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废油渣混烧流化床焚烧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447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废油渣混烧流化床焚烧锅炉,包括水冷布风板、给煤装置、给渣装置、绝热炉膛、过热器、减温器、上锅筒、对流管束(8)、下锅筒、省煤器、一次风空气预热器、二次风空气预热器、灰斗、二次风管、风室、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热炉膛为绝热材料构成,绝热炉膛整体设置为n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消除污泥臭味,减少污泥的体积和质量,使最终需要处理的物质如燃烧产生的灰渣很少,并能有效控制Nox、CO和二恶英等污染物的生成,使其排放达到环保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废油渣混烧流化床焚烧锅炉,它可以使污泥、废渣的处 理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并能节省大量土地,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明显。
技术介绍
污泥、废油渣为纺织、炼油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国内目前常用的污泥、废油 渣处置技术以填埋和焚烧为主。填埋的方式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大,已经逐渐被淘汰,随着国 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越来越重视,污泥、废油渣填埋的限制越来越严格,污泥、废油渣采用 焚烧炉处置的比例将逐渐增加。国内污泥、废油渣焚烧炉目前以卧式回转窑为主,但回转窑 焚烧法费用高、污染严重,不适于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节能、无 害化处理的污泥废油渣混烧流化床焚烧锅炉。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 案是本技术的结构包括水冷布风板(1)、给煤装置(2)、给渣装置(3)、绝热炉膛(4)、 过热器(5)、减温器(6)、上锅筒(7)、对流管束(8)、下锅筒(9)、省煤器(10)、一次风空气预 热器(11)、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灰斗(13)、二次风管(14)、风室(15)、点火装置(16), 其特征在于绝热炉膛(4)为绝热材料构成,绝热炉膛(4)整体设置为n型,水冷布风板(1) 设置在绝热炉膛(4)的底部的点火端,绝热炉膛(4)的左侧外壁自上而下设置有给渣装置(3)和给煤装置(2),锅炉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减温器(6),减温器(6)通过过热器(5)与上锅 筒(7)连接,上锅筒(7)通过对流管束(8)与下锅筒(9)连接,在下锅筒(9)左侧和右侧的 绝热炉膛(4)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灰斗(13),锅炉本体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一次 风空气预热器(11)、省煤器(10)、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分别通过内部管道与绝热炉膛(4)连接,水冷布风板(1)的下方设置有风室(15),风室(15)与左侧的点火装置(16)相连 接。工作实施过程为绝热炉膛(4)为绝热设计,采用耐火砖或浇筑料砌筑而成,给水冷布 风板(1)加热后进入省煤器(10),此部分为强制循环,饱和蒸汽自上锅筒(7)引出先进入 过热器(5)进口集箱,在过热器(5)管束中呈逆向流动,吸热后经过过热器(5)出口集箱送 出,污泥废油渣净化处理装置由上锅筒⑵和下锅筒(9)和对流管束⑶组成。空气预热 器为卧管式,为双行程,分为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和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烟气在管 外横向流动,空气在管内纵向流动,冷一次风从尾部烟道的侧墙进入空气预热器的下段,经 连通箱后进入空气预热器的上段,然后从尾部烟道的侧墙出来供锅炉作一次风使用。一次 风空气预热器(11)布置在省煤器(10)上方,以使一次风有较高的温度。省煤器(10)分两 组布置在尾部,两组省煤器重量分别通过管夹支撑在钢梁上。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为卧 管式,为双行程。给料系统分为给煤装置(2)、给渣装置(3)两个系统,废渣进入锅炉接口为 一个0.5mX0.3m的长方形接口。给煤装置(2)本锅炉设一只 159的给煤管,并布置密封3风和播煤风。炉渣通过水冷布风板(1)中心的一根6159的排渣管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对于污泥、废渣的处理具有诸多优点可有 效消除污泥臭味,减少污泥的体积和质量,使最终需要处理的物质如燃烧产生的灰渣很少, 且可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处理污泥、废渣速度快,可就地焚烧,不需要长距离运输,可以回收 能量,用于发电或供热,并能有效控制Nox、CO和二恶英等污染物的生成,使其排放达到环 保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水冷布风板(1)、给煤装置(2)、给渣装置(3)、绝热炉膛(4)、过热器(5)、减 温器(6)、上锅筒(7)、对流管束(8)、下锅筒(9)、省煤器(10)、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二 次风空气预热器(12)、灰斗(13)、二次风管(14)、风室(15)、点火装置(16)。