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支承座及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113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器支承座及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支承座,具有第一底面、与第一底面间隔设置的第二底面以及连接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的连接面,第一底面、第二底面以及连接面定义一个以第一底面为底部的凹陷部;导热盖板,设置于凹陷部内,导热盖板的与连接面相邻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卡合部,连接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卡合部相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以将导热盖板固定于凹陷部内。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器中,通过卡合部之间的配合使得导热盖板直接固定于支承座上,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支承座及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支承座及散热器,特别涉及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支承座及散热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用于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器中,往往需要在散热器支承座上设置一块导热盖板,以增加支承座的导热效果或固定热管。目前,导热盖板往往采用螺丝或焊接方式固定 于支承座上,其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固定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散热器的支承座与导热板之间需要通过焊接或螺丝固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支承座与导热板之间直接固定的散热器支承座及 散热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 包括支承座,具有第一底面、与第一底面间隔设置的第二底面以及连接第一底面与第二底 面的连接面,第一底面、第二底面以及连接面定义一个以第一底面为底部的凹陷部;导热盖 板,设置于凹陷部内,导热盖板的与连接面相邻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卡合部,连接面上形成有 与第一卡合部相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以将导热盖板固定于凹陷部内。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第二底面上设置有通过挤压形成第二卡合部的挤 压部,挤压部设置于第二底面的靠近连接面的边缘。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卡合部为突出于侧面的第一突起部,第二卡 合部为突出于连接面且与第一突起部卡合的第二突起部,第一突起部位于侧面的靠近第一 底面的位置,第二突起部位于连接面的靠近第二底面的边缘。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导热盖板的面对 第一底面的第一主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散热器进一步包括夹持在第 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热管,导热盖板的远离第一底面的第二主表面与第二底面平齐。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卡合部为形成于导热盖板的靠近第二底面的 角落处的斜角面,第二卡合部为突出于连接面且与斜角面卡合的突起部,第二卡合部形成 于连接面的靠近第二底面的边缘。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斜角面为平面,且自侧面向远离连接面的方向倾 斜延伸。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导热盖板进一步包括面对第一底面的第一主表面 以及远离第一底面的第二主表面,斜角面连接侧面及第二主表面,第一底面设置有多个第 一凹槽,第一主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散热器进一步包括夹持在第一 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热管,第二主表面与第二底面平齐。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第二底面设置于第一底面的两侧,第一底面的靠近第二底面的两侧边缘形成有相对第一底面倾斜设置的两个插槽,导热盖板包括盖板主体 以及设置于盖板主体上的两个插入部,插入部分别插入对应的插槽内,第一卡合部形成于 插入部,连接面进一步包括插槽的侧壁,第二卡合部形成于插槽的侧壁。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插槽相对第一底面呈倒八字形设置,插入部为从 盖板主体的相对的两侧边缘弯折延伸的弯折部,第一卡合部为通孔或凹槽,第二卡合部为 突入且卡合在通孔或凹槽内的突起部。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底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沟槽,插槽分别位于沟 槽两侧,且自第一底面向远离沟槽的方向倾斜延伸,散热器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沟槽内的热 管,热管形成有与第一底面平齐的挤压面,盖板主体的内表面贴附在第一底面与挤压面上, 盖板主体的外表面与第二底面相平齐,沟槽具有渐收状截面,热管被挤压变形并进而固定 在沟槽内。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 包括支承座,支承座的底面上形成有凹陷部;导热盖板,设置于凹陷部内,导热盖板和支 承座的相邻侧壁上形成有相互卡合的卡合部,以将导热盖板固定于凹陷部内。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底面的靠近凹陷部的边缘位置形成有通过挤压方 式形成支承座的卡合部的挤压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散热器支承座,该 支承座的底面上形成有凹陷部,底面的靠近凹陷部的边缘位置形成有突出于底面的挤压 部,挤压部用于以挤压方式在凹陷部的侧壁上形成卡合部。在本技术的散热器中,通过卡合部之间的配合使得导热盖板直接固定于支承 座上,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等优点。此外,本技术进一步通过挤压方式形成其中 一卡合部,进而进一步简化了工艺,增加了导热盖板与支承座的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前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前的散热器的局部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中的散热器的局部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散热器的局部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前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前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中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装前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装前的散热器的局部截面视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导热盖板的立体图图14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散热器的局部截面视图。图15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16是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组装前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17是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18是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组装前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19是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组装中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20是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21是根据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组装前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22是根据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组装中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23是根据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24是根据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组装前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25是根据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组装中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图26是根据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组装后的散热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散热器1包括支承座11。支承座11具有一个第一底面111、两个第二底面112以及两个连接面113。其中,第二底面112分别 位于第一底面111的两侧且与第一底面111平行间隔设置。连接面113分别位于第一底面 111和第二底面112之间并连接第一底面111和第二底面11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面113 与第一底面111和第二底面112相垂直设置。第一底面111、第二底面112以及连接面113 定义出一个以第一底面111为底部且以连接面113为侧壁的凹陷部(未标示)。然而,本领 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到将支承座11的底面设计成其他形式,例如四周封闭的凹陷部。如图1-2所示,在第一底面111上设置有多个沟槽114。此外,在第二底面112上 形成有挤压部115。挤压部115具体分别形成于第二底面112靠近连接面113的边缘,并在 组装前突出于第二底面112。如图1和图3所示,散热器1进一步包括导热盖板12。导热盖板12可设置在支 承座11的凹陷部内。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  支承座,具有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一底面间隔设置的第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二底面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二底面以及所述连接面定义一个以所述第一底面为底部的凹陷部;  导热盖板,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导热盖板的与所述连接面相邻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连接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以将所述导热盖板固定于所述凹陷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超频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