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三堤两道强化表流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590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23:43
一种三堤两道强化表流人工湿地,包括床体和基质,基质填充在床体内,床体的截面呈长方形,床体在长度方向上由进水端向出水端倾斜;基质内设置有两道沟槽,形成左侧堤岸、中间堤岸和右侧堤岸三个堤岸;当中间堤岸的高度低于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时,采用淹没运行;当中间堤岸的高度高于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时,采用非淹没运行;中间堤岸的高度与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相同时,采用干湿交替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人工湿地的构造,增大污水处理面积及生物多样性,克服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而效率低的缺点;同时在变为两道后,可以实现处理过程的干湿交替进行,实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污水的表流人工湿地及其运行方法,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仿照自然湿地,由人工建造、控制和运行的综合生态系统。污水在有控制地排放到人工湿地之后,在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下,被湿地中的介质、植物和微生物吸附、过滤、分解,达到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由于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耐冲击和负荷强等诸多优点。表流湿地由于构筑简单,便于控制运行,有较好的景观效果,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表流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效率低,出水浑浊,容易产生饱和现象,随着污水处理的进行,湿地的处理能力下降。微生物和植物长期处于水性环境中,活性降低,生物的多样性受到限制,使污水处理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表流人工湿地存在的净水效率低、难维护、占地面积大等不足,提供一种接触面积大、生物多样性好、能够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三堤两道强化表流人工湿地。本技术的三堤两道强化人工湿地,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该人工湿地,包括床体和基质,基质填充在床体内,床体的截面呈长方形,宽度和高度之比为1.8:1-2.0:1;基质内设置有两道沟槽,形成左侧堤岸、中间堤岸和右侧堤岸三个堤岸,三个堤岸的侧面坡度均为40°-45°;床体在长度方向上由进水端向出水端倾斜,两道沟槽底面沿长度方向的坡度为3%-4%;在床体的进水端设置有布水堰和进水管,出水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基质为土壤。所述三个堤岸的侧面坡上铺设有护坡砖。所述两道沟槽底部的基质深度为30-40cm。所述中间堤岸的高度低于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所述中间堤岸的高度高于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所述中间堤岸的高度与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相同。本技术采用三堤两道式结构,改变了人工湿地的构造,变一道为两道,增大污水处理面积及生物多样性,克服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而效率低的缺点;同时在变为两道后,可以实现处理过程的干湿交替进行,实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具有以下特点:(1)三堤、两道和斜坡上可分别投放不同底栖动物,系统内生物多样性增加。(2)中间堤岸可淹没运行,形成暗岛,更适宜生物生存。(3)基质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处理效率增加,相对占地面积减小。(4)实现干湿交替,可保证系统连续运行,保证微生物活性。(5)运行维护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的三堤两道人工湿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2中的三堤两道人工湿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中的三堤两道人工湿地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体,2、基质,3、护坡砖,4、挺水植物,5、沉水植物,6、布水堰,7、挡板,8、排水管,9、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三堤两道人工湿地,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床体1(由砼体构成)和基质2。床体1内填充基质2,基质2为土壤。床体1的进水端设有布水堰6和进水管9,出水端设有排水管8,两端均有挡板7使两进水管或排水管相隔。可在进水管9和排水管8上设置控制阀,以调节进水量和出水量。布水堰6为由粒径12-20cm的砾石或石子堆砌的高为0.4-0.45m的三角堰。床体1的截面呈长方形,床体1的宽度和高度之比为1.8:1-2.0:1。床体1在长度方向上由进水端向出水端倾斜,两道沟槽底面沿长度方向的坡度为3%-4%,保证表面流运行。基质2内设置有两道沟槽,形成左侧堤岸、中间堤岸和右侧堤岸三个堤岸,三个堤岸的侧面坡度均为40°-45°,三个堤岸的侧面坡上铺设有护坡砖3。本实施例的中间堤岸的高度低于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的高度可以是50-60cm,中间堤岸的高度为30-40cm。两道沟槽底部的基质深度为30-40cm。本实施例采用淹没运行方式:两道沟槽的底部种植挺水植物4,中间堤岸上种植沉水植物5,并于三个堤岸的斜坡上投放螺蛳、河蚬或水蚯蚓等底栖动物。通过控制进出水的速度,调节水位,淹没中间堤岸,形成暗岛;水流经基质、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多重过滤,实现充分净化,由排水管排出。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中间堤岸的高度高于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20cm-30cm,采取非淹没运行方式:通过控制进出水的速度,调节两道沟槽的水位,中间堤岸不被淹没;水流经基质、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多重过滤,实现充分净化,由排水管排出。本实施例中由于中间堤岸高于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系统实现湿生植物与水生植物共生,使系统对自然的还原度增大,进而使系统内生物多样性增加。斜坡设计使基质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处理污水的效率。该系统实现了干湿交替,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基质中植物和微生物的活性。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中间堤岸的高度与左侧堤岸和右侧堤岸的高度相同,采用干湿交替运行方式:使两道沟槽处于干涸与进水的交替运行,提供充足的氧气使植物和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切换,最大限度地保持植物和微生物的活性;通过控制进出水速度,调节沟槽内的水位。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的床体1为人工开挖,而不是由砼体构成,接近自然湿地,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三堤两道强化表流人工湿地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堤两道强化表流人工湿地,包括床体和基质,基质填充在床体内,其特征是,床体的截面呈长方形,宽度和高度之比为1.8:1‑2.0:1;基质内设置有两道沟槽,形成左侧堤岸、中间堤岸和右侧堤岸三个堤岸,三个堤岸的侧面坡度均为40°‑45°;床体在长度方向上由进水端向出水端倾斜,两道沟槽底面沿长度方向的坡度为3%‑4%;在床体的进水端设置有布水堰和进水管,出水端设置有排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堤两道强化表流人工湿地,包括床体和基质,基质填充在床体内,其特征是,
床体的截面呈长方形,宽度和高度之比为1.8:1-2.0:1;基质内设置有两道沟槽,形成左
侧堤岸、中间堤岸和右侧堤岸三个堤岸,三个堤岸的侧面坡度均为40°-45°;床体在长度
方向上由进水端向出水端倾斜,两道沟槽底面沿长度方向的坡度为3%-4%;在床体的进水端
设置有布水堰和进水管,出水端设置有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堤两道强化表流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三个堤岸的侧面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李盛结张成禄钟文李旭阳韩松霖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