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 结构包括水冷布风板(1)、给煤装置(2)、给渣装置(3)、绝热炉膛(4)、过热器(5)、减温器(6)、上锅筒(7)、对流管束(8)、下锅筒(9)、省煤器(10)、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二次风空 气预热器(12)、灰斗(13)、二次风管(14)、风室(15)、点火装置(16),其特征在于绝热炉膛 (4)为绝热材料构成,绝热炉膛(4)整体设置为n型,水冷布风板(1)设置在绝热炉膛(4) 的底部的点火端,绝热炉膛(4)的左侧外壁自上而下设置有给渣装置(3)和给煤装置(2), 锅炉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减温器(6),减温器(6)通过过热器(5)与上锅筒(7)连接,上锅筒(7)通过对流管束⑶与下锅筒(9)连接,在下锅筒(9)左侧和右侧的绝热炉膛⑷的末端 分别设置有一个灰斗(13),锅炉本体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 省煤器(10)、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分别通过内部管道与绝热炉膛(4)连接,水冷布风板 (1)的下方设置有风室(15),风室(15)与左侧的点火装置(16)相连接。工作实施过程为 绝热炉膛(4)为绝热设计,采用耐火砖或浇筑料砌筑而成,给水冷布风板(1)加热后进入省 煤器(10),此部分为强制循环,饱和蒸汽自上锅筒(7)引出先进入过热器(5)进口集箱,在 过热器(5)管束中呈逆向流动,吸热后经过过热器(5)出口集箱送出,污泥废油渣净化处理 装置由上锅筒(7)和下锅筒(9)和对流管束(8)组成。空气预热器为卧管式,为双行程,分 为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和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烟气在管外横向流动,空气在管内纵 向流动,冷一次风从尾部烟道的侧墙进入空气预热器的下段,经连通箱后进入空气预热器 的上段,然后从尾部烟道的侧墙出来供锅炉作一次风使用。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布置在 省煤器(10)上方,以使一次风有较高的温度。省煤器(10)分两组布置在尾部,两组省煤器 重量分别通过管夹支撑在钢梁上。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为卧管式,为双行程。给料系统 分为给煤装置(2)、给渣装置(3)两个系统,废渣进入锅炉接口为一个0. 5mX0. 3m的长方形 接口。给煤装置⑵本锅炉设一只小159的给煤管,并布置密封风和播煤风。炉渣通过水 冷布风板(1)中心的一根4159的排渣管排出。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4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 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污泥废油渣混烧流化床焚烧锅炉,包括水冷布风板(1)、给煤装置(2)、给渣装置(3)、绝热炉膛(4)、过热器(5)、减温器(6)、上锅筒(7)、对流管束(8)、下锅筒(9)、省煤器(10)、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灰斗(13)、二次风管(14)、风室(15)、点火装置(16),其特征在于绝热炉膛(4)为绝热材料构成,绝热炉膛(4)整体设置为n型,水冷布风板(1)设置在绝热炉膛(4)的底部的点火端,绝热炉膛(4)的左侧外壁自上而下设置有给渣装置(3)和给煤装置(2),锅炉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减温器(6),减温器(6)通过过热器(5)与上锅筒(7)连接,上锅筒(7)通过对流管束(8)与下锅筒(9)连接,在下锅筒(9)左侧和右侧的绝热炉膛(4)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灰斗(13),锅炉本体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省煤器(10)、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分别通过内部管道与绝热炉膛(4)连接,水冷布风板(1)的下方设置有风室(15),风室(15)与左侧的点火装置(1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污泥废油渣混烧流化床焚烧锅炉,包括水冷布风板(1)、给煤装置(2)、给渣装置(3)、绝热炉膛(4)、过热器(5)、减温器(6)、上锅筒(7)、对流管束(8)、下锅筒(9)、省煤器(10)、一次风空气预热器(11)、二次风空气预热器(12)、灰斗(13)、二次风管(14)、风室(15)、点火装置(16),其特征在于绝热炉膛(4)为绝热材料构成,绝热炉膛(4)整体设置为n型,水冷布风板(1)设置在绝热炉膛(4)的底部的点火端,绝热炉膛(4)的左侧外壁自上而下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蔡宏伟蔡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万达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