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电麻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243 阅读:5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鱼类电麻醉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对鱼类活体进行麻醉的方法,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麻醉鱼类,且麻醉后对鱼副作用小,减小对鱼类的长期影响的麻醉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需要配备一个水槽,其特征是水槽两端装有金属网电极,并将两端金属网电极分别连接电流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而成为电麻醉槽,将鱼放入电麻醉槽,电流保持在0.1~0.2A,按鱼的个体大小和不同种类,将电压旋钮设点在0~36V调节、电场强度为0.4~0.5Vcm↑[-1],鱼在接通电源后10秒钟内达到麻醉。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对鱼类活体操作进行麻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鱼类活体进行麻醉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为了便于对鱼类活体进行操作和减少被操作对象的受伤,需要对鱼类进行麻醉。长期以来,鱼类麻醉技术是利用MS-222、丁香油等药物麻醉,通过药物影响鱼类的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达到麻醉的效果。药物麻醉达到麻醉效应的时间长,并且鱼类被麻醉后再重新恢复的时间也较长。鱼类一般要经过5个反应行为阶段才能达到完全麻醉,即轻微镇静阶段、深度镇静阶段、部分失去平衡阶段、完全失去平衡阶段、失去反应能力阶段。如用100mg/L的MS-222麻醉鲟鱼需4~7分钟,被麻醉后的鲟鱼需6~10分钟的时间才能重新恢复完全自如游动。由于药物麻醉耗时较长,而且鱼类被麻醉后体内的生理指标也会受到影响,如皮质醇、葡萄糖、乳酸盐等浓度都会变化,被化学麻醉过的鱼类在消除麻醉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影响正常的摄食,以致对生长和发育产生长期的负面效应。捕鱼技术中曾经使用过的电击捕鱼的方法虽然对鱼类具有麻醉作用,但是电击捕鱼不顾及对鱼类在麻醉方面长期影响,不能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快速麻醉鱼类,且麻醉后对鱼类的副作用小,将鱼类在麻醉方面长期影响减小到最低水平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麻醉鱼类,且麻醉后对鱼副作用小,减小对鱼类的长期影响的麻醉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需要配备一个水槽,其特征是水槽两端装有金属网电极,并将两端的金属网电极分别连接电流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而成为电麻醉槽,将鱼放入电麻醉槽,电流保持在0.1~0.2A,按鱼的个体大小和不同种类,将电压旋钮设点在0~36V调节、电场强度为0.4~0.5Vcm-1,鱼在接通电源后10秒钟内达到麻醉。本专利技术将要进行麻醉的鱼放入水槽,接通直流电源后,鱼在直流电作用的10秒钟内被麻醉,且鱼类只经过部分失去平衡和完全失去平衡两个阶段就可达到麻醉,被麻醉鱼在1分钟内可恢复正常,达到快速麻醉鱼类,节省时间,且无副作用和无后遗影响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附图表示的是鱼类电麻醉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需配备一个水槽1,根据被麻醉鱼类的大小可以选定不同规格的水槽,如槽长在30cm~300cm;槽宽在15cm~60cm;槽深在10cm~60cm的水槽,水槽1两端各布置一片金属网状电极2,两端金属网电极2的纵向距离可以按稍大于鱼体4长度进行调节,两端的金属网电极2分别连接电流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3的正负极即成为进行鱼类电麻醉的麻醉槽;在麻醉槽中保持一定水深,将被麻醉鱼4放入麻醉槽中,调节两端金属网电极2的纵向距离稍大于鱼体4长度,将电源的电流值调节至接近0A,电压调节旋钮设点在5V左右,开启电源,然后在不超过36V电压的范围内缓慢调高电压至鱼类被麻醉。例如麻醉体长为30cm的鲟鱼,将鱼的头部朝向电场的正极,开启电源,电流0.1A,电压调至25~30V,电场强度为0.4~0.5Vcm-1,接通电源后10秒钟鱼被麻醉,解除电流后,鱼在1分钟之内恢复正常游动无副作用和后遗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鱼类电麻醉方法需要配备一个水槽,其特征是水槽两端装有金属网电极,并将两端的金属网电极分别连接电流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而成为电麻醉槽,将鱼放入电麻醉槽,电流保持在0.1~0.2A,按鱼的个体大小和不同种类,将电压旋钮设点在0~36V调节、电场强度为0.4~0.5Vcm↑[-1],鱼在接通电源后10秒钟内达到麻醉。

【技术特征摘要】
1.鱼类电麻醉方法需要配备一个水槽,其特征是水槽两端装有金属网电极,并将两端的金属网电极分别连接电流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而成为电麻醉槽,将鱼放入电麻醉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平章龙珍李长松张涛冯广朋黄晓荣赵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