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单元及具备该单元的电子设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340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最小限的空间,且不必拆下固定螺钉,容易并切实地进行装拆的风扇单元及使用该单元的电子设备装置。具体为,一种风扇单元,具有保持冷却风扇并可从逆变器控制装置本体拆下的结构,构成为在分割为上罩和下罩的罩的中间具备形成有锁眼形孔的风扇单元压板,通过由固定螺钉按压风扇单元压板来固定风扇单元,另外,通过使风扇单元压板移动,能够以不移动风扇单元,且不拆下固定螺钉的形式,容易并切实地装拆风扇单元。(*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装置、整流器装置、伺服放大器装置等电子设备装置,尤其 涉及构成冷却装置的风扇单元的装拆结构。
技术介绍
例如,在逆变器装置中,在框体内部内置有发热的器件,例如发出高温的 IGBTdnsulate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等元件、电容器、或电抗器等,为了使它们冷却 而使用散热器,进而在框体的一侧端部安装有用于强制空冷的冷却风扇(例如,专利文献 1)。对于逆变器装置的容量小而只需1个冷却风扇的装置,则不使用固定螺钉,而通 过用突起等将风扇罩卡合在框体上来进行安装。对于逆变器装置的容量大而使用多个冷却 风扇的装置,则使用固定螺钉牢固地安装在框体上。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开2008-135422号公报在逆变器装置的容量大而使用固定螺钉牢固地将多个冷却风扇安装在框体上的 装置中,从框体拆下冷却风扇时,必须完全拆下所有的固定螺钉,存在作业非常麻烦的问题。如果使用锁眼形孔作为固定螺钉的通孔,则不需要完全拆下固定螺钉,只要松开 固定螺钉,使冷却风扇横向移开,就能够拆下冷却风扇。但是此时,需要使冷却风扇横向移 开的空间,存在不利于小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单元,可不扩 大空间,简单并切实地从框体装拆配置有多个冷却风扇的风扇单元。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 使用该风扇单元的电气设备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如下构成的。方案1所述的技术为一种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有上下叠层固定 的上侧风扇罩和下侧风扇罩,并分别至少配置1个冷却风扇,所述下侧风扇罩具有设有螺 孔的放置在风扇单元支撑构件上的凸缘部,并且在该凸缘部上具备多个直径比固定螺钉的 头部大的螺钉通孔,在所述下侧风扇罩的凸缘部的上面配置有可滑动,并且具有由直径比 所述固定螺钉的头部小的第1孔和直径比所述固定螺钉的头部大的第2孔形成的螺钉通孔 的风扇单元压板。方案2所述的技术的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风扇单元压板上的螺钉通孔为锁 眼形孔。方案3所述的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下侧风扇罩的凸缘部形成在下侧风扇罩 的周围。方案4所述的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单元压板形成为对应于形成在所述下侧风扇罩周围的凸缘部的长方形且为环状。方案5所述的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侧风扇罩的左右方向两侧形成有对 所述风扇单元的安装拆下进行导向的平板状的导向件。方案6所述的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状的导向件从上方观察形成为L字 形,并与上侧风扇罩形成风洞。方案7所述的技术为一种电子设备装置,是具备风扇单元的电子设备装置, 其特征在于,由方案1至方案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单元构成所述风扇单元。方案8所述的技术的特征在于,电子设备装置的框体构成风扇单元支撑构 件,风扇单元支撑构件具有对应于风扇单元的下侧风扇罩的凸缘部的形状的长方形孔部。方案9所述的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装置的框体的所述长方形孔 部的左右方向的两侧旁边设置有对形成在所述风扇单元的上侧风扇罩的左右方向两侧的 导向件进行固定的支承构件。方案10所述的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电子设备装置的框体上安装有方案6所述 的风扇单元,在离所述风洞很近的框体上配置有电抗器。根据本技术,通过在使风扇罩为2分割结构的同时,使用形成有锁眼形孔的 压板材料,能够提供一种可不扩大空间并且不拆下固定螺钉,而容易并切实地从框体装拆 的风扇单元。