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升降式埋地喷头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975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升降式埋地喷头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器,主体为圆环结构(5),该圆环(5)的中心设有中心轴孔(51),从中心轴孔(51)延伸有数条轴孔支撑肋(52)至圆环(5)上,所述圆环(5)的外壁设有水流冲击受力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节水灌溉配件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升降式埋地喷头驱 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城市绿地、高尔夫球场等用水量较高的场所均采用喷管技术解决用水要 求。现有的喷管产品的结构比较复杂,其结构形式为,经过过滤的水,以一定角度冲向位于 一个端面上的多片翼型构成的叶轮,带动一根主轴旋转,该轴上带有一个主动齿轮,通过数 级齿轮副减速后,驱动喷嘴旋转,达到喷洒目的。这种驱动结构中,由于齿轮副过多,给制造 和装配带来较大难度;尤其是主动齿轮转速较高,这就要求各个齿轮轴的安装精度高、各齿 轮轴孔的制造精度高;特别地,由于各齿轮模数均较小,基本上只有0. 5,对齿轮制造和装 配精度均有较高要求。因此这种结构的驱动结构制造成本高。并且由于从第一级齿轮开始, 直到喷嘴,均为通过齿轮的硬连接,当水压变化时,喷嘴头的旋转角速度直接随水压波动而 变化明显;如果水压变化频繁,对各级啮合齿轮副将产生一定的损害。故而研发结构简单实用的驱动结构具有较大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升降式埋 地喷头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升降式埋地喷头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器,其主体为圆环或圆盘结构,该 圆环或圆盘的中心设有中心轴孔,所述圆环或圆盘的外壁设有水流冲击受力面。本技术作为升降式埋地喷头驱动装置的部件之一,其作用在于旋转并最终带 动喷头旋转喷水,所以本技术通过在圆环或圆盘的外壁设有水流冲击受力面,通过水 流冲击受力面在水流的冲击下旋转。进一步的,本技术的主体采用圆环结构,从中心轴孔延伸有数条轴孔支撑肋 至圆环上,由于圆环与圆盘相比较,其重量较轻,旋转效果更佳。所述水流冲击受力面为扭力齿,所述扭力齿由受力面和水流过渡面构成,所述受 力面为一个平面,并指向圆环的轴心,所述水流过渡面为曲面,从相邻的上一个受力面的最 高处起,到下一个受力面的最低处止。作为另外的结构,所述受力面也可以采用曲面。同样地,所述水流过渡面也可以采用平面。除了采用扭力齿,所述水流冲击受力面才可以采用多个均勻分布的短平板,所述 短平板位于圆环的外壁,并指向圆环的轴心。除了扭力齿和段平板,可以直接采用圆环的外壁圆柱面作为所述水流冲击受力面。本技术所述圆环的内壁设有数个均勻分布的阻尼板,所述阻尼板为平板。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板指向圆环的轴心。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通过水流冲击受力面直接在水流的冲击下,或旋转水流 因黏性产生的切向力作用下旋转,从而直接或间接驱动喷头的旋转喷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总体特征为一个圆环5,由中心轴孔51、轴孔 支撑肋52、数个均勻分布的阻尼板53、多个均勻分布的扭力齿54构成。所述阻尼板53为数 个平板,位于圆环5的内壁,并指向轴心。所述扭力齿54由受力面55和水流过渡面56构 成。所述受力面55为一个平面,并指向轴心,受力面55也可以是曲面。所述过渡面56为 曲面,也可以是平面,其从上一个受力面55的最高处起,到下一个受力面55的最低处止。实施例二 如附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采用多个均 勻分布的短平板58代替扭力齿54作为水流冲击受力面,所述短平板58位于圆环5的外壁, 并指向轴心。实施例三如附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其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直接将圆环5的外壁圆柱面57作为水流冲击受力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升降式埋地喷头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主体为圆环或圆盘(5)结构,该圆环或圆盘(5)的中心设有中心轴孔(51),所述圆环或圆盘(5)的外壁设有水流冲击受力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用于升降式埋地喷头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主体为圆环或圆盘(5)结构,该圆环或圆盘(5)的中心设有中心轴孔(51),所述圆环或圆盘(5)的外壁设有水流冲击受力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圆环(5),该圆环(5)从 中心轴孔(51)延伸有数条轴孔支撑肋(52)至圆环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水流冲击受力面为扭力齿 (54),扭力齿(54)由受力面(55)和水流过渡面(56)构成,受力面(55)为一个平面,并指 向圆环(5)的轴心,水流过渡面(56)为曲面,从相邻的上一个受力面(55)的最高处到下一 个受力面(55)的最低处。4 .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跃黄虹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