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嵌套式增氧景观化垂直流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0006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嵌套式增氧景观化垂直流人工湿地,包括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以嵌套方式布置,并且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的高度是逐池降低的,下行池和上行池的底部联通,下行池和上行池中均铺设至少三层基质填料,顶层铺设粗沙,上行池的上部设有出水槽,下行池的底部铺设有穿孔曝气管;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中均种植景观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同心嵌套式结构,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上行池中出水通过高位跌水的方式从四周落入景观池中,在跌水过程中出水的溶解氧含量进一步上升,提高了出水的水质,促进了污水中的氮元素的去除,提高了湿地系统景观价值,利于广泛推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增氧景观化垂直 流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低、运行费用少、出水水质好、维护管理简单 等优点。已广泛的应用于生活污水、农业径流的处理以及湖泊污染防治。人工湿地一般分为两种类型表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与表流湿地相比,潜 流人工湿地处理过程受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小,并可以有效的防止湿地蚊蝇的滋生和 异味的产生。潜流人工湿地又可分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系 统能够有效的去除B0D和TSS,缺点是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同时氧传输能力较差,导致反硝 化能力差,对氨氮以及TN的去除率比较低;垂直流系统以其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脱氮 效果好、无恶臭及蚊蝇的滋生等特点逐渐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当前应用的垂直流系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当前垂直流 系统由于其垂直结构,使得湿地中供氧不足,尤其在冬季,整个系统处于相对单一的厌氧环 境,对氮的去除率降低;当前,湿地生态公园已在某些地区初露端倪,但大部分人工湿地系 统普遍没有充分重视湿地的景观价值,使得湿地系统成为相对单一的污水处理设施;当前 垂直流湿地系统中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布局的选择较为单一,易发生短流及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占 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很好、景观效应很高、维护管理相对简单的嵌套式增氧景观化垂直流人 工湿地。本技术的嵌套式增氧景观化垂直流湿地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垂直流湿地包括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以嵌套方式 布置,并且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的高度是逐池降低的,下行池和上行池的底部联通,下 行池和上行池中均铺设至少三层基质填料,顶层铺设粗沙,上行池的上部设有出水槽,下行 池的底部铺设有穿孔曝气管;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中均种植景观植物。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在嵌套时,由里至外可以是按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的 顺序,也可以是按景观池、上行池和下行池的顺序。基质填料为砾石、砼体、石子中的至少一种。运行时,污水首先进入顶部下行池,经过曝气管增氧处理后由底部孔道向上进入 上行池,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从上行池的顶部溢流槽以跌水方式进入景观池,经过处理的污 水由外围景观池中的出水槽流出湿地。本技术采用同心嵌套式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结构,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土地资 源的利用率,上行池中出水通过高位跌水的方式从四周落入景观池中,在跌水过程中出水的溶解氧含量进一步上升,提高了出水的水质,采用连续进水加间歇曝气方式,促进了污水 中的氮元素的去除,三个嵌套池种植不同湿地景观植物,提高了湿地系统景观价值,利于广 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穿孔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水槽,2、下行池,3、上行池,4、景观池,5、空气压缩机,6、导气管,7、穿孔曝气管,8、导流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本技术的垂直流湿地由下行池2、上行池3和景观池4由里至 外依次嵌套而成,各池的主体为混凝土结构,底部做防渗处理,防止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三个池呈同心圆状分布,三池高度由内到外逐池降低,其中下行池2比上行池3高15cm 20cm。下行池2的底部设有等距离孔洞,使下行池2与上行池3相通,外围景观池4的高度 最低。下行池2的底部铺设圆形穿孔曝气管7,曝气管7的一端通过导气管6与空气压缩机 5相连。下行池2和上行池3中均填有不同粒径的填料作为基质,下行池2和上行池3中 铺设如下基质填料砾石、砼体、石子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组合,顶部铺设粗沙,其中下行池 2中的基质填料层要比上行池3中基质填料层高出15cm 20cm,以保证水流在两池之间的 无动力流动。在下行池2和上行池3中种植同种或不同湿地植物,利用池体的层状结构,强 化其景观效应,景观池4中可种植水生湿地植物,上行池3和下行池2及外围景观池中所种 植的水生、湿生植物为湿地荷花、美人蕉、香蒲、菰草、花叶芦苇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如图3所示,穿孔曝气管7有至少两个水平同心圆状PVC塑料管连接而成,在管壁 处钻孔,开孔率为40% 60%。上述垂直流湿地的具体工作过程为采用连续或间歇进水+间歇曝气、推流出水方式运行,控制曝气时间为5. 5小时 13. 0小时。当污水经过布水管道均勻地进入下行池2中后,启动空气压缩机5,导入高压空 气,由于气流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故产生对流,增加了污水中DO的含量,此时,下行池2逐 渐形成一个好氧环境,有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然后,污水通过下行池2底部的孔洞反向进 入上行池3中,上行池3主要为厌氧环境,促进了反硝化反应的进行,最后出水由上行池3 上部的出水槽1沿上行池3的外壁面呈瀑布状以跌水方式进入景观池4中,处理后的水由 出水槽流入集水渠。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布局方式与实施例1相反,嵌套各层由里至外为景观池4、 上行池3和下行池2,最外围为下行池2,中间为上行池3,内部为景观池4,下行池2与上行 池3内部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三池的高度由外及内逐级降低,其中下行池2比上行池34高15cm 20cm,上行池4的上部布满微型孔洞,利于出水,其它构造和实施例1相同,景观 池4收集处理后的水,由底部导流管8流出池体。权利要求一种嵌套式增氧景观化垂直流湿地,包括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其特征是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以嵌套方式布置,并且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的高度是逐池降低的,下行池和上行池的底部联通,下行池和上行池中均铺设至少三层基质填料,顶层铺设粗沙,上行池的上部设有出水槽,下行池的底部铺设有穿孔曝气管;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中均种植景观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增氧景观化垂直流湿地,其特征是所述基质填料为 砾石、砼体、石子中的至少一种。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嵌套式增氧景观化垂直流人工湿地,包括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以嵌套方式布置,并且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的高度是逐池降低的,下行池和上行池的底部联通,下行池和上行池中均铺设至少三层基质填料,顶层铺设粗沙,上行池的上部设有出水槽,下行池的底部铺设有穿孔曝气管;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中均种植景观植物。本技术采用同心嵌套式结构,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上行池中出水通过高位跌水的方式从四周落入景观池中,在跌水过程中出水的溶解氧含量进一步上升,提高了出水的水质,促进了污水中的氮元素的去除,提高了湿地系统景观价值,利于广泛推广。文档编号C02F3/32GK201605212SQ20092026822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专利技术者张建, 张成禄, 张金勇, 徐景涛, 李一冉, 李聪, 范金林 申请人:山东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嵌套式增氧景观化垂直流湿地,包括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其特征是: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以嵌套方式布置,并且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的高度是逐池降低的,下行池和上行池的底部联通,下行池和上行池中均铺设至少三层基质填料,顶层铺设粗沙,上行池的上部设有出水槽,下行池的底部铺设有穿孔曝气管;下行池、上行池和景观池中均种植景观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范金林张成禄李一冉徐景涛张金勇李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