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压模具芯棒定位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616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模压模具芯棒定位方法及装置,由伞腔模块1、芯棒2、顶针3、定位叉4、模框5、横拉杆6、滚轴7、滑块8、立拉杆9组成;伞腔模块1处于模框5中,横拉杆6与滑块8相连接,滚轴7在滑块8的斜槽中,滚轴7上升,通过立拉杆9推动定位叉4、顶针3向上运动,顶针3托住芯棒2,定位叉4挡住芯棒2不能水平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模具组合定位机构,模压工艺投资少,具有很好的市场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绝缘子的一种模压模具芯棒定位方法及装置,属于电力输送部件制造

技术介绍
模压工艺是目前低电压(110kV以下电压等级)复合绝缘子最常用的生产工艺,生产效率高,设备模具成本低。但是,在高电压产品目前最流行的是挤包穿伞工艺和注射工艺。而注射工艺采用的设备及模具都非常昂贵,对该种工艺的推广起到阻碍作用。模压工艺投资少,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做过高电压复合绝缘子的模压试验,但不是很成功。主要失败在于模具无定位机构,造成芯棒偏心太大,客户不愿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以上问题,采用了模具组合定位方法及装置,解决了高电压复合绝缘子的模压试验中模具无定位机构,造成芯棒偏心太大的问题。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模压模具芯棒定位方法及装置由伞腔模块1、芯棒2、顶针3、定位叉4、模框5、横拉杆6、滚轴7、滑块8、立拉杆9组成;伞腔模块1处于模框5中,横拉杆6与滑块8相连接,滚轴7在滑块8的斜槽中,滚轴7上升,通过立拉杆9推动定位叉4、顶针3向上运动,顶针3托住芯棒2,定位叉4挡住芯棒2不能水平移动;工作原理如下:在模具中相距300mm左右加一组定位机构。这一组定位机构包括由下模托起芯棒的顶针和防止水平偏心的叉子。两者分别在模具下模的相邻模块上。下模模块固定板上由斜面推动顶针上下移动。这样,将处理好的芯棒放到定位机构上,然后均匀放上胶片,合模生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具组合定位机构,模压工艺投资少,具有很好的市场空间。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压模具芯棒定位方法及装置结构示意图,由伞腔模块1、芯棒2、顶针3、定位叉4、模框5、横拉杆6、滚轴7、滑块8、立拉杆9组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压模具芯棒定位方法及装置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压模具芯棒定位方法及装置由伞腔模块1、芯棒2、顶针3、定位叉4、模框5、横拉杆6、滚轴7、滑块8、立拉杆9组成;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拉动横拉杆6,滑块8移动,滚轴7在滑块8的斜槽中上升,通过立拉杆9推动定位叉4、顶针3向上运动,顶针3托住芯棒2,定位叉4挡住芯棒2不能水平移动。由于模压时胶高于芯棒2,因此上模可不用顶针,这样可将芯棒2定位。推横拉杆6时,动作相反,顶针3和定位叉4的圆弧面与模腔平齐,这时可以开始硫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压模具芯棒定位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伞腔模块(1)、芯棒(2)、顶针(3)、定位叉(4)、模框(5)、横拉杆(6)、滚轴(7)、滑块(8)、立拉杆(9)组成;伞腔模块(1)处于模框(5)中,横拉杆(6)与滑块(8)相连接,滚轴(7)在滑块(8)的斜槽中,滚轴(7)上升,通过立拉杆(9)推动定位叉(4)、顶针(3)向上运动,顶针(3)托住芯棒(2),定位叉(4)挡住芯棒(2)不能水平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压模具芯棒定位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伞腔模块(1)、芯棒(2)、顶针(3)、定位叉(4)、模框(5)、横拉杆(6)、滚轴(7)、滑块(8)、立拉杆(9)组成;伞腔模块(1)处于模框(5)中,横拉杆(6)与滑块(8)相连接,滚轴(7)在滑块(8)的斜槽中,滚轴(7)上升,通过立拉杆(9)推动定位叉(4)、顶针(3)向上运动,顶针(3)托住芯棒(2),定位叉(4)挡住芯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国利郭元吉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