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负载拓扑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746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包括一用于发送驱动信号的信号控制端、若干接收所述驱动信号的接收端及若干传输线,所述信号控制端通过所述若干传输线依次连接所述若干接收端,所述信号控制端与其相邻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及距离所述信号控制端最远的两相邻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大于其他部分传输线的宽度。所述多负载拓扑架构可有效提升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
技术介绍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IC(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越来越快,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其 上设计的负载即芯片数也越来越多,于是设计者在设计时经常需要将一个信号控制端连接 至两个甚至多个芯片,用于为所述两个甚至多个芯片提供信号。请参照图1,其为现有技术中多负载拓扑架构图,其中包含有一信号控制端10及 六个接收端20、30、40、50、60、70,其中所述信号控制端10与所述六个接收端20、30、40、50、 60、70之间采用菊花链拓扑架构相连接,所述六个接收端20、30、40、50、60、70可以为各种-H-- I I心片。在此架构中,驱动信号是从信号控制端10发出沿传输线到达各接收端20、30、40、 50、60、70,由于驱动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要分流至各个接收端20、30、40、50、60、70,只要传输 路径不连续即会造成阻抗不匹配,驱动信号沿传输路径传输时遇到阻抗不匹配就会产生大 小不一的反弹信号,各种杂乱的反弹信号叠加于各个接收端20、30、40、50、60、70,造成电压 过大或过小,甚至导致非单调(non-monotonic)现象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包括一用于发送驱动信号的信号控制端、若干接收所述驱动信号的接收端及若干传输线,所述信号控制端通过所述若干传输线依次连接所述若干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端与其相邻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及距离所述信号控制端最远的两相邻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大于其他部分传输线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包括一用于发送驱动信号的信号控制端、若干接收所述驱动信号的接收端及若干传输线,所述信号控制端通过所述若干传输线依次连接所述若干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端与其相邻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及距离所述信号控制端最远的两相邻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大于其他部分传输线的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负载拓扑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接收端中至少一个接 收端的后端连接一电阻,以减弱所述至少一接收端所接收的信号的非单调现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负载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晓芸赖盈佐许寿国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