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子制动装置,特别是,涉及根据摆动到收线姿势与放线姿势的导环臂的摆动而制动旋转自如地装设于绕线轮主体上的转子的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在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上,设有用来把钓鱼线导向到卷筒的导环臂。导环臂可以取在卷取钓鱼线之际把钓鱼线引向卷筒外周的收线姿势,与在从卷筒放出钓鱼线之际无障碍地从收线姿势倒下的放线姿势。为了把导环臂维持于收线姿势与放线姿势,并且联动于转子的卷线方向的旋转从放线姿势返回到收线姿势,在转子上设有导环翻转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导环翻转装置具有前端卡止于导环臂的摆动中心附近、装设于转子上的扭力弹簧,前端卡止于导环臂的摆动中心附近、基端向绕线轮主体前后移动的棒状的移动部件,以及接触于移动部件地设在绕线轮主体上的切换突起。扭力弹簧把导环臂分别向两个姿势加载,以两个姿势保持导环臂。如果导环臂摆动到放线姿势,则移动部件后退到接触于切换突起的位置。然后,如果转子在卷线方向上旋转,则前进而接触于切换突起,通过该前进,扭力弹簧收缩,导环臂靠扭力弹簧返回到收线姿势。在提高了旋转传递效率的旋转式绕线轮中容易在卷线方向上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根据在收线姿势与放线姿势间摆动的导环臂的摆动而制动旋转自如地装设于绕线轮主体上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部件,设置在前述转子上,联动于前述导环臂而在对应于收线姿势的第1位置与对应于前述放线姿势的第2位置间移动自如; 制动部件,具有:环状的主体部、装设于前述绕线轮主体的前端部外周,摩擦部、形成在前述主体部的内周侧上、相对前述绕线轮主体能够相对旋转地摩擦卡合,以及多个卡合部,形成在前述主体部的外周侧上、移动到前述第2位置的前述移动部件卡合在其上,在前述移动部件卡合于前述卡合部上时,使前述摩擦部相对前述绕线轮主体摩擦滑动;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9-7 2005-258863;JP 2006-7-28 2006-2058951.一种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根据在收线姿势与放线姿势间摆动的导环臂的摆动而制动旋转自如地装设于绕线轮主体上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部件,设置在前述转子上,联动于前述导环臂而在对应于收线姿势的第1位置与对应于前述放线姿势的第2位置间移动自如;制动部件,具有环状的主体部、装设于前述绕线轮主体的前端部外周,摩擦部、形成在前述主体部的内周侧上、相对前述绕线轮主体能够相对旋转地摩擦卡合,以及多个卡合部,形成在前述主体部的外周侧上、移动到前述第2位置的前述移动部件卡合在其上,在前述移动部件卡合于前述卡合部上时,使前述摩擦部相对前述绕线轮主体摩擦滑动;摩擦力变更机构,设在前述绕线轮主体与前述制动部件之间,变更在前述摩擦部相对前述绕线轮主体摩擦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制动部件由具有弹性的环状的合成树脂制部件形成,装设成前述摩擦部靠前述弹性力压接于前述绕线轮主体上。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制动部件由大致半圆形的两个合成树脂制部件形成,装设成前述摩擦部靠装设于在前述主体部的外周侧上所形成的环形槽中的弹簧部件压接于前述绕线轮主体上。4.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摩擦力变更机构通过使前述绕线轮主体与前述制动部件的相对位置变化,变更使前述摩擦部相对前述绕线轮主体摩擦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5.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摩擦力变更机构具有凹部,凹入地形成在前述绕线轮主体的前端部外周上;突出部件,前端部向外突出地装设于前述凹部中,前述前端部接触于前述制动部件的内周侧,变更使前述摩擦部相对前述绕线轮主体摩擦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6.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突出部件能够装拆地装设于前述凹部中。7.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突出部件具有外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岛启吾,平冈宏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