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宪福专利>正文

罐体纵翻转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7229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罐体纵翻转机,包括行走支架,行走支架上安装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安装第一缠绳机构和第二缠绳机构,第一缠绳机构和第二缠绳机构结构形状对称,第一缠绳机构和第二缠绳机构之间安装吊装绳,第一缠绳机构由安装架、缠绳轮和电动机连接构成,安装架上安装缠绳轮,缠绳轮的轴的一端与电动机连接,吊装绳的两端分别缠绕于第一缠绳机构和第二缠绳机构的缠绳轮上。它可解决目前罐体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难以纵向翻转的困难,可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体纵翻转机
技术介绍
在加工制造罐体时,常需对罐体的多个面进行焊接,但是,由于罐体体积通常较 大,因此,使罐体纵向翻转困难较大,步骤复琐、费时费力,而且翻转角度也不理想,从而,增 大了加工罐体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罐体纵翻转机,它可解决目前罐体在生产制造过程 中难以纵向翻转的困难,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罐体纵翻转机,包括行走支架,行走 支架上安装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安装第一缠绳机构和第二缠绳机构,第一缠绳机构和第 二缠绳机构结构形状对称,第一缠绳机构和第二缠绳机构之间安装吊装绳,第一缠绳机构 由安装架、缠绳轮和电动机连接构成,安装架上安装缠绳轮,缠绳轮的轴的一端与电动机连 接,吊装绳的两端分别缠绕于第一缠绳机构和第二缠绳机构的缠绳轮上。 为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安装架上安装横移 机构,横移机构的移动部件上安装排绳导板,排绳导板上开设透槽,吊装绳位于透槽内。所 述的横移机构由滑块、丝杠、导向杆、传动带、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连接构成,安装架上 安装丝杠和导向杆,丝杠上安装滑块,滑块与丝杠螺纹连接,滑块与导向杆滑动配合,丝杠 的一端安装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缠绳轮的轴的一端连接,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 第二传动轮连接;滑块与排绳导板连接。丝杠上安装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第一限 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分别位于滑块的两侧。行走支架的下部安装行走机构,行走机构由 行走轮和行走电机连接构成。所述的横移机构由导向杆、滑块,齿条、电动机和齿轮连接构 成,安装架上安装导向杆和齿条,齿条上安装滑块,滑块上安装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上 安装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滑块与导向杆滑动配合,滑块与排绳导板连接。齿条上安装第 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分别位于滑块的两侧。所述的 升降机构由升降平台、上链轮、链条、两个导向机构和升降电机连接构成,行走支架上设置 两组导轨,每组由两根导轨组成,同组的两根导轨之间安装一个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由第一 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两个导向轮连接构成,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安装两个导向 轮,两个导向轮分别与导轨配合;两个导向机构之间安装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与第一缠绳机 构和第二缠绳机构连接;行走支架上安装上链轮和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下 链轮,下链轮通过链条与上链轮连接,链条与第一安装板或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的排绳导 板是弧形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它可利用吊装绳将罐体吊起,并通过对吊装绳一端缠绕 收起, 一端放松放长,使吊装绳向其收起的一端方向移动,从而,使吊装绳带动罐体绕其自3身的中轴线纵向转动。本专利技术的翻转动作程简单,翻转效率较高,翻转角度可精确控制,省 时省力。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操作使用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 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立 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排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排绳机 构另一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左 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l行走支架2升降平台3升降电机4上链轮5链条6导向机构 7导轨8行走机构9第一缠绳机构IO第二缠绳机构ll缠绳轮12安装架13减速 机14电动机15导向杆16第一限位开关17第二限位开关18滑块19丝杠20 排绳导板21透槽22第一传动轮23传动带24第二传动轮25吊装绳26第一安装 板27第二安装板28导向轮29电动机30齿条31齿轮32罐体。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罐体纵翻转机,包括行走支架1,如图1所示,行走支架1可由两侧的 支撑架和两支撑架之间的连接件构成门形支架,行走支架1上安装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可 在上述两支撑架之间上下移动;行走支架1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状,只要可为升降机构的 上下移动提供支撑即可;升降机构上安装第一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IO,第一缠绳机 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结构形状完全对称,第一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之间安装 吊装绳25,第一缠绳机构9由安装架12、缠绳轮11、横移机构、排绳导板20和电动机14连 接构成,安装架12上安装缠绳轮ll,缠绳轮11的轴的一端与电动机14的输出轴连接,电动 机14可固定于安装架12上,安装架12上安装横移机构,横移机构的移动部件上安装排绳 导板20,排绳导板20上开设透槽21,吊装绳25位于透槽21内,S卩吊装绳25分别穿过第一 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的透槽21,以便第一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上的排 绳导板20可分别带动吊装绳25两端移动实现排绳功能;吊装绳25的两端分别缠绕于第一 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的缠绳轮11上,可在缠绳轮11的转动作用下缠绕收起或放 长。由于电动机14的转速较高,通常可将电动机14与减速机13连接,使电动机14通过减 速机13与缠绳轮11连接。安装架12可以是如图4至7所示,由两块立板,和两块立板之 间的加强筋连接构成。为实现自动化控制,电动机14和升降机构应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连 接。所述的控制装置可以是现有的可编程控制器,工控机或单片机。为防止升降机构移动 至设定位置后,在罐体32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可在升降机构上安装定位装置,当升降 机构移动到位后,定位装置可将升降机构与行走支架1之间的位置锁定。所述的电动机14 也可由液压马达等现有的其他转动动力装置替代。第一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上 的横移机构即为排绳机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罐体纵翻转机可以不安装横移机构,但是没有横 移机构,会降低缠绳轮11收放绳的精度,从而降低罐体翻转的精度。 在焊接过程中,需将罐体纵翻时,先根据罐体32的大小调整所述升降机构的高 度;再如图1所示,将罐体32与吊装绳25连接,即将罐体32悬挂于吊装绳25上;然后启动4第一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IO,根据翻转的方向,第一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 中的一个放长吊装绳25,另一个则收起吊装绳25,使罐体32可在吊装绳25的带动下纵向 转动,如此便可实现罐体32的纵向翻转。在收起或放长吊装绳25时,横移机构带动吊装绳 25横向移动,使吊装绳25可有序地缠绕于缠绳轮11上,或由缠绳轮11上放下,从而可提高 转动罐体32的精度。在焊接过程中为使罐体32两端平稳,可以使用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罐体 纵翻转机共同实现罐体的32的翻转,翻转时,由所述的两台罐体纵翻转机的吊装绳25将罐 体32缠绕固定,并一起带动罐体32转动。 如图4至7所示,所述的横移机构可由滑块18、丝杠19、导向杆15、传动带23、第 一传动轮22和第二传动轮24连接构成,安装架12上安装丝杠19和导向杆15,丝杠19可 相对安装架12旋转,丝杠19上安装滑块18,滑块18与丝杠19螺纹连接,滑块18与导向 杆15滑动配合,导向杆15对滑块18起导向作用,同时可防止滑块18在丝杠19的带动下 旋转,丝杠19的一端安装第二传动轮2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罐体纵翻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支架(1),行走支架(1)上安装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安装第一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第一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结构形状对称,第一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之间安装吊装绳(25),第一缠绳机构(9)由安装架(12)、缠绳轮(11)和电动机(14)连接构成,安装架(12)上安装缠绳轮(11),缠绳轮(11)的轴的一端与电动机(14)连接,吊装绳(25)的两端分别缠绕于第一缠绳机构(9)和第二缠绳机构(10)的缠绳轮(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宪福
申请(专利权)人:刘宪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