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9970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包括:一把手,一管状元件,一套环,一套盘,一可滑移元件,其主要是于锁体的管状元件套设一套环,连接管状元件与把手,该可滑移元件,穿设该管状元件的通孔与该套环的凹槽,可相对管状元件做径向位移,于可啮合该套盘的凹穴与可不啮合该套盘的凹穴之间移动,该套环的设置除可抵抗可滑移元件的剪力破坏外,亦可使管状元件增加扭力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锁体的整体强度,也即大大增强了锁体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锁具,特别是指一种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 造,于锁体的管状元件套设一套环连接管状元件与把手,以提高管状 元件可承受的扭力强度与剪力强度。
技术介绍
按照习知的管形锁构造其把手与管状元件的组合, 一般皆藉由管 状元件的另 一端具有一长槽,可使锁组的凸部容置于管状元件的长槽 中,且把手的轴管部对正锁组的凸部处具有一凹槽,可套设于锁组的 凸部,^f吏^fc手与管状元件产生连动,然由于管形锁闭锁时,容置于管 状元件的另一端的可滑移元件会伸出管状元件的管壁而卡合于该套 盘的凹穴而产生止动,以使把手与管状元件无法转动,如此闭锁时, 当转动把手时,由于管状元件与锁组的连接位置距离可滑移元件与套 盘的凹穴的啮合位置有一段距离,如此施加外力于把手时,常会造成 管状元件受扭力的破坏或可滑移元件会对管状元件产生剪力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 造,可提高管状元件可承受的扭力强度与剪力强度。为此,本技术采如下技术方案以达上述目的 一种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包括有 一把手,具一轴管部, 一中心孔成形于该轴管部的轴向位,该把手一端具有一第一啮合部; 一管状元件, 一端可穿设于该把手的中心孔,该管状元件于管壁处具有一第二啮合部,且该管壁上具有横向设置的通孔; 一套环,套于该 管状元件上,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三啮合部及一第四喷合部,该第四啮 合部与该管状元件的第二啮合部相啮合,该第三啮合部与该把手的第 一啮合部相啮合,且该套环上具有一凹槽与该管状元件的通孔相对 应; 一套盘,为一盘状体,中央具有一中心孔与一凹穴; 一可滑移元 件,穿设该管状元件的通孔与该套环的凹槽,可相对管状元件做径向 位移。该把手的第 一啮合部为 一 凹部,该套环的笫三啮合部为 一凸部。 该管状元件的第二啮合部为 一 凸部,该套环的第四啮合部为 一 凹部。该管状元件的通孔为直径方向间隔设置,该套环的凹槽为直径方 向间隔设置。该套环与该把手一体成型结合一起,且该套环部分具有一槽道可 供一锁组的凸部穿设。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主要是于锁体的管状元件套设一套 环,连接管状元件与把手, 一可滑移元件,穿设该管状元件的通孔与 该套环的凹槽,该套环的设置除可抵抗可滑移元件的剪力破坏外,亦 可使管状元件增加扭力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锁体的整体强度,也即大 大增强了锁体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组合图,体现可滑移元件部分伸出 管状元件的管壁外的状态;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4l把手ll握持部12轴管部13中心孔l4第一啮合部(凹部)2套环21中心孔"第三啮合部(凸部)23第四^齿*^卩(凹^卩)24凹槽3管状元件31第二啮合部(凸部)32通孔33延伸部34第一端35第二端4可滑移元件5套盘51中心孔52凹穴具体实施方式由下列较佳具体实施例及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以对本技术 的诸多目的,特征及优点获得更清楚的了解。如图1所示, 一种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包括一把手l,具有一握持部11与一轴管部12,该轴管部12—端连接 握持部ll,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啮合部14 (凹部), 一中心孔13成形于 轴管部12的轴向位。一套盘5,为一盘状体,中央具有一中心孔51并于邻近中心孔51 的边缘处形成间隔^没置的凹穴5 2 。