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鑫珩专利>正文

两栖式多功能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997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两栖式多功能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其承载体为双浮体(1),双浮体(1)由水中推进器(13)驱动航行,双浮体(1)前端设有拦截打捞装置(3),所述的双浮体(1)的两侧安装有水陆行走装置(2),所述水陆行走装置(2)主要包括驱动装置(11)、履带(12)、主动轮(26)、支承轮(27)、张紧轮(28),所述履带(12)由主动轮(26)、支承轮(27)、张紧轮(28)张紧,履带(12)外表面设有叶片(25)。它既可在水中游走,又可在陆地上穿行,特别在水体的浅水区域更能发挥其特长,可以方便地打捞起浅水区水生植物、水面垃圾、水华蓝藻,解决了普通车辆和船只都不能解决的打捞死角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两栖式多功能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特别是用于清理水面垃圾、水草、打捞水华蓝藻的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肥水被排放到河流、 湖泊等水体中,使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性物质严重超标,导致各类水生植物和蓝藻大量生 长繁殖,严重阻碍航道,若不及时打捞,水生植物腐烂后再次对水体造成污染。蓝藻水华给 水产养殖业、旅游业和城市供水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其产生的藻毒素更是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近年来,云南滇池、江苏太湖、安徽巢湖爆发的蓝藻水华现象更是得到了中央及地方政 府的高度重视。另外,由于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使得许多难降解的塑料等生活垃圾漂浮在城 市河道水面,严重影响水体景观。各种水面漂浮物的打捞清理工作已迫在眉睫。但这些水 面漂浮物的特性各不相同,一般都集中在水陆交界的浅水区,船只和车辆都难以靠近,给自 动化机械打捞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出现的一些垃圾打捞船,受到船体浮力的限制,根本无法 打捞岸边的水面垃圾,没有真正解决垃圾打捞问题,而且功能单一,所以,目前的打捞工作 仍以人工打捞为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栖式多功能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它既可在水中游走, 又可在陆地上穿行,特别在水体的浅水区域更能发挥其特长,可以方便地打捞起浅水区水 生植物、水面垃圾、水华蓝藻,解决了普通车辆和船只都不能解决的打捞死角问题,而且具 有重量轻,耐腐蚀等优点。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两栖式多功能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其承载体为双浮体,双浮体由水中推进器驱动航行,双浮体前端设有拦截打捞装置,所述的双浮体的两侧安装有水陆行走装置,所述水陆行走装置主要包括驱动装置、履带、主动轮、支承轮、张紧轮,所述履带由主动轮、支承轮、张紧轮张紧,履带外表面设有叶片。在本技术中,水陆行走装置的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或者电力驱动装置;所述支承轮的个数根据双浮体长度调节,双浮体越长,支承轮越多。 所述水中推进器叶轮轴内设有通气管,通气管一端连接叶轮,另一端连接快速接 口 ,快速接口可以连接空压机或氧气瓶,也可以不连接其它设备。 所述双浮体由两个浮体并行组合而成,中间为过流通道,浮体由若干小浮体组成。 所述拦截打捞装置主要由电动机、减速机、链轮、链条、刮板、滤网、机架组成;机架 横跨在双浮体前端,机架前端没入水中,滤网铺设在机架上;电动机输出轴与减速机连接, 减速机输出轴与主动链轮连接,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两链条外表面间隔设 有横向刮板;所述刮板主要由支承板、齿耙、毛刷组成,所述齿耙由支承板支承,齿耙高出机 架倾斜面用于将漂浮物捞出水面,所述毛刷固定在支承板下方与滤网将接触。 本技术还设有压縮收集装置,所述压縮收集装置的进口与拦截打捞装置的出 口连接;它还设有可移动的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的进口与压縮收集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 的储料仓自带动力驱动装置。 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两栖式多功能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 在双浮体的两侧安装有水陆行走装置,履带由主动轮、支承轮、张紧轮张紧,履带外表面设 有叶片,可驱动打捞装置在水中或陆地上行走,特别在水体的浅水区域更能发挥其特长,可 以方便地打捞起浅水区水生植物、水面垃圾、水华蓝藻,解决了普通车辆和船只都不能解决 的死角问题,而且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等优点。 —般水面漂浮物集中的区域水质都很差,本技术的水中推进器叶轮轴内设有 通气管,通气管一端连接叶轮,另一端连接快速接口 ,利用叶轮推出水流产生的负压将空气 吸入,与水流混合,将氧气充入水体,利用推进动力实现曝气功能,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 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改善水体水质。在拦截打捞方面,拦截打捞装置安装在过流通道 的前端,滤网将水面漂浮物拦截,清水从过流通道向后排出,流态稳定、水阻力小;本实用新 型充分利用了双浮体结构的流态特点,综合考虑了水生植物、水面垃圾、水华蓝藻的不同特 性,可以实现各种水面漂浮物的打捞。在物料的储运方面,本技术设有压縮收集装置和 移动式储料仓,可以减少储存空间,提高运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两栖式多功能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两栖式多功能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水陆行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水中推进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拦截打捞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I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和图3中,两栖式多功能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主要由双浮体1、水陆 行走装置2、拦截打捞装置3、压縮收集装置4、移动式储料仓5、动力装置6、设备舱7、驾驶 室8组成。所有部件安装在双浮体1上形成一体,拦截打捞装置3的出口连接压縮收集装 置4的进口,压縮收集装置4的出口连接移动式储料仓5的进口。双浮体1由左右两个浮 体9并行排列组成,中间为过流通道10,浮体9由若干小浮体组合而成,拆装运输方便。双 浮体1的两外侧安装有水陆行走装置2,水陆行走装置2主要由驱动装置11、履带12、主动 轮26、支承轮27、张紧轮28组成,所述履带12由主动轮26、支承轮27、张紧轮28张紧,履 带12外表面设有叶片25。所述驱动装置ll为液压驱动或者电力驱动装置。所述支承轮 27的个数根据双浮体1长度调节,双浮体1越长,支承轮27越多。驱动装置11驱动主动轮 26旋转,带动履带12旋转,履带12上设有叶片25,可驱动打捞装置在水中或陆地上行走。 水陆行走装置2左右各有一套,独立控制,利用驱动装置11的正反转可实现前进、倒退、转 弯等各种行走功能。履带12可以是橡胶履带,也可以是金属履带。采用橡胶履带具有重量 轻,耐腐蚀等优点。移动式储料仓5为一个独立的仓体,可以方便地脱离主体,将打捞的水面漂浮物运送到岸边或其它存放地点。移动式储料仓5有若干个,可以自带动力,也可以由 其它牵引船分组拖曳运送。动力装置6可以是柴油发电机,可以是汽油发电机,也可以是风 力或光能发电机。 在图4中,水中推进器13的叶轮31轴内设有通气管30,通气管30 —端连接叶轮 31,另一端连接快速接口 29,快速接口 29可连接空压机或氧气瓶,也可以不连接其它设备。 水中推进器13的叶轮31旋转时,推动整个装置在水中快速行驶;同时,利用叶轮31推出水 流产生的负压将空气从通气管30吸入,与水流混合,将氧气充入水体,改善水体水质。 在图2、图5和图6中,拦截打捞装置3主要由电动机14、减速机15、链轮16、链条 17、刮板18、滤网19、机架20、调节装置21组成。机架20横跨在过流通道10的前端,机架 20前端没入水中,滤网19铺设在机架20上;电动机14输出轴与减速机15连接,减速机15 输出轴与主动链轮16连接,主动链轮16与从动链轮通过链条17传动,两链条17外表面间 隔设有横向刮板18。所述刮板18主要由支承板22、齿耙23、毛刷24组成,所述齿耙23由 支承板22支承,齿耙23高出机架20倾斜面用于将漂浮物捞出水面,所述毛刷24固定在支 承板下方与滤网将接触。滤网19将水面漂浮物拦截,清水从过流通道10向后排出,流态稳 定、水阻力小。电动机14驱动减速机15,驱动链轮16旋转,链轮16带动链条17运动,刮 板18随链条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栖式多功能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其承载体为双浮体(1),双浮体(1)由水中推进器(13)驱动航行,双浮体(1)前端设有拦截打捞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浮体(1)的两侧安装有水陆行走装置(2),所述水陆行走装置(2)主要包括驱动装置(11)、履带(12)、主动轮(26)、支承轮(27)、张紧轮(28),所述履带(12)由主动轮(26)、支承轮(27)、张紧轮(28)张紧,履带(12)外表面设有叶片(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珩吴天福王月萍程玉娟
申请(专利权)人:张鑫珩王家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