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新虎专利>正文

可加热车载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121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加热车载液罐,包括液罐体(10),在所述的液罐体(10)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含加热器(3)、导热管(8),加热器(3)与导热管(8)形成封闭的热循环系统并且导热管(8)穿过液罐体(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北方寒冷的冬季传统的液罐加热存在的事故隐患等不安全问题和加热管的结焦问题,并且导热温度稳定且安全,在采用超导介质体进行加热时,传导加热效果更理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可在冬季进行水或其它类似液体的运输罐中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加热车载液罐,尤其是一种可利用机动车发动机余热对罐内液体进行加热的车载液罐。技术背景在北方的冬季,由于天气寒冷,液体类物质特别是一些不耐低温的物质运输时,装 运液体的车载液罐内的液体常常被冻住,造成液体放不出来,为了能将车载液罐内的液体放 出来,目前采用的加装或改装车载液罐加热装置种类大致有三种,其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是将 排气管道加长,将加长的排气管道从罐中穿过,来以此实现对罐中的液体加热,但这种加热方 式对一些易燃液体则存在着严重的事故隐患,另一方面排气管前端由于温度较高,很容易造 成管外壁在高温下结焦现象,使管道导热效果下降;第二种是在油罐放液口处用火炭加热, 由于是用明火加热,事故的隐患也很大,现已禁止使用;第三种方式是利用蒸汽车的蒸气对 车载液罐在放液时迅猛加热,这样加热成本很高,对于不具备蒸汽条件的情况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热交换率高的可加热车载液罐。本技术包括液罐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罐体(10)内设有加热装置,力口 热装置包含加热器(3)、导热管(8),加热器(3)与导热管(8)形成封闭的热循环系统并且 导热管(8)穿过液罐体(10),加热装置封闭的热循环系统中设有热交换介质,所述热交换 介质最好为水或防冻液,也可为其它导热性良好的热交换介质。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在上述的导热管(8)上设有散热器(9),通过散热器(9)能 更好地加热液罐体(10)内的液体,所述导热管(8)穿过散热器(9),散热器(9)与液罐体 (10)内壁之间设有固定连接件(15)并通过固定连接件(15)固定在液罐体(10)内壁上。上述的散热器(9)最好为多个独立体组成,所述的导热管(8)穿过散热器(9)并 将散热器(9)连接。上述的散热器(9)最好为真空热超导介质腔,并且所述散热器(9)内的热交换介 质为真空热超导介质,并且所述导热管(8)穿过真空热超导介质腔体。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上述的加热器(3)最好为加热水套,所述的加热水 套内设有穿过加热水套并可与机车发动机排气管对接的排气管(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解决了北方寒冷的冬季传统的液罐加热存在的事故 隐患等不安全问题和加热管的结焦问题,并且导热温度稳定且安全,在采用超导介质体进 行加热时,传导加热效果更理想,本技术也可在冬季进行水或其它类似液体的运输罐 中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液罐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液罐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放水阀,2为排气管,3为加热水套,4为出水管,5为水泵,6为连接 头,7为缓冲管,8导热管,9为散热器,10为液罐体,11为安全阀,12为加液口,13为排气管 连接法兰盘,14为进水管,15为固定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参照附图1 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液罐体10,液罐体 10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包含导热管8和导热管8上的散热器9,所述的导热管 8 一端为进水管14,另一端为出水管4,所述的散热器9为多个弧形瓦片状的独立的真空热 超导介质腔体组合而成,所述真空热超导介质腔体内充有热超导介质,所述的散热器9与 液罐体10内壁之间设有固定件15并通过固定件15固定在液罐体10内壁上,导热管8穿 过散热器9并将散热器9串连,导热管8 一端为进水管4,进水管上设有连接头6和缓冲管 7,导热管8另一端为出水管4,出水管4上设有水泵5、连接头6和缓冲管7,所述的导热管 进水管14和出水管4上设有加热器3,所述加热器3为加热水套,加热水套上设有安全阀 11和加液口 12,加热水套内设有穿过加热水套并可与机车发动机排气管对接的排气管2, 排气管2两端设有排气管连接法兰盘13,加热装置中的热交换介质为车用防冻液。实施例2:参照附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 的不同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由加热器3和导热管8组成,所述导热管在液罐体10内弯曲成 “S”形分布。实施例3 参照附图5,为本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本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 所述导热管上的散热器9为散热翼片。权利要求一种可加热车载液罐,包括液罐体(10),其特征在于液罐体(10)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包含加热器(3)和导热管(8),加热器(3)与导热管(8)形成封闭的热循环系统并且导热管(8)穿过液罐体(10),所述加热装置封闭的热循环系统中设有热交换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加热车载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管(8)上设有散热 器(9),导热管(8)穿过散热器(9),散热器(9)与液罐体(10)内壁之间设有固定连接件 (15)并通过固定连接件(15)固定在液罐体(10)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加热车载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9)为真空热超 导介质腔体,真空热超导介质腔体内设有热超导介质,并且所述导热管(8)穿过真空热超 导介质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加热车载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9)为多个 独立体组成,导热管(8)穿过散热器(9)并将散热器(9)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加热车载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3)为加 热水套,加热水套内设有穿过加热水套并可与机车发动机排气管对接的排气管(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加热车载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3)为加热水套, 加热水套内设有穿过加热水套并可与机车发动机排气管对接的排气管(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加热车载液罐,包括液罐体(10),在所述的液罐体(10)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含加热器(3)、导热管(8),加热器(3)与导热管(8)形成封闭的热循环系统并且导热管(8)穿过液罐体(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解决了北方寒冷的冬季传统的液罐加热存在的事故隐患等不安全问题和加热管的结焦问题,并且导热温度稳定且安全,在采用超导介质体进行加热时,传导加热效果更理想,本技术也可在冬季进行水或其它类似液体的运输罐中使用。文档编号B65D88/74GK201566996SQ20092027721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日专利技术者刘新虎 申请人:刘新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加热车载液罐,包括液罐体(10),其特征在于液罐体(10)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包含加热器(3)和导热管(8),加热器(3)与导热管(8)形成封闭的热循环系统并且导热管(8)穿过液罐体(10),所述加热装置封闭的热循环系统中设有热交换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虎
申请(专利权)人:刘新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