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模具远红外加热系统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4887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电叶片模具远红外加热系统结构,主要采用纳米碳素加热布为热源,在兆瓦级风电叶片模具制作时,将该加热布贴附于模具外壳体,通过持续的远红外辐射来实施模具加热,热传导快速且易于控制热量,以达到模具表面层叶片产品之树脂固化参数的要求;加热区域与控制器搭配设置,控制器上接入加热布的高温导线,另于加热区域各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并接入控制器内,所有的控制器集中设置于控制柜内,统一配接入微处理器控制,可接入计算机通过设置程序来实施温度的精准控制。本创作改良习用技术水路及电热丝等加温模式,达到模具制作结构简化、降低重量、维修容易、控温精确等诸多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电叶片模具远红外加热系统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兆 瓦级风电叶片模具之加热系统装置与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风力发电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绿能产业,其中,风电机组的设置在考虑发电 的功率与效能下而趋向于大型化,以撷取更多的风能,产生更多的电力,符合风场利用之经 济效益,于是,大型化兆瓦级风电叶片就相应产生了。风电叶片由大型的叶片模具制作成形,藉由在叶片模具上铺设复数层的玻纤布, 以真空灌注将树脂浸入后固化制成;前提,树脂的固化对于叶片的制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而协助树脂固化,则需仰赖模具的加热系统,将模具加热至叶片树脂固化指定的温度参数; 常见的风电叶片模具加热方法,有水循环加热系统及电加热系统两种,兹简述如下1、水循环加热系统(模内流体介质加热体系),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模内水路 (或是蒸汽、热油等)循环加热系统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技术,主要透过加热 (或冷却)流体介质的设备,使热水(或热媒质)通过预埋于风叶模具内部的加热管路20, 进行热流体循环来对模具实施加热;图1为模具翻转之背面局部示意图,可看出加热管路 20系介于风叶模具表面层10与下覆层30之间,而表面层10与下覆层30均为环氧树脂材 质,将加热管路20封入模具内,下覆层30外侧覆盖以保温棉,即成叶片模具结构。水循环加热系统运用于风叶模具加热,其加热速率稳定可控,模具温差可控,不会 存在部分区域过热或不加热的现象,加热管路20使用寿命较长,同时该循环体系还有一个 好处,就是可以反向(冷却)使用于固化后之部件冷却或控制放热曲线。水(流体介质)循环加热的不便处在于需要组织及建构循环加热管路20和加热 流体介质的设备,如图2所示,在模具内设置循环的加热管路20,该管路包括入水管路23及 出水管路26,整组内置的循环加热管路20,不仅增加模具成本外,管路排设将会延长模具 生产的周期;此外,由于水循环系统需预先使用模温机将水在外部加热,然后再通过软管进 入风叶模具内部加热管路20,在模温机以电加热对水实施加热,加热过程存在热能损耗,在 模具实施加热完后,循环系统内部管路的热水要排放掉,又造成部分热能损耗,使得整个系 统能耗较大,有热能效率不高的缺陷,增加了使用成本;如水循环加热系统在加热管路20 中如果出现了管路阻塞或泄漏,因加热管路20系埋入模具内部,维修十分困难,将会影响 模具寿命。另一方面,考虑到流体介质和预埋的加热管路20,加热管路20—般采用铜管,加 上铜管周围铺覆的导热媒质(一般为铝粉或铜粉与树脂的混合物),再加上模具支撑结构, 整个模具重量相对增加,对模具支撑强度的要求也提高,造成模具钢架支撑重量也会提高, 于是整个模具的重量增加,相较于同等尺寸(1.5MW模具)电加热模具,重量至少增加4吨。另一阻碍,是当热量逐渐被模具吸收而产生温度差,导致在出水管路26出口处流 出的流体温度明显低于入水管路23入口处温度,使得模具加热不均勻。此一问题虽可透过 加速流体的流动和降低传热量来改善,但该因素常被操作者忽略而形成模具加热区域不均勻的现象。利用水来作为热媒质还存在另一个缺点加热温度范围受到(热媒质本身的沸 点)限制,若树脂固化体系温度要求超过100°c时,则该系统无法达到温度需求。2、电加热系统(模具内置电热丝加热)电(热丝)加热系统主要透过镶嵌于模 具内部的电热丝29,请参阅图3所示,在通电的情况下,以电热丝29为热源进行模具加热, 并与数控技术相结合,借助于计算机模拟系统,来控制温度分布的一种模具加热体系。