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仿生水母机器人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仿生水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1770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仿生水母机器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速度快、灵活性高,能在实现拐弯的仿生水母海洋探测机器人,具体结构包括头部助推结构、头部探头装置、尾部助推结构、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头部助推结构包括杆件组、弹簧和拉线,尾部助推结构包括弹性触手和拉线,头部助推结构和尾部助推结构在拉线的作用下进行排水,双助推结构同时排水,增加了整个仿生水母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能够对仿生水母机器人运动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仿生水母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探测机器人成为机器人开发的新方向。由于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的不同,普通机械装置难以实现水中的自由移动。

2、现有的水下探测作业装置,其在水中移动速度难以提升,存在移动缓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速度快、灵活性高,能在实现拐弯的仿生水母海洋探测机器人。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包括头部助推结构、头部探头装置、尾部助推结构、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

4、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其中所述头部助推结构包括多个助推单元,每组助推单元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弹簧、拉线,所述第一杆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在头部外壳进行铰接,所述第一杆件另一端与头部外壳下端进行铰接,所述第二杆件一段与中心轴进行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杆件在头部外壳处进行铰接,两杆件之间安装有弹簧装置,两杆件之间角度小于180°,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下部驱动和控制单元通过拉线进行连接,多组助推单元沿所述中间轴周向均布。

5、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其中所述头部探头装置包括第一圆形支撑板、第二圆形支撑板、张拉结构、探头本体,其中所述探头本体位于第一圆形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与第二圆形支撑板平行放置,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与第二圆形支撑板之间通过张拉结构相连接。

6、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其中所述头部探头装置内部设置环境信息传感器,环境信息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红外探测仪,传感器通过中心轴空腔与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相连接。

7、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中心轴相连接,所述中心轴下侧与所述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相连接。

8、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其中所述的张拉结构,由多组柔性索和刚性索组成,各柔性和刚性索都具有一定的弹力,所述柔性索包括弹簧和柔性绳,弹簧一端与第一圆形支撑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柔性绳相连接,所述柔性绳一端与所述弹簧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圆形支撑板铰接,所述刚性索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弹簧,所述第一杆件一端与第二圆形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杆件连接,所述第二杆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相连接,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连接,其中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一侧为空腔,第二杆件插入第一杆件空腔内,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远端两侧可实现距离变化,所述张拉结构可使得探头装置伸展、回缩。

9、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其中所述尾部助推结构包括多组弹性触手,每组弹性触手与中心轴上弧形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弧形支撑板上部与上中心轴相连接,下部与下中心轴相连接,所述弹性触手沿中心轴周向均布,所述弹性触手通过拉线与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上的绕线轮相连接,所述弹性触手可在线的拉动下,向中心轴进行靠拢,所述弹性触手,包括两部分弹性板,下端弹性板宽度大于上端弹性板,在收拢状态下,所述上端弹性板宽度小,避免彼此之间的碰撞干涉,所述下端弹性板宽度大,可提高排水体积。

