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孔过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003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孔过滤机,包括筒体、上部封头、顶部开启装置、过滤管、过滤管支架、下部封头、底部开门装置、滤液引出管以及相匹配的进料口、滤液出口、反吹口、放空口,过滤管固定在过滤管支架上,过滤管支架与滤液引出管连通,过滤管支架固设在筒体内,过滤管支架设为并列设置的塑料排管,过滤管与各个排管和滤液引出管构成相对独立的过滤单元。其有益效果是:能分组控制、过滤管更换简单方便,排管为塑料模制或金属钛制成,还具有耐腐蚀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孔过滤机,尤其涉及一种电解液微孔过滤机。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电解液的微孔过滤机,包括筒体、上部封头、顶部开启装置、过滤管、过滤管支架、下部封头、底部开门装置、滤液引出管以及相匹配的进料口、滤液出口、反吹口、放空口 ,过滤管固定在过滤管支架上,过滤管支架与滤液引出管连通,过滤管支架固设在筒体内,现有技术的过滤管支架为衬胶的花板结构,所有过滤管设置在一个花板上,其存在的缺点是少数过滤管损坏时,会影响整机的过滤效果,而且更换过滤管或整个花板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分组控制、过滤管更换简单方便的微孔过滤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孔过滤机,包括筒体、上部封头、顶部开启装置、过滤管、过滤管支架、下部封头、底部开门装置、滤液引出管以及相匹配的进料口、滤液出口、反吹口、正吹口、放空口,过滤管固定在过滤管支架上,过滤管支架与滤液引出管连通,过滤管支架固设在筒体内,过滤管支架设为并列设置的排管,过滤管与各个排管和滤液引出管构成相对独立的过滤单元。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排管为塑料排管或金属钛排管。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过滤管支架设为并列设置的排管,过滤管与各个排管和滤液引出管构成相对独立的过滤单元,当一个排管上的过滤管发生破损时,可单独关闭该组过滤单元,而不影响整机的正常运转和过滤质量,另外,在更换过滤管时,只需拿出该组排管即可进行更换,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又由于排管为塑料模制或金属钛制成,本技术还具有耐腐蚀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过滤单元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过滤单元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过滤单元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过滤单元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过滤单元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排管引出管布置示意图之一 ; 图9为本技术排管引出管布置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技术排管引出管布置示意图之三图11为本技术排管引出管布置示意图之四图12为本技术排管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排管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排管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排管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排管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排管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之-图18为本技术排管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9为本技术排管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20为本技术排管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21为本技术排管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图22为本技术排管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之7图23为本技术排管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之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 4所示,一种微孔过滤机,包括筒体1、上部封头2、顶部开启装置3、过滤管4、过滤管支架5、下部封头6、底部开门装置7、滤液引出管8以及相匹配的进料口9、滤液出口 10、反吹口 11、正吹口 29、放空口 12,过滤管4固定在过滤管支架5上,过滤管支架5与滤液引出管8连通,过滤管支架5固设在筒体1内,过滤管支架5设为并列设置的排管,过滤管4与各个排管和滤液引出管8构成相对独立的过滤单元。所述的排管为塑料排管或金属钛排管。塑料排管具有成本低的优点,金属钛排管具有强度更大的优点。所述的滤液引出管8设有视镜13和阀门28。视镜13用于观察各过滤单元的滤液情况,阀门28可单独关闭该过滤单元,而不影响整机的工作。 如图3所示,各个过滤单元的排管由两根短排管14和15通过三通连接件16连接,三通连接件16通过排管引出管17与滤液引出管8连通。短排管14和15的管端用闷头27封死。 如图4所示,各个过滤单元的排管由两根短排管18和19通过二通连接件20连接,短排管18的管端用闷头27封死。短排管19通过排管引出管21与滤液引出管8连通。当然,在长度和模制工艺允许的情况下,两根短排管18和19也可制成一根长排管。 如图5-7所示,所述的过滤单元在筒体l内上下设有二层或多层,层与层之间可同向设置(如图5-6所示),也可反向设置(如图7所示)。 所述的排管设有排管引出管17或21与滤液引出管8连接,排管引出管17或21单向或双向设置在筒体l上。如图8所示,为单向设置,如图9所示,为两端双向设置,如图10所示,为一端间隔双向设置,如图11所示,数根排管引出管17或21先与内汇集管33或外汇集管36连接,再与滤液引出管8连通,可单向或双向设置。 如图12-14所示,所述的排管设有螺纹与过滤管4固定连接。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结构4 如图12所示,所述的排管设有螺孔22,过滤管4通过过滤管接头23与排管固定连接,在过滤管4的外面还可设置夹箍24作为进一步固定用。如图13所示,所述的排管设有外凸的螺孔34,过滤管4设有外螺纹和内箍35与排管固定连接。如图14所示,所述的排管设有向外凸出的外螺纹接头25,过滤管4设有螺孔与排管固定连接。 如图15所示,所述的排管设有向外凸出的连接管26,过滤管4插入连接管26与排管固定连接。连接管26为倒齿形接头。 如图16所示,所述的排管在管壁上设有通孔32,过滤管接头31插入通孔32, 一端与过滤管4连接,另一端用螺母30固定在排管上。 如图17-23所示,所述的排管的横截面可设为各种形状,如图17所示,所述的排管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方形,上部带加强肋。如图18所示,所述的排管的横截面形状为上部弧形下部矩形。如图19所示,所述的排管的横截面形状为上部三角形下部矩形。 如图20所示,所述的排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如图21所示,所述的排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上部带加强肋。 如图22所示,所述的排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上部带加强肋,下部带加强肋。 如图23所示,所述的排管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其中,横截面为上部弧形下部矩形或上部三角形下部矩形或三角形的排管的上部不容易积渣,有利于卸渣和排渣;下部有利于过滤管的安装。权利要求一种微孔过滤机,包括筒体、上部封头、顶部开启装置、过滤管、过滤管支架、下部封头、底部开门装置、滤液引出管以及相匹配的进料口、滤液出口、反吹口、正吹口、放空口,过滤管固定在过滤管支架上,过滤管支架与滤液引出管连通,过滤管支架固设在筒体内,其特征是过滤管支架设为并列设置的排管,过滤管与各个排管和滤液引出管构成相对独立的过滤单元。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排管为塑料排管或金属钛排管。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滤液引出管设有视镜和阀门。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单元在筒体内上下设有多层。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排管设有排管引出管与滤液引出管连接,排管引出管单向或双向设置在筒体上。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排管设有螺纹与过滤管固定连接。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过滤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排管设有向外凸出的连接管,过滤管插入连接管与排管固定连接。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孔过滤机,包括筒体、上部封头、顶部开启装置、过滤管、过滤管支架、下部封头、底部开门装置、滤液引出管以及相匹配的进料口、滤液出口、反吹口、正吹口、放空口,过滤管固定在过滤管支架上,过滤管支架与滤液引出管连通,过滤管支架固设在筒体内,其特征是:过滤管支架设为并列设置的排管,过滤管与各个排管和滤液引出管构成相对独立的过滤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骥陈金富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东瓯微孔过滤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