电加热系统相较于水加热系统的好处是加热可控性佳,能耗降低(水加热采用 两台模温机功率约144KW,电加热系统加热总功率约为110KW),模具重量较轻,综合模具制 造成本更低等优点。借助于计算机模拟系统,能准确控制温度分布,同时在叶片制作的固化 过程中,可利用热电偶或热显像照相机和数据记录器来记录温度分布。透过带有微处理器 的控制器,能根据区域和时间得到预计的温度分布,控制部件更能预先对步骤、梯度、控制 和冷却温度分布进行编程,达到模具加热体系更高效能的目的。但是电加热系统存在一明显的缺陷就是电热丝29被镶嵌在模具内部,由于电热 丝29及温度控制线路较容易损坏,导致该加热系统维护成本高。例如电热丝29的损坏,需 使用热成像仪来查找断路点,与前述水加热系统相同地,在风叶模具表面层10背面铺设电 热丝29,同样以玻璃钢作为下覆层封合之模具结构,当电热丝29损坏时,检修模具设备之 费用高、时间长,同时要破坏模具结构来更换元器件,影响模具使用寿命。同时电加热元器 件若发生异常,可能导致局部加热过高,使叶片产品表面出现烧焦状;若不加热,则可能导 致产品固化不完全,影响产品质量与结构强度。如上所述,两种习用技术均存在着若干疏失,而亟待改善者;鉴于上述习用技术的 诸项缺失,创作人凭借着多年风电叶片领域的从业经验,潜心研究,终于得出本技术创 作风电叶片模具远红外加热系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创作风电叶片模具远红外加热系统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习用叶 片模具内置形式之水循环加热、电加热系统之管路或加热元器件损坏维修不易的缺失;次 一目的在于克服叶片模具加热系统的加热异常控制;又一目的在于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及避 免影响正常生产状况发生。运用本技术创作风电叶片模具远红外加热系统结构,其创作主要采用纳米碳 素加热布为热源,该纳米碳素加热布以碳素为发热素材,且该加热布已普遍运用于房屋地 暖方面,通过持续的远红外辐射来实施模具加热,热传导快速且容易控制热量;模具制作 时,纳米碳素加热布贴附于模具表面层背面(内表面用于产品生产),不需预埋于模具壳体 内部,若加热布出现故障,仅需除去加热布外覆盖之保温棉即可,易于更换;系统通过带有 微处理器的控制器,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准确控制温度分布,以达到模具加热的目的;远 红外加热系统由纳米碳素加热布作为热源,利用粘接剂分区域固定于模具壳体外表面,该 加热布与模具表面层背面贴合良好,粘接牢固;用焊锡将耐高温导线分别与纳米碳素加热 布的金属电极端点连接牢固,用环氧耐高温密封绝缘胶将裸露导电区域密封良好;一个加 热区域配置一个控制器,控制器上接入连接加热布的高温导线,该加热区域配置两个温度 传感器并接入控制器内,所有的控制器集中于控制箱内,接入微处理器统一控制,并可接入 计算机通过设置程序来实施温度的精准控制。运用本技术创作风电叶片模具远红外加热系统结构,可达到主要的效果及优 点有1.加热热源不采用模内嵌入式结构,在模具制作上可节省制造周期,在不会影响模 具整体结构强度下,模具可以做到更轻;此外,模具维修、维护方便,不需对模具结构作破 坏,模具使用寿命可大为延长。2.采用纳米碳素加热布作为加热系统的热源,安装简单、方 便、可移动调整至适当区域;100%的热能源效率,能耗低,相较于其他产品可节能20% 50% ;无需预热,升温速度快,无需后期的维护管理;加热布种不含有任何电阻丝,使用安装 中可以任意打孔,不影响正常发热,不会触电,即使中间有破损也不影响整体加热效果。该加热控制系统硬件部分采用NI (National Instrument)高性能板卡为支撑,通 过板卡采集各个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电叶片模具远红外加热系统结构,构成要件系包括有叶片模具、纳米碳素加热布、控制器、控制箱等,其特征乃在于:采用纳米碳素加热布为热源;在风电叶片模具制作时,将纳米碳素加热布贴合模具壳体外表面,分区段纳米碳素加热布配接控制器,集中进行温控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风电叶片模具远红外加热系统结构,构成要件系包括有叶片模具、纳米碳素加热布、控制器、控制箱等,其特征乃在于采用纳米碳素加热布为热源;在风电叶片模具制作时,将纳米碳素加热布贴合模具壳体外表面,分区段纳米碳素加热布配接控制器,集中进行温控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模具远红外加热系统结构,其中,高温导线系用以 连接纳米碳素加热布与控制器。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嶙成源王晓南肖波
申请(专利权)人:力仓风力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