向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所述车轮在道路上行驶,并通过所述的两个竖向的涵道螺旋桨旋转提供升力而实现垂直起降飞行;其飞行的起降、悬停、进退和转向均由调节输出两涵道螺旋桨的转速差,和/或调节桨叶仰角而实现,操控性好,且结构简单;涵道保护了螺旋桨,同时也保护了行人,避免行人受到螺旋桨的伤害,其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陆空双栖交通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以道路交通为主、以飞行为辅的 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陆地交通工具以汽车为主,汽车主要依靠车轮抓地并转动,从而获得前进的推力 ,故而汽车行驶依赖于道路的平整通畅, 一旦道路发生拥堵、损坏等状况,则汽车无法前行 ,这给汽车的使用带来不便。为了实现在上述无法前行的状况下汽车能摆脱对地面的依赖而升空并跨越障碍,目前也 有将飞机的升力结构,尤其是将直升机的升力系统结合在汽车上的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如中 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82287.2的专利技术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新的旋翼风扇升力控制方法及可 直升飞行汽车,该可直升飞行汽车车身设有前2个后2个共4个车轮,经减振悬架支撑行走; 后轴桥有差速器,车身前部为驾乘室,驾乘室内设有仪表盘、方向盘、操纵杆、变速杆、离 合器-刹车蹬、左右方向舵蹬、油门踏板、辅助机翼折叠-展开及伸縮操控手柄,及旋转半球 壳气流阀控制杆等控制部件。车身后部装动力引擎、离合器、分动器箱、双垂尾翼,及其顶 部水平尾翼,其中,双垂尾翼上部安装有方向舵,所述水平尾翼后沿安有升降舵,车身后部 中下部左右各设一组三通喷气口,后下车轴桥上有差速器,发动机前的变速箱左右各伸出一 带三角皮带轮的水平轴,两水平轴的转向相反。车身中腹部竖直安装一套反转双旋翼的涵道 风扇。车身两侧各安装一副可折叠可伸縮的辅助机翼。风扇涵道下部与车厢中部底板上两列 纵向并排喷气口组相连。该可直升飞行汽车通过涵道反向双旋翼的旋转提供升力而升降,通过辅助机翼增加侧向 平衡度,通过改变底部喷口组的喷气方向实现平飞,通过尾部三通喷口的侧向喷口喷气,和 /或偏转尾部方向舵以及两侧副翼来改变飞行方向。上述可直升飞行汽车的缺陷在于1、升空后飞行过程中的侧向平衡度需依靠展开的辅 助机翼保持,这限制了该飞行汽车在如巷道等窄小空间内的应用;2、所述的涵道反向双旋 翼仅提供升力,而飞行汽车升空后的平飞、转向等动作由各喷气口、各舵和副翼等各辅助翼 来控制实现,既使得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生产成本高,又增加了该飞行汽车出现机械故 障的风险,降低了该飞行汽车的安全性,同时也给飞行汽车的控制带来了不便,故而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 ,其宽度小,同现有的轿车等宽、等长、等高,适于在道路上行驶及垂直起降飞行,结构简 单,操控性好,实用性强,噪音低,安全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包括车体,车体设置有驾乘舱和车轮;车体前端 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均 包括涵道、位于涵道内的螺旋桨以及支撑螺旋桨的支架;所述螺旋桨具有可调桨叶角的桨叶 ;与两个所述螺旋桨连接的旋转轴均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 螺旋桨均设置有与桨叶连接的自动倾斜器;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 由车体设置的发动机驱动,两个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 旋桨的支架固定在相应的涵道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包括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均包括与所述旋转轴垂直固接的桨毂以 及分别枢接在所述桨毂两端的桨叶;每个螺旋桨的两片所述桨叶分别与相应的自动倾斜器连接。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自动倾斜器均包括倾斜器本体、两组拉杆组件 和三套变距舵机;所述倾斜器本体可倾斜地滑动套设在相应的旋转轴外缘;两组所述拉杆组 件一端与所述倾斜器本体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片所述桨叶连接;;所述变距舵机包括有连 杆,所述变距舵机通过连杆与所述倾斜器本体连接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倾斜器本体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外的球形导向体、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体外 缘的斜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斜盘上端面并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体外缘的转盘。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拉杆和摇臂,所述拉杆下端铰接在所述转盘上,拉杆上端与所述摇臂 一端铰接,所述摇臂另一端与所述桨叶固接;两组拉杆组件分别与两片桨叶连接。