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626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承载CPU芯片的电连接器,其包括下壳体、安装于下壳体上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一端固持于下壳体上另一端扣合于绝缘本体上的上壳体,以及一拨杆。该拨杆枢接于下壳体非端部位置并按压上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下壳体主要受力位置为拨杆枢接位置,由于拨杆枢接于下壳体的非端部位置,不会对绝缘本体两端产生拉扯而影响产品的可靠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承载CPU芯片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CPU芯片通常是通过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按照CPU芯片与电连接器的连接方式,电连接器可以分为针脚插入式(PGA)、表面接触式(LGA)以及焊球焊接式(BGA)等。 现有的表面接触式电连接器,其内部的导电端子与CPU芯片的接垫为表面接触,为保证CPU芯片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始终保持良好接触,通常会在CPU芯片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之后设置相应的结构抵压CPU芯片,以使CPU芯片与电连接器端子稳固接触。 如美国专利公告第7001197号即揭示一种LGA式的电连接器,其包括下壳体、组装于下壳体上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一端枢接于下壳体上的上壳体,以及枢接于下壳体另一端的拨杆。该专利所揭示的电连接器CPU芯片装入电连接器之后,通过上壳体盖在CPU芯片上,保证CPU芯片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稳固接触。 然而,现有的这种电连接器,其上壳体枢接于下壳体的一端,而拨杆枢接于下壳体的另一端,并按压上壳体的另一端,整个下壳体的两端受力,而会变形形成一个钵形,下壳体则会对绝缘本体产生拉扯,进而造成绝缘本体底部外围的锡球受到拉伸张力而影响产品的可靠度。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器产品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有效防止对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拉扯,提高产品的可靠度。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节省连接器材料降低产品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下壳体、安装于下壳体上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一端固持于下壳体上另一端扣合于绝缘本体上的上壳体,以及一拨杆。该拨杆枢接于下壳体非端部位置并按压上壳体。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框形基部的下壳体、安装于下壳体上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一端固持于下壳体的一端部,另一端扣合于绝缘本体的中间的上壳体以及一拨杆,系枢接于下壳体并自两侧按压上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拨杆枢接于下壳体的非端部位置,下壳体的受力位置主要集中于拨杆枢接处,不会对电连接器本体两端产生拉扯,能提高产品可靠度。而上壳体一端固持于下壳体的一端部,另一端扣合于绝缘本体中间,可节省上壳体材料,降低产品成本。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上壳体扣合而拨杆打开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闭合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是一种用于承载CPU芯片2的电连接器,其包括下壳体10、绝缘本体11、收容于绝缘本体11内的导电端子(未图示)、上壳体12及拨杆13。 下壳体10包括矩形框形基部101,自基部101的左右两侧垂直基部101向上延伸形成两个侧壁102。自基部101的前沿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一对固持壁103,固持壁103开设有固持孔104。两个固持壁103之间,自基部101的前沿垂直向上延伸形成支撑壁105。在下壳体10的两个侧壁102中间位置分别形成有一个固定孔106。自基部101的靠近后端部中间位置向上冲压弯折形成有一个卡勾107。 绝缘本体ll为四方体形,其包括中心开口的端子收容区lll及围设于端子收容区111四周的侧壁112。在绝缘本体11的端子收容区111内收容有若干导电端子。 上壳体12包括枢转框壁121,自枢转框壁121的前端两侧向前延伸形成两个向上弯折的卡扣部122,自枢转框壁121的两个卡扣部122之间向前延伸形成有一个条状支撑部123。自枢转框壁121的左右两端向后延伸形成两个固定框壁124,固定框壁124的长度大致为下壳体10长度的一半,也即整个电连接器1长度的一半。自每一固定框壁124的末端外侧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片状按压部125。自每一固定框壁124的末端内侧向内延伸形成片状扣合部126。 拨杆13包括横向的操作杆131及自操作杆131两端延伸的按压杆132,每一按压杆132的末端弯折形成枢转轴133。操作杆131包括两端的操作部1311和中间连接两操作部1311的固持部1312。 请参阅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的下壳体IO位于最底部,绝缘本体ll对应安放于下壳体10中心的框形基部101内,上壳体12的卡扣部122对应插入下壳体10的固持孔104内,上壳体12的支撑部123位于下壳体10的支撑壁105上方。拨杆13的枢转轴133对应插入下壳体10侧壁102的固定孔106内。 请参阅图2所示,旋转打开拨杆13,然后使上壳体12的卡扣部122绕下壳体10的固持孔104旋转,打开上壳体12,则可将CPU芯片2放入电连接器1。请参阅图3所示,将上壳体12绕下壳体10的固持孔104旋转闭合,其中上壳体12的扣合部126抵压于CPU芯片2的上表面,以保证CPU芯片2与电连接器端子紧密接触。请参阅图4所示,旋转拨杆13,则拨杆13的按压杆132按压上壳体12固定框壁124末端的按压部125,最终将拨杆13的操作部1312卡合于下壳体10的卡勾107内,则拨杆13可通过按压上壳体12的按压部125将上壳体12限制固定。 在前述较佳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2的长度恰好为整个电连接器长度的一半,因此上壳体12的自由末端恰好扣合于绝缘本体ll的一半位置,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只要上壳体的长度不覆盖整个绝缘本体,例如上壳体的长度可以为整个连接器长度的四分之三或其它比例,则均可节省上壳体的材料。 在前述较佳实施方式中,拨杆13的枢转轴133枢接于下壳体10的中间位置,但该实施方式仅为较佳实施方式之一,拨杆的枢转轴枢接的位置并非严格限定在下壳体的中间位置,可以偏离中间位置一定距离,只要拨杆的枢转轴枢接于电连接器的非端部区域,例如距离电连接器一端的四分之三位置等,均可一定程度地避免现有技术中拨杆枢接于连接器端部区域造成的对绝缘本体拉扯的情形。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框形基部的下壳体、安装于下壳体上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一端固持于下壳体上另一端扣合于绝缘本体上的上壳体,以及一拨杆;其特征在于该拨杆枢接于下壳体非端部位置并按压上壳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下壳体还包括自框形基部两侧延伸的侧壁,拨杆枢接于下壳体侧壁的中间位置。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拨杆包括按压杆及连接按压杆的操作杆。4.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壳体包括枢转框壁及自枢转框壁两端延伸的固定框壁,上壳体的固定框壁的末端外侧向外延伸形成有按压部,上壳体的固定框壁的末端内侧向内凸伸有扣合部。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壳体的固定框壁的长度为电连接器长度的一半。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拨杆的按压杆按压上壳体的固定框壁末端外侧的按压部。7. —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框形基部的下壳体、安装于下壳体上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上壳体以及一拨杆,其特征在于上壳体,其一端固持于下壳体并沿其一端枢转,另一端扣合于绝缘本体的两端之间;拨杆位于上壳体两端之间并枢接于下壳体,其与上壳体同向枢转并按压上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框形基部的下壳体、安装于下壳体上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一端固持于下壳体上另一端扣合于绝缘本体上的上壳体,以及一拨杆;其特征在于:该拨杆枢接于下壳体非端部位置并按压上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昌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