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菊袋泡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90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野菊袋泡茶,用可渗湿性包装袋装有干燥的植物碎片,所述的植物碎片的主要成分为野菊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野菊袋泡茶充分利用了野菊资源,原料价廉,成本低;由纯天然绿色原料制备而成,无着色,无任何香精物质,无毒副作用;饮用方便,卫生舒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袋泡茶,尤其是一种用野菊制成的袋泡茶。
技术介绍
野菊属菊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50厘米~80厘米。其花或其花蕾以早被人们用来配制保健饮品,而其植株的大部分茎叶一般被废弃。经研究表明,野菊茎叶中同样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以及野菊花素、黄酮、挥发油等抗病要素,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具有清热解毒、清火明目、平肝降压、益肾补肾、降脂、清暑、醒酒、预防感冒等作用,长期饮用,生津养颜、延年益寿,对视力衰退及高血压患者有明显效果。喝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习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茶文化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龙井茶、观音茶、乌龙茶、花茶等闻名遐迩。然而数千年沿用的冲泡茶叶都是随手投放,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因而人们都希望能有更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的茶品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既是为了充分利用野菊资源,提供了一种利用野菊叶制成且方便饮用、清洁卫生的袋泡茶。为达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菊袋泡茶,用可渗湿性包装袋装有干燥的植物碎片,所述的植物碎片的主要成份为野菊叶。所述的植物碎片为含有质量配比如下的组分组成干燥野菊叶60~80份,干燥野菊花20~40份。所述植物碎片的含水量<10%。所述的野菊袋泡茶每袋植物碎片为2~6克。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野菊袋泡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泡茶是用质量份数为70份的干燥野菊叶和30份的干燥野菊花,经去杂、清洗、炮制、粉碎后分装成2~6克重的袋泡茶,再消毒、密封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野菊袋泡茶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充分利用了野菊资源,原料价廉,成本低;(2)由纯天然绿色原料制备而成,无着色,无任何香精物质,无毒副作用;(3)饮用方便,卫生舒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干燥野菊叶5kg,除去杂质,用清水漂洗,沥干后烘焙,然后粉碎,过60目筛,按每包3克分装入事先准备好的袋内,消毒即得所述的野菊袋泡茶。实施例2干燥野菊叶3.5kg、野菊花1.5kg,除去杂质,用清水漂洗,沥干后烘焙,然后粉碎,过50目筛,按每包4克分装入事先准备好的袋内,消毒即得所述的野菊袋泡茶。实施例4干燥野菊叶4.0kg、野菊花1.0kg,除去杂质,用清水漂洗,沥干后烘焙,然后粉碎,过40目筛,按每包5克分装入事先准备好的袋内,消毒即得所述的野菊袋泡茶。实施例5干燥野菊叶3.0kg、野菊花2.0kg,除去杂质后用清水漂洗,沥干后烘焙,然后粉碎,过60目筛,按每包5克分装入事先准备好的袋内,消毒即得所述的野菊袋泡茶。权利要求1.一种野菊袋泡茶,用可渗湿性包装袋装有干燥的植物碎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碎片的主要成份为野菊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菊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碎片为含有质量配比如下的组分组成干燥野菊叶60~80份,干燥野菊花20~40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菊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碎片的含水量<1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菊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野菊袋泡茶每袋植物碎片为2~6克。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菊袋泡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野菊袋泡茶是用质量份数为70份的干燥野菊叶和30份的干燥野菊花,经去杂、清洗、炮制、粉碎后分装成2~6克重的袋泡茶,再消毒、密封而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野菊袋泡茶,用可渗湿性包装袋装有干燥的植物碎片,所述的植物碎片的主要成分为野菊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野菊袋泡茶充分利用了野菊资源,原料价廉,成本低;由纯天然绿色原料制备而成,无着色,无任何香精物质,无毒副作用;饮用方便,卫生舒悦。文档编号A61K36/287GK1720809SQ200410053108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7日专利技术者王平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菊袋泡茶,用可渗湿性包装袋装有干燥的植物碎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碎片的主要成份为野菊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