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器,具体涉及一种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
技术介绍
1、汽车悬架领域的智能化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空气弹簧、主动稳定杆、半主动/主动减振器各种悬架零部件日新月异,促使汽车的驾驶平顺性一步步得以改善。其中,减振器智能化的代表产品为加装电磁阀的电控减振器或者磁流变减振器,辅以传感器、ecu,实现了汽车在不同路面,能够根据轮胎与车身的加速度/位移进行换算,匹配出最优减振器阻尼力值,达到拥有最佳驾驶操纵性和舒适性的目的。
2、其中,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有单阀和双阀,二者的区别在于双阀可实现轮胎上跳和下跳的阻尼力单独控制,而单阀则是上跳、下跳均由仅有的一个阀来控制。当前,市面上较多的双阀电控减振器的设计是两个阀沿着减振器轴向上下分布,一高一低,两个电磁阀内部分别与对应的中间缸串联,中间缸套装在工作缸外,工作缸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有泄流孔,分别用于减振器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时的油液流通。
3、但是,现有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仍有如下设计缺陷:
4、1、悬架布置受限;两个电磁阀在减振器轴向上高低分布,特别是上端的复原电磁阀容易与悬架上其他部件干涉。
5、2、泄漏风险高;设置两个中间缸需要更多的密封接口,意味着更高的泄漏风险。同时,由于现有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需要的油量较多,意味着其会产生更高的减振器内压,进而增加了高压漏油的风险。
6、3、工艺复杂性高;设置两个中间缸,意味着要重复两次中间缸总成的安装,这使得安装过程过于繁琐。
7、4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中,两个外置电磁阀在减振器轴向上平齐布置,而非常见的在轴向上一高一低布置,有利于其它悬架部件的布置,同时,将两个电磁阀均布置于减振器下部,也能够减少油液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且更少的油量使得减振器内压较低,也降低减振器油液的泄露风险;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中,只有一个中间缸,装配工艺更加简单,且由于密封接口少,使得油液泄露风险低。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包括外筒、工作缸、活塞阻尼阀、连杆和底阀;所述底阀与工作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筒设于工作缸的外侧;所述活塞阻尼阀与工作缸滑动配合,将工作缸内部的空间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活塞阻尼阀连接;所述工作缸外套设有中间缸,所述中间缸的两端与工作缸的外壁密封连接,从而在工作缸和中间缸之间形成泄流腔;所述工作缸上设有复原泄流孔,所述复原泄流孔使工作缸的上腔与泄流腔连通;所述中间缸上设有复原电磁阀流通孔,对应的,所述外筒上设有复原电磁阀座;所述复原电磁阀座中设有复原电磁阀,所述复原电磁阀和复原电磁阀流通孔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中具有导流通道和单向补偿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使复原电磁阀流通孔与复原电磁阀的入口连通,在减振器复原行程中,泄流腔内的油液能够从导流通道流入复原电磁阀中产生阻尼力;所述工作缸上设有压缩泄流孔,对应的,所述中间缸上设有让位孔,所述外筒上设有压缩电磁阀座;所述压缩电磁阀座中设有压缩电磁阀,所述压缩电磁阀的入口与压缩连接套连接,所述压缩连接套穿过让位孔与压缩泄流孔连接,所述压缩连接套与中间缸和工作缸密封配合;在减振器压缩行程中,工作缸下腔中的油液能够从压缩连接套流入压缩电磁阀产生阻尼力,同时,所述单向补偿通道打开,使外筒和泄流腔连通,从而使外筒中的油液能够流入工作缸的上腔形成补偿油路;在减振器轴向上,所述复原电磁阀与压缩电磁阀平齐设于减振器的下部。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通过采用全新设计的结构,具有如下显著的进步:
5、1)悬架布置限制少;通过双阀平齐布置的方式,将两个电磁阀均布置在减振器下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减振器电磁阀与悬架其他零部件干涉的风险。
6、2)降低了泄漏风险;复原电磁阀与压缩电磁阀平齐布置于减振器下部,降低了电磁阀的高度,进而使得油量减少,而油量减少可以使得内压减小,降低漏油风险。
7、3)安装更简便;制作工艺过程中,减少了一套中间缸总成的安装,使安装过程更加简便、快速。
8、4)成本降低;相比常见双外置减振器,本专利技术节省了一个中间缸,两个密封圈,再加上油量的减少,减振器成本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
9、进一步地,上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中,所述复原泄流孔位于工作缸的上部,且靠近工作缸的上端。将复原泄流孔设于靠近工作缸的上端的位置,使减振器具有较长的行程,从而能适配更多的车型。
10、进一步地,上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中,所述压缩电磁阀和复原电磁阀平齐设于减振器的下端。将两个电磁阀布置于减振器的下端,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油液的使用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同时,降低减振器工作时的内压,降低油液外漏的风险。此外,将两个电磁阀布置于减振器的下端也使得减振器具有较长的行程,从而能适配更多的车型。