10、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其所述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包括外壳、绕线轮单元、摄像头、内部驱动和控制装置,控制单元包括上机位、主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单元,所述电机、上机位、主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单元设置于外壳内部空腔内,所述绕线轮单元有四组,每组绕线轮单元包含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通过拉线与所述头部第一杆件相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轮与所述壳腔内部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轮通过拉线与所述弹性触手相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轮与所述壳腔内部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轮沿中间轴均布,所述第二绕线轮沿中间轴均布,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绕线轮与所述第二绕线轮平行设置,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绕线轮与所述第二绕线轮与同一电机相连接,通过减少电机数量,使得结构更加简单,仿生水母机器人的整体重量更轻,所述主控制单元与所述上机位和所述电机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单元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接,所述上机位通过接受环境信息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分析,并通过控制主控制单元,主控制单元控制电机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单元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头部助推结构和尾部助推结构的运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包括头部助推结构和尾部助推结构,在水中运动时,头部软体膜和尾部触手同时受到拉线的作用向中心轴靠拢,两部分助推装置同时排水,大大增加了排水的体积,因此进一步提高了该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各驱动单元配置独立电机,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能够实现单侧驱动,进而可以实现整个机器人的转弯和掉头,头部探头装置能够收集环境信息,将信息传输到上机位,分析后控制机器人整体移动方向,头部摄像机和底部摄像机,能够拍摄水中画面,可用于海洋水中探测。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作进一步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包括头部助推结构(50)、头部探头装置(40)、尾部助推结构(70)、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60),头部结构主要包括头部助推结构(50)、头部探头装置(40)、柔性头部壳体(8),每组头部助推装置包括第一杆件(7)、第二杆件(10)、弹簧(9)、铰链组(6)、拉线(5),各组头部助推装置沿中心轴均布,所述第一杆件(7)上端与所述第二杆件(10)相铰接,所述第一杆件(7)下端与头部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二杆件(7)下端与中心轴(19)相连接,所述弹簧(9)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7)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10)相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与所述第一杆件(7)上的环扣相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轮(4)相缠绕连接,通过第一绕线轮(4)的转动,所述第一拉线(5)的长度减小,在所述第一拉线(5)的拉动下,所述第一杆件(7)向中心轴(19)靠拢,同时带动该侧柔性头部壳体(8)向中心轴(19)靠拢,所述柔性头部壳体(8)向下进行排水,使得仿生水母机器人获得推动力,推动仿生水母机器人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探头(25)可相对于中心轴(19)进行伸展、回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头部探头装置包括第一圆形支撑板(24)、第二圆形支撑板(21)、头部探头(25)、柔性索、刚性索,所述头部探头(25)内含环境信息传感器,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24)与所述第二圆形支撑板(21)之间通过张拉结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结构包括多个柔性索和刚性索,所述柔性索包括弹簧(23)和柔性绳(22),所述弹簧(23)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24)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柔性绳(22)相连接,所述柔性绳(22)一端与所述弹簧(23)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形支撑板(21)铰接,所述刚性索包括第一杆件(28)、第二杆件(27)和弹簧(26),所述第一杆件(28)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形支撑板(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27)连接,所述第二杆件(27)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28)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26)相连接,所述弹簧(26)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27)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24)相连接,所述第一杆件(28)与所述第二杆件(27)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杆件(28)与所述第二杆件(27)连接一侧为空腔,所述第二杆件(27)插入所述第一杆件(28)空腔内,所述第一杆件(28)与所述第二杆(27)件远端两侧可实现距离变化,所述张拉结构可使得探头装置伸展、回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推进结构(70)包括位于中心轴(19)上的弧形支撑板(20)、弹性触手(1)、第二拉线(3),各组弹性触手(1)和第二拉线(3)沿中心轴均布,所述弹性触手(1)与所述弧形支撑板(2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弹性触手(1)由两块不同的弹性板件组成,上部分弹性板件(31)宽度小,下部分弹性板件(32)宽度大,所述上部分弹性板件(31)宽度小使得在所述弹性触手(1)向中心轴(19)收拢时,各弹性触手之间不会发生碰撞干涉,所述下部分弹性板件(32)宽度大,使得所述弹性触手(1)向中心轴(19)收拢时,排水体积增大,所述第二拉线(3)一端与所述弹性触手(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绕线轮(2)相缠绕连接,当所述第二绕线轮(2)发生转动时,使得所述第二拉线(3)长度减小,所述第二拉线(3)拉动弹性触手(1)向中心轴(19)靠拢,各弹性触手(1)向中心靠拢会进行排水,使得仿生水母机器人获得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仿生水母机器人的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60),包括外壳(33)、第一绕线轮(4)、第二绕线轮(2)、底部摄像头(18)、内部驱动和控制装置,所述外壳(33)为长方体,内部驱动和控制装置包括上机位、主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单元、电机,每组绕线轮包括第一绕线轮(4)和第二绕线轮(2),所述第一绕线轮(4)和所述第二绕线轮(2)平行放置,每组绕线轮沿中心轴(19)均布,所述第一绕线轮(4)通过第一拉线(5)与头部第一杆件(7)相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轮(4)与壳腔内部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轮(2)通过第二拉线(3)与弹性触手(1)相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轮(2)与所述壳腔内部电机相连接,位于同侧的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2)与同一电机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各组头部驱动杆件、绕线轮、弹性触手都...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仿生水母机器人包括头部助推结构(50)、头部探头装置(40)、尾部助推结构(70)、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60),头部结构主要包括头部助推结构(50)、头部探头装置(40)、柔性头部壳体(8),每组头部助推装置包括第一杆件(7)、第二杆件(10)、弹簧(9)、铰链组(6)、拉线(5),各组头部助推装置沿中心轴均布,所述第一杆件(7)上端与所述第二杆件(10)相铰接,所述第一杆件(7)下端与头部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二杆件(7)下端与中心轴(19)相连接,所述弹簧(9)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7)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10)相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与所述第一杆件(7)上的环扣相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轮(4)相缠绕连接,通过第一绕线轮(4)的转动,所述第一拉线(5)的长度减小,在所述第一拉线(5)的拉动下,所述第一杆件(7)向中心轴(19)靠拢,同时带动该侧柔性头部壳体(8)向中心轴(19)靠拢,所述柔性头部壳体(8)向下进行排水,使得仿生水母机器人获得推动力,推动仿生水母机器人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探头(25)可相对于中心轴(19)进行伸展、回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头部探头装置包括第一圆形支撑板(24)、第二圆形支撑板(21)、头部探头(25)、柔性索、刚性索,所述头部探头(25)内含环境信息传感器,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24)与所述第二圆形支撑板(21)之间通过张拉结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结构包括多个柔性索和刚性索,所述柔性索包括弹簧(23)和柔性绳(22),所述弹簧(23)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24)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柔性绳(22)相连接,所述柔性绳(22)一端与所述弹簧(23)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形支撑板(21)铰接,所述刚性索包括第一杆件(28)、第二杆件(27)和弹簧(26),所述第一杆件(28)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形支撑板(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27)连接,所述第二杆件(27)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28)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26)相连接,所述弹簧(26)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27)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24)相连接,所述第一杆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云龙李金龙马广英郭自强夏智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