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048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接触体以及推动件。接触体设置于绝缘本体上,包括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其中,第一接触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上,第二接触端子可移动地设置在绝缘本体上。推动件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可活动地作用于第二接触端子上,以推动第二接触端子与第一接触端子进行接触,从而实现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该电连接器可以通过对自身进行操作,实现与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零部件精简,制造成本低廉。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电连接器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操作简单,装配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LED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是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 一个基础元件。电连接器一般由壳体、绝缘体、接触体三大基本单元组成。 插入式电连接器,作为电连接器的一种新产品,由于易于使用,能够为客户节省大量的生产时间和成本,可适用在LED模块互连、照明控制器以及其他使用插入式接线装置上,因此,深受客户喜欢。如今的市场上,出现的插入式的电连接器,都是通过将器件(如LED模块,照明控制器等)的正负极连接端插入到电连接器中,使器件的正负极连接端分别与电连接器内部的阴阳极接触体进行接触,从而使得器件和电连接器之间实现电性连接,因此,该插入式电连接器由于在使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存在很大的市场前景。然而,在生产实践中,要与电连接器进行电性连接的器件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即,与电连接器进行电性连接的器件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电气连接,如LED模块之间的互相连接,此时,如果任意地移动该器件,极有可能造成该器件的其他电性连接的不稳定,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尤其是在器件较多,电气连接比较复杂的连接中,应该尽量减少器件的移动或者转移,避免不必要的不稳定或意外。因此,如果能够出现一种能够通过自身的操作,实现与器件进行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不仅能够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而且在不久的未来,会深受业界的欢迎,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前景。 同时,众所周知,目前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任何元器件制造成本的高居不 下,将面临竞争力的丧失,而导致难以挽救的局势,故,如何精简此类连接器的制造方式、降 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是
内技术人员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电连接器,该LED电连接器可以通过对自身进行操作,实现与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 本专利技术之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电连接器,该LED电连接器具有一推动件,通过该推动件,可实现电连接器中接触体的装配和电性连接,有利于LED模块与所述LED电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 本专利技术之又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电连接器,该LED电连接器零部件精简,制造 成本低廉。 本专利技术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装配方便的LED电连接器的使用方 法。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接触体,设置于绝缘本体 上,该接触体包括第一接触端子和相对应的第二接触端子,其中,第一接触端子固设于绝缘 本体上,第二接触端子可移动地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和推动件,设置在绝缘本体上,可活动4地作用于第二接触端子上,以推动第二接触端子与第一接触端子进行接触,从而实现第一 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推动件包括推动部,以推动第二接触端子向第一接触端 子进行移动。 优选地,推动件由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优选地,推动件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形。 其中,推动件上设置有固定件,绝缘本体上相应地设置有受固件,其中,当第一接 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接触后,推动件通过固定件和受固件之间的配合,固定于绝缘本体 上,形成绝缘本体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第二接触端子进一步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其中,第一接触部 用于与第一接触端子进行接触,以实现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第 二接触部在推动件的作用下,伸出绝缘本体外,用于实现接触体与外界的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 的实施例,第二接触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从绝缘本体的侧面伸出。 优选地,第二接触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上设置有弹性部,其中,在推动件和弹性部的 配合下,第二接触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端子充分接触,进一步保证第一接触端子 和第二接触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接触端子进一步包括第一阳极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进一步包括第 二阳极接触端子,推动件可活动地作用于第二阳极接触端子上,以推动第二阳极接触端子 与第一阳极接触端子进行接触,从而实现第一阳极接触端子和第二阳极接触端子之间的阳 极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接触端子进一步包括第一阴极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进一步包括第 二阴极接触端子,推动件可活动地作用于第二阴极接触端子上,以推动第二阴极接触端子 与第一阴极接触端子进行接触,从而实现第一阴极接触端子和第二阴极接触端子之间的阴 极电性连接。 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LED电连接器的使用方法,用于简易连接LED模块,其 中,该LED模块的正负极连接端设置在侧面,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LED模块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使得该LED模块的该正负极连接端对应于第二 接触端子从绝缘本体中伸出处;以及 操作推动件,推动第二接触端子移动,直至第二接触端子分别与第一接触端子和 该LED模块的该正负极连接端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器与LED模块之间的电性连接。 优选地,该推动件上设置有固定件,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受固件,该使用方法还包括 如下步骤通过固定件和受固件之间的配合,将推动件固定在绝缘本体上,形成绝缘本体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端子还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该使用方法还包括如 下步骤使第二连接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端子进行接触,实现第一接触端子与第 二接触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同时,使第二接触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从该绝缘本体中伸出,分 别连接在该LED模块的该正负极连接端上。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LED电连接器,该LED电连接器具有一推动件, 通过该推动件,可实现电连接器中接触体的装配和电性连接,这样,只需通过对LED电连接5器本身进行操作,即可完成LED电连接器与LED模块之间的电连接,而不必通过移动LED模 块,使其侧面的正负极连接端伸入LED连接器中,才能完成两者之间的电连接。该LED电连 接器可以通过对自身进行操作,实现与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将推动杆 4作为绝缘本体1的一部分的方式,即减少了零配件,节省了材料,又降低了制造模具的制 造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LED电连接器零部件精简,制造成本低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 过对电连接器自身进行操作,从而实现电连接器与电子器件的连接上这一构思,不仅可以 应用于LED模块连接上,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场合或结构的电气连接上。同时,本专利技术还 提供了一种LED电连接器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尤其是应用在LED模块连接时,操作简 单,装配方便。附图说明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LED电连接器的一种整体示意图,阐述了 LED电连接器处于未 装配时的状态; 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LED电连接器的一种剖视图,同样阐述了 LED电连接器处于未 装配时的状态; 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LED电连接器的另一种整体示意图,阐述了 LED电连接器与LED 进行装配的状态; 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LED电连接器的另一种剖视图,阐述了 LED电连接器与LED进 行装配的状态; 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LED电连接器的又一种剖视图,阐述了绝缘本体与推动件之间 的配合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根据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以下实施例中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构造,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接触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接触体包括第一接触端子和相对应的第二接触端子,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和推动件,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可活动地作用于所述第二接触端子上,以推动所述第二接触端子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进行接触,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