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仿生水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1770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仿生水母机器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速度快、灵活性高,能在实现拐弯的仿生水母海洋探测机器人,具体结构包括头部助推结构、头部探头装置、尾部助推结构、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头部助推结构包括杆件组、弹簧和拉线,尾部助推结构包括弹性触手和拉线,头部助推结构和尾部助推结构在拉线的作用下进行排水,双助推结构同时排水,增加了整个仿生水母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能够对仿生水母机器人运动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仿生水母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探测机器人成为机器人开发的新方向。由于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的不同,普通机械装置难以实现水中的自由移动。

2、现有的水下探测作业装置,其在水中移动速度难以提升,存在移动缓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速度快、灵活性高,能在实现拐弯的仿生水母海洋探测机器人。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包括头部助推结构、头部探头装置、尾部助推结构、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

4、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其中所述头部助推结构包括多个助推单元,每组助推单元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弹簧、拉线,所述第一杆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在头部外壳进行铰接,所述第一杆件另一端与头部外壳下端进行铰接,所述第二杆件一段与中心轴进行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杆件在头部外壳处进行铰接,两杆件之间安装有弹簧装置,两杆件之间角度小于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仿生水母机器人包括头部助推结构(50)、头部探头装置(40)、尾部助推结构(70)、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60),头部结构主要包括头部助推结构(50)、头部探头装置(40)、柔性头部壳体(8),每组头部助推装置包括第一杆件(7)、第二杆件(10)、弹簧(9)、铰链组(6)、拉线(5),各组头部助推装置沿中心轴均布,所述第一杆件(7)上端与所述第二杆件(10)相铰接,所述第一杆件(7)下端与头部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二杆件(7)下端与中心轴(19)相连接,所述弹簧(9)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7)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10)相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与所述第一杆件(7)上的环扣...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仿生水母机器人包括头部助推结构(50)、头部探头装置(40)、尾部助推结构(70)、下部驱动和控制结构(60),头部结构主要包括头部助推结构(50)、头部探头装置(40)、柔性头部壳体(8),每组头部助推装置包括第一杆件(7)、第二杆件(10)、弹簧(9)、铰链组(6)、拉线(5),各组头部助推装置沿中心轴均布,所述第一杆件(7)上端与所述第二杆件(10)相铰接,所述第一杆件(7)下端与头部铰链相连接,所述第二杆件(7)下端与中心轴(19)相连接,所述弹簧(9)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7)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10)相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与所述第一杆件(7)上的环扣相连接,所述第一拉线(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线轮(4)相缠绕连接,通过第一绕线轮(4)的转动,所述第一拉线(5)的长度减小,在所述第一拉线(5)的拉动下,所述第一杆件(7)向中心轴(19)靠拢,同时带动该侧柔性头部壳体(8)向中心轴(19)靠拢,所述柔性头部壳体(8)向下进行排水,使得仿生水母机器人获得推动力,推动仿生水母机器人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探头(25)可相对于中心轴(19)进行伸展、回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头部探头装置包括第一圆形支撑板(24)、第二圆形支撑板(21)、头部探头(25)、柔性索、刚性索,所述头部探头(25)内含环境信息传感器,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24)与所述第二圆形支撑板(21)之间通过张拉结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结构包括多个柔性索和刚性索,所述柔性索包括弹簧(23)和柔性绳(22),所述弹簧(23)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24)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柔性绳(22)相连接,所述柔性绳(22)一端与所述弹簧(23)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形支撑板(21)铰接,所述刚性索包括第一杆件(28)、第二杆件(27)和弹簧(26),所述第一杆件(28)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形支撑板(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27)连接,所述第二杆件(27)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28)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26)相连接,所述弹簧(26)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27)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形支撑板(24)相连接,所述第一杆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云龙李金龙马广英郭自强夏智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