每套所述变距舵机包括机座和丝杠式连杆,所述机座设置有直流电机、反馈电位器和与 所述直流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减速齿轮箱;连杆一端与所述减速齿轮箱传动连接,所述减速齿 轮箱控制连杆沿其轴线作直线运动,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斜盘铰接;所述反馈电位器与所述直 流电机电信号连接;所述机座固定在相应的支架上。所述车体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的三套变距舵机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三套变距舵机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所述车体设置有用于监测车体侧偏的陀螺仪,所述陀螺仪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分别由独立的两个发动机驱动,两个独 立的发动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的支架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支架上。或者是,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均由驱动所述车轮的发动机驱 动;所述发动机与一分动器连接,所述分动器分别通过传动装置与车轮及各螺旋桨传动连接 ;所述分动器设置有飞行档位和陆行档位。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所述车轮在道路上行驶,并通过所述的两个竖向的 螺旋桨旋转而提供升力,使车体实现垂直起降飞行;由于涵道螺旋桨的气动效率高于一般的 螺旋桨,故而同等功率下其直径可以较小,且所述涵道螺旋桨设置在车体的前端和后端,所 以本专利技术的宽度可以与现有的轿车等宽、等长、等高,可以实现在道路上的行驶和起降,实 用性强;本专利技术在路面行驶时,其操控与现有的汽车相同,其起降、悬停、进退和转向均由 调节输出两涵道螺旋桨的转速差,和/或调节桨叶仰角而实现,操控性好,噪音低,且结构 简单;涵道保护了螺旋桨,同时也保护了行人,避免行人受到螺旋桨的伤害,其安全性高; 本专利技术以道路交通为主、以飞行为辅。附图说明附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螺旋桨及自动倾斜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l、 2所示,这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包括车体l、车体1设置的驾乘舱11和车轮12;车体l 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 桨均包括涵道21、位于涵道21内的螺旋桨22以及支撑螺旋桨22的支架23;所述螺旋桨22具有 可调桨叶角的桨叶221;与两个所述螺旋桨22连接的旋转轴222均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涵道 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22均设置有与桨叶221连接的自动倾斜器;所述第一涵道 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22由车体1设置的发动机3驱动,两个螺旋桨22的旋转方向 相反,发动机3的功率、形状、大小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而定;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 道螺旋桨的支架23固定在相应的涵道21内。其中,所述车体l设置有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及制动系统等,这 与现有的汽车相同,这里不再赘述。6其中,所述自动倾斜器用于调节螺旋桨22的桨叶角,即桨叶221剖面弦线与旋转平面的 夹角,桨叶221的桨叶角越大,则其转动切割空气时,获得的升力越大,同时对车体l产生的 反向扭矩也越大;所述自动倾斜器可以升降或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纵列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陆空交通工具,包括车体(1),车体(1)设置有驾乘舱(11)和车轮(12),其特征在于: 车体(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 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均包括涵道(21)、位于 涵道(21)内的螺旋桨(22)以及支撑螺旋桨(22)的支架(23);所述螺旋桨(22)具有可调桨叶角的桨叶(221);与两个所述螺旋桨(22)连接的旋转轴(222)均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22)均设置有与桨叶(221)连接的自动倾斜器; 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螺旋桨(22)由车体(1)设置的发动机(3)驱动,两个螺旋桨(22)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涵道螺旋桨和第二涵道螺旋桨的支架(23)固定在相应的涵道(21)内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雁洲
申请(专利权)人:谢雁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