一管状元件3,具有第一端34与第二端35,该第二端35具有数个 延伸部33穿过该套盘5的中心孔51而连接一扭力回复^L构(图中未示 出),该第一端34穿设一套环2的中心孔21及4巴手1的中心孔13而藉由 一锁组的凸部(图中为示出)与把手l相连接,该管状元件3于管壁外 具有一第二啮合部31 (凸部),且管壁上横向设置相对应的两通孔32。该套环2,套于该管状元件3上,该套环2两端分别具有第三啮合 部22 (凸部)及第四啮合部23 (凹部),该第四啮合部23 (凹部)与 该管状元件3的第二啮合部31 (凸部)相啮合,该第三啮合部22 (凸 部)与该把手1的第一啮合部14 (凹部)相啮合,且该套环2上具有间5应。至少一可滑移元件4,穿设该管状元件3的通孔32与该套环2的凹 槽24,可相对管状元件估支径向位移,即位于可啮合该套盘5的凹穴52 与可不啮合该套盘5的凹穴52之间移动,当整体组合时,若门锁为闭锁状态,则该可滑移元件4突出该管 状元件3的通孔32与该套环2的凹槽24,部分伸入位于套盘5凹穴 52中的位置,当欲转动把手1时,由于可滑移元件4与套盘5的凹 穴52相啮合,故把手l无法被转动,藉由管状元件3套设一套环2, 使该套环2的凹槽24可以对正管状元件3的通孔32,除可抵抗可滑 移元件4的剪力破坏外,亦可使管状元件3增加扭力的强度。本技术的套环2亦可与把手1的轴管部12 —体成型,而套 盘部分2形成一槽道(图中未示出)可供锁组的凸部(图中未示出) 穿过。权利要求1、一种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把手,具一轴管部,一中心孔成形于该轴管部的轴向位,该把手一端具有一第一啮合部;一管状元件,一端可穿设于该把手的中心孔,该管状元件于管壁处具有一第二啮合部,且该管壁上具有横向设置的通孔;一套环,套于该管状元件上,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三啮合部及一第四啮合部,该第四啮合部与该管状元件的第二啮合部相啮合,该第三啮合部与该把手的第一啮合部相啮合,且该套环上具有一凹槽与该管状元件的通孔相对应;一套盘,为一盘状体,中央具有一中心孔与一凹穴;一可滑移元件,穿设该管状元件的通孔与该套环的凹槽,可相对管状元件做径向位移。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把手的第一啮合部为一凹部,该套环的第三啮合部为一凸部。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管状元件的第二啮合部为 一 凸部,该套环的第四啮合部为 一凹部。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管状元件的通孔为直径方向间隔设置,该套环的凹槽为直径方向间 隔设置。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套环与该把手一体成型结合一起,且该套环部分具有一槽道可供一 锁组的凸部穿"i殳。专利摘要一种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包括一把手,一管状元件,一套环,一套盘,一可滑移元件,其主要是于锁体的管状元件套设一套环,连接管状元件与把手,该可滑移元件,穿设该管状元件的通孔与该套环的凹槽,可相对管状元件做径向位移,于可啮合该套盘的凹穴与可不啮合该套盘的凹穴之间移动,该套环的设置除可抵抗可滑移元件的剪力破坏外,亦可使管状元件增加扭力的强度,从而提高了锁体的整体强度,也即大大增强了锁体的安全性。文档编号E05B3/00GK201276874SQ20082020784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徐松根, 郭清传 申请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体的管状元件的补强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把手,具一轴管部,一中心孔成形于该轴管部的轴向位,该把手一端具有一第一啮合部; 一管状元件,一端可穿设于该把手的中心孔,该管状元件于管壁处具有一第二啮合部,且该管壁上具有横向 设置的通孔; 一套环,套于该管状元件上,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三啮合部及一第四啮合部,该第四啮合部与该管状元件的第二啮合部相啮合,该第三啮合部与该把手的第一啮合部相啮合,且该套环上具有一凹槽与该管状元件的通孔相对应; 一套盘,为一盘状 体,中央具有一中心孔与一凹穴; 一可滑移元件,穿设该管状元件的通孔与该套环的凹槽,可相对管状元件做径向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松根郭清传
申请(专利权)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