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组润滑油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6598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轮机组润滑油油箱,其包括轴承回油入口和回油滤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通孔,所述轴承回油入口设置在油箱的一侧壁上,所述油箱内部设有回油腔室和吸油腔室,所述回油腔室设置在轴承回油入口所在的一侧,所述回油滤网为溢流式回油滤网,所述回油滤网的高度低于油箱正常液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回油腔室使部分固体杂质沉淀在回油腔室避免随油流带入系统,并且减少了轴承回油对滤网的冲击,有效防止了滤网的破损。回油腔室与吸油腔室上方通过联通孔保证两者压力平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轮机润滑油系统
,特别是一种汽轮机组润滑油油箱
技术介绍
在汽轮机组运行过程中,为防止系统中可能产生的铁屑等固体杂质随轴承润滑油 回油进入润滑油箱,危害油泵的安全运行,一般在润滑油箱回油入口设置回油滤网,如图1 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轴承回油在润滑油油箱中的走向,回油滤网2的高度高于油箱正常 液位3,轴承回油直接流经回油滤网2后进入油箱。由于轴承回油直接对滤网冲击,加剧了 滤网的磨损,降低了系统可靠性。因此,对现有的汽轮机组润滑油油箱进行改进,以降低滤网的磨损,提高其使用寿 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对现有的汽轮机组润滑油油箱进行改进,提供 一种结构简单、滤油效果好且对回油滤网冲击小的汽轮机组润滑油油箱,以克服现有技术 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轮机组润滑油油箱,其包括轴承回油入口和回油滤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联通孔,所述轴承回油入口设置在油箱的一侧壁上,所述油箱内部设有回油腔室和吸油腔 室,所述回油腔室设置在轴承回油入口所在的一侧,所述回油滤网为溢流式回油滤网,所述 回油滤网的高度低于油箱正常液位。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改变现有润滑油油箱的轴承回油入 口位置,将其设置在油箱侧壁上,同时在油箱内设置单独的回油腔室,轴承回油经回油入口 进入回油腔室后,使回油腔室液位升高,超过回油滤网入口时通过溢流式滤网然后进入油 泵吸油腔室。通过采用回油腔室使部分固体杂质沉淀在回油腔室避免随油流带入系统,并 且减少了轴承回油对滤网的冲击,有效防止了滤网的破损。回油腔室与吸油腔室上方通过 联通孔保证两者压力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润滑油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润滑油箱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轴承回油入口 2.回油滤网 3.正常油位4.联通孔5.回油腔室 6.吸油腔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汽轮机组润滑油油箱,其包括轴承回油入口 1和回油滤网 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通孔4,所述轴承回油入口 1设置在油箱的一侧壁上,所述油箱内 部设有回油腔室5和吸油腔室6,所述回油腔室5设置在轴承回油入口 1所在的一侧,所述 回油滤网2为溢流式回油滤网,所述回油滤网2的高度低于油箱正常液位3。所述联通孔4设置在回油腔室的油箱上部腔壁上。所述轴承回油入口 1的高度低于油箱正常液位3高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凡是依照本技术权利要求所做的同等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轮机组润滑油油箱,其包括轴承回油入口(1)和回油滤网(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通孔(4),所述轴承回油入口(1)设置在油箱的一侧壁上,所述油箱内部设有回油腔室(5)和吸油腔室(6),所述回油腔室(5)设置在轴承回油入口(1)所在的一侧,所述回油滤网(2)为溢流式回油滤网,所述回油滤网(2)的高度低于油箱正常液位(3)。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汽轮机组润滑油油箱,其包括轴承回油入口(1)和回油滤网(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通孔(4),所述轴承回油入口(1)设置在油箱的一侧壁上,所述油箱内部设有回油腔室(5)和吸油腔室(6),所述回油腔室(5)设置在轴承回油入口(1)所在的一侧,所述回油滤网(2)为溢流式回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千文胡磊瑛夏侯恒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