另外,具有能够提供使用该风扇单元的电子设备装置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逆变器装置拆下风扇单元后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中的风扇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的风扇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4中的风扇单元压板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逆变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风扇单元安装时的俯 视图;(b)是(a)中的固定螺钉的立体图;(c)是表示风扇单元拆下时的风扇单元的滑动的 俯视图;(d)是(c)中的固定螺钉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1中的逆变器装置拆下风扇单元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1中的逆变器装置的风扇单元部的风洞的形成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逆变器装置;2-框体;3-印刷电路板;4-发热元件;5-电容器;6a、6b、6c-风 洞;7-散热器;8-风扇单元;9-风扇罩;9a_上侧风扇罩;9aa_突出缘;9b_下侧风扇罩; 10-固定螺钉;11a、lib、11c、lid、lie-冷却风扇;12a、12b_导向件;13-凸缘部;14-固定螺 钉;15-螺钉通孔;16-锁眼形孔;16a-第1孔;16b_第2孔;17-风扇单元压板;18-孔部; 19a、19b-支承构件;20-风洞;21-电抗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虽然本技术以逆变 器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不用说在整流器装置、伺服放大器装置等其它的电子设备装置中也可以同样地进行实施。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逆变 器装置拆下风扇单元后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中的风扇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 的风扇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4中的风扇单元压板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6是 表示图1所示的逆变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风扇单元安装时的俯视图;(b)是(a) 中的固定螺钉的立体图;(c)是表示风扇单元拆下时的风扇单元压板的滑动的俯视图;(d) 是(c)中的固定螺钉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1中的逆变器装置拆下风扇单元途中的状态的 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1中的逆变器装置的风扇单元部的风洞的形成的俯视图。在图1至图8中,1是逆变器装置,2是所述逆变器装置的框体,并构成为2层。在 所述框体2的上侧配置有安装在印刷电路板3上的IGBT等的发热元件4、向下侧突出的电 容器5等。另外,在所述框体2的下侧形成有风洞6a、6b、6c。在所述风洞6a处配置有与所 述发热元件4紧贴的散热器7。另外,在所述风洞6b,6c处,所述电容器5从所述框体2的 上侧向下侧突出。8是向所述逆变器装置1内吹入冷却风的风扇单元,安装于作为风扇单元支撑构 件的所述框体2的一侧端部,具有风扇罩9和冷却风扇11a、lib、11c、lid、lie。所述风扇罩 9与2层结构的所述框体2相对应,被分割为上侧风扇罩9a和下侧风扇罩%。所述上侧风 扇罩9a和下侧风扇罩9b以上下叠层的形式由固定螺钉10固定。在所述上侧风扇罩9a上 例如在左右方向上并列配置有2台冷却风扇lla、llb,在下侧风扇罩9b上例如在左右方向 上并列配置有3台冷却风扇11c、lid、lie。12a、12b是设置在所述上侧风扇罩9a的左右方 向两侧的导向件,目的是对所述风扇单元的安装拆下进行导向,形成为平板状。所述下侧风扇罩9b具有设有螺孔的放置在所述框体2上的凸缘部13。该凸缘部 13形成在所述下侧风扇罩9b的周围,具有多个直径比固定螺钉14的头部大的螺钉通孔 15。另外,在所述下侧风扇罩9b的凸缘部13的上面配置有可滑动,并且具有由直径比所述 固定螺钉14的头部小的第1孔16a和直径比所述固定螺钉14的头部大的第2孔16b形成 的螺钉通孔例如锁眼形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具有上下叠层固定的上侧风扇罩和下侧风扇罩,并分别至少配置1个冷却风扇,所述下侧风扇罩具有设有螺孔的放置在风扇单元支撑构件上的凸缘部,并且在该凸缘部上具备多个直径比固定螺钉的头部大的螺钉通孔,在所述下侧风扇罩的凸缘部的上面配置有可滑动,并且具有由直径比所述固定螺钉的头部小的第1孔和直径比所述固定螺钉的头部大的第2孔形成的螺钉通孔的风扇单元压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岸本一孝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