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聚丙烯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7059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是为解决以往的普通碳酸钙填充聚丙烯导致改性后材料的稳定性差、光洁度差等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的。以聚丙烯粒料为基料,聚丙烯经均聚或共聚所得;以纳米碳酸钙为无机填料,其表面需进行活化处理;选择聚烯烃接枝料和其它塑料加工助剂为辅助材料;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工艺路线,控制合适共混工艺条件。选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表面进行活化处理。选用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为聚烯烃接枝。优点是达到了对聚合物同时进行增强和增韧改性的目的。由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可以满足汽车行业对聚丙烯汽车内饰材料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合物材料改性中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丙烯具有密度小、力学均衡性好、耐化学腐蚀、易加工、热变形温度高、价廉等优 点。近年来,采用聚合改性、共混改性和两者兼而有之的技术以制取工程化聚丙烯新材料的 方法被广泛认同。其中共混改性投资少、见效快,成为当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最活跃 的领域之一。 物理改性是在聚丙烯基体中加入其它无机填料、有机填料,其它塑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或一些有特殊功能的添加助剂,经过混合,混炼而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物理改性大致分为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共混改性,功能性改性等。 聚丙烯的填充及增强改性发展得比较晚,大约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石棉纤维增强聚丙烯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用于填充聚丙烯的无机填料主要有碳酸钙、云母粉、硅酸钙、二氧化硅、硅灰石、滑石粉、炭黑等;有机填料主要有木粉、稻壳粉、花生壳粉等。 以往的普通碳酸钙填充聚丙烯过程中由于普通碳酸钙颗粒尺寸大,在聚丙烯中分 散不均,导致改性后材料的稳定性差、光洁度差、加工性能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聚丙烯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以聚丙烯粒料为基料,聚丙烯经均聚或共聚所得;  (2)以纳米碳酸钙为无机填料,其表面需进行活化处理;  (3)选择聚烯烃接枝料和其它塑料加工助剂为辅助材料,  (4)纳米碳酸钙用量为聚丙烯基料与聚烯烃接枝料及纳米碳酸钙质量总和的10~20%;聚烯烃接枝料用量为聚丙烯基料与聚烯烃接枝料及纳米碳酸钙质量总和的15~20%;塑料加工助剂用量为聚丙烯基料质量的0.5~1%,其余为聚丙烯基料;  (5)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工艺路线,控制合适共混工艺条件,得到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聚丙烯汽车内饰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聚丙烯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以聚丙烯粒料为基料,聚丙烯经均聚或共聚所得;(2)以纳米碳酸钙为无机填料,其表面需进行活化处理;(3)选择聚烯烃接枝料和其它塑料加工助剂为辅助材料,(4)纳米碳酸钙用量为聚丙烯基料与聚烯烃接枝料及纳米碳酸钙质量总和的10~20%;聚烯烃接枝料用量为聚丙烯基料与聚烯烃接枝料及纳米碳酸钙质量总和的15~20%;塑料加工助剂用量为聚丙烯基料质量的0.5~1%,其余为聚丙烯基料;(5)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工艺路线,控制合适共混工艺条件,得到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聚丙烯汽车内饰材料。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聚丙烯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占纳米碳酸钙质量的1 6%的硬脂酸盐或钛酸酯偶联剂或硅烷偶联剂或铝 酸酯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表面进行活化处理。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碳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铭高辉徐祥明王忠军关冲
申请(专利权)人:辽阳市宏伟区康达塑胶树脂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