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偿式水下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596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补偿式水下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及其组装方法,该电机结构包括电机端盖组件(1)、电机主体(2)和补偿器装置(3),电机端盖组件(1)位于电机主体(2)前端,通过螺钉与电机主体(2)固连;补偿器装置(3)位于电机主体(2)尾部,通过螺钉与电机主体(2)连接;补偿器装置(3)包括补偿器皮囊(16)、补偿器压盖(17)、电机尾盖(19)、补偿器弹簧(20)和补偿器螺帽(18)。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模块化设计特点,补偿器装置与电机主体可分离,为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可以相应的调节或更换不同的补偿器装置,使电机结构简单紧凑,装配和调试方便,同时工作安全可靠,易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具体来说是。
技术介绍
电机驱动是水下作业工具与设备常用的驱动方式之一。深海工作条件下由于外界 海水压力的影响,空腔形式的电机壳体为了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通常壁厚较大,导致电 机在体积和重量上较为笨重,且电机轴动密封与电机效率受到较大影响。压力补偿器是一 种通过电机内腔充油并调节电机内外压力而使其压差趋于一个满足动密封、壳体强度等条 件要求的辅助装置。以往内腔充油或者带有压力补偿的电机通常采用直流有刷的形式且电 机本体与补偿器分离的结构,充油补偿的直流有刷电机,一方面电机碳刷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绝缘油的气化膨胀,使电机内腔压力急速增大,影响电机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 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浸在油中的碳刷摩擦损耗加速,直接影响电机的连续工作的能力。 电机本体与补偿器分离的结构系统复杂,体积较大,控制和维护不方便,在中小型水下设备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充油补偿的无刷直流电机已经出现,但其补偿形式较为复杂, 结构较为繁琐,电机内部设计工艺存在的不足导致电机调试、组装困难,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偿式水下无刷直流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偿式水下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包括电机端盖组件(1)、电机主体(2)和补偿器装置(3),所述电机端盖组件(1)包括电机端盖压盖(4)、旋转密封体(5)和电机端盖(6),所述电机主体(2)包括电机外壳(10)、电机定子(9)、电机转子(8)、磁环(12)、霍尔检测电路板(14)和电缆密封件(21),电机端盖(6)与电机外壳(10)配合连接,绝缘液压油(23)分布于电机主体(2)内;其特征在于:电机主体(2)和补偿器装置(3)为分体结构,补偿器装置(3)包括补偿器皮囊(16)、补偿器压盖(17)、电机尾盖(19)、补偿器弹簧(20)和补偿器螺帽(18),补偿器皮囊(16)嵌入在电机外壳(10)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补偿式水下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包括电机端盖组件(1)、电机主体(2)和补偿器装置(3),所述电机端盖组件(1)包括电机端盖压盖(4)、旋转密封体(5)和电机端盖(6),所述电机主体(2)包括电机外壳(10)、电机定子(9)、电机转子(8)、磁环(12)、霍尔检测电路板(14)和电缆密封件(21),电机端盖(6)与电机外壳(10)配合连接,绝缘液压油(23)分布于电机主体(2)内;其特征在于电机主体(2)和补偿器装置(3)为分体结构,补偿器装置(3)包括补偿器皮囊(16)、补偿器压盖(17)、电机尾盖(19)、补偿器弹簧(20)和补偿器螺帽(18),补偿器皮囊(16)嵌入在电机外壳(10)的密封槽内,通过电机尾盖(19)挤压固定在电机外壳(10)上,补偿器压盖(17)的外侧端面与补偿器皮囊(16)接触,补偿器弹簧(20)一端支撑补偿器压盖(17),另一端支撑补偿器螺帽(18),补偿器螺帽(18)与电机尾盖(19)螺纹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补偿式水下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旋转密封体(5) 为旋转泛塞封。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水下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机外壳 (10)上设置充油口。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偿式水下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充油口由充油 密封堵(15)密封。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水下无刷直流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机尾盖(19) 是具有导向轴的空腔结构,其外壁上开有与外界环境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硕唐元贵王棣棠张艾群陆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