11、进一步地,上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中,所述压缩连接套上设有凸台,对应的,所述中间缸上设有连接套装配平台;所述凸台与连接套装配平台形成平面配合,并通过设于两者之间的密封圈实现密封。将凸台与连接套装配平台配合,有利于形成可靠的密封,且连接套装配平台可以通过冲压成型,具有易于制造的特点。再进一步,所述凸台上设有第一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凸台与连接套装配平台通过设于第一密封圈安装槽中的密封圈密封。密封圈的设置能够保证凸台与连接套装配平台之间形成可靠密封,避免油液从压缩连接套进入到压缩电磁阀时泄漏,在凸台设置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具有易于加工,且密封圈安装方便的特点。再进一步,所述凸台上设有电磁阀对接槽,所述压缩电磁阀的入口端与电磁阀对接槽配合,实现压缩连接套与压缩电磁阀连接,并将压缩连接套压紧固定。在凸台上设置电磁阀对接槽,装配完成后,结构稳定,可靠性好。再进一步,所述电磁阀对接槽中设有第二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压缩电磁阀与电磁阀对接槽通过设于第二密封圈安装槽中的密封圈密封。该结构不仅能够形成可靠的密封,且具有易于实施的特点。
12、进一步地,上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中,所述压缩泄流孔为朝向工作缸内部的翻边孔;所述压缩连接套与压缩泄流孔上的翻边配合,并通过密封圈密封。这种结构在压缩连接套径向上进行密封,相比于轴向密封,由于不需要在工作缸上加工出凸起的平台,使得中间缸的直径可以做得更小,从而使得减振器径向尺寸可以做得更小,进而能适配更多的车型。再进一步,所述压缩连接套上设有第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压缩连接套与压缩泄流孔通过设于第三密封圈安装槽中的密封圈密封。该结构能够形成可靠的密封,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包括外筒(1)、工作缸(2)、活塞阻尼阀(3)、连杆(4)和底阀(5);所述底阀(5)与工作缸(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筒(1)设于工作缸(2)的外侧;所述活塞阻尼阀(3)与工作缸(2)滑动配合,将工作缸(2)内部的空间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连杆(4)的下端与活塞阻尼阀(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原泄流孔(201)位于工作缸(2)的上部,且靠近工作缸(2)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电磁阀(7)和复原电磁阀(9)平齐设于减振器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连接套(10)上设有凸台(1001),对应的,所述中间缸(6)上设有连接套装配平台(603);所述凸台(1001)与连接套装配平台(603)形成平面配合,并通过设于两者之间的密封圈实现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001)上设有电磁阀对接槽(1003),所述压缩电磁阀(7)的入口端与电磁阀对接槽(1003)配合,实现压缩连接套(10)与压缩电磁阀(7)连接,并将压缩连接套(10)压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对接槽(1003)中设有第二密封圈安装槽(1004),所述压缩电磁阀(7)与电磁阀对接槽(1003)通过设于第二密封圈安装槽(1004)中的密封圈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泄流孔(202)为朝向工作缸(2)内部的翻边孔;所述压缩连接套(10)与压缩泄流孔(202)上的翻边配合,并通过密封圈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连接套(10)上设有第三密封圈安装槽(1005),所述压缩连接套(10)与压缩泄流孔(202)通过设于第三密封圈安装槽(1005)中的密封圈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减振器周向上,所述复原电磁阀和压缩电磁阀间隔180°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包括外筒(1)、工作缸(2)、活塞阻尼阀(3)、连杆(4)和底阀(5);所述底阀(5)与工作缸(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筒(1)设于工作缸(2)的外侧;所述活塞阻尼阀(3)与工作缸(2)滑动配合,将工作缸(2)内部的空间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连杆(4)的下端与活塞阻尼阀(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原泄流孔(201)位于工作缸(2)的上部,且靠近工作缸(2)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电磁阀(7)和复原电磁阀(9)平齐设于减振器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连接套(10)上设有凸台(1001),对应的,所述中间缸(6)上设有连接套装配平台(603);所述凸台(1001)与连接套装配平台(603)形成平面配合,并通过设于两者之间的密封圈实现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阀平齐布置的双外置电磁阀式电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001)上设有第一密封圈安装槽(1002),所述凸台(1001)与连接套装配平台(603)通过设于第一密封圈安装槽(1002)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瑞锋,蒋欣洋,刘涛,赵然,何浦,王智,陈弘宇,刘鹏强,万恒柯,林锋石,
申请(专利权)人: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