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5161 阅读:5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旨在克服现有设备结构及运动控制复杂等问题。其由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运动系统组成,动力源和两个运动系统管路连接。每个运动系统由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组成。驱动单元主要由1号油缸、接近开关固定块、接近开关安装板、接近开关、接近开关感知板、感知固定板和吊环杆尼龙套组成。从动单元主要由下板和上板组成。下板水平地固定在地基上,上板叠放在下板上,上板与下板的左下角采用上板铰链套、铰链轴盖、铰链尼龙衬套、铰链尼龙衬套和地脚螺栓转动连接,上板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与1号油缸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下板右上角的下工作面与1号油缸另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1号油缸进出油口和动力源管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上的检测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技术介绍
所谓汽车底盘松旷间隙,就是指汽车车轮总成、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相配合零部件之间的松旷间隙,如轮毂轴承副、主销配合副、球头配合副、独立悬架摆臂铰链、纵横拉杆、钢板吊耳、骑马螺栓等处以及传动系的配合松旷间隙。底盘行驶系各零部件的配合间隙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无论其中任何一处间隙过大或润滑不良,都会导致汽车的行驶性能下降,操纵稳定性变坏,行车摇摆不定,轮胎与悬架零件加速磨损,转向不灵敏等等不良后果,严重时更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对底盘行驶系松旷间隙的经常检测,及时维护。 现有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检测方法主要采用上、中、下三层台板的十字导轨结构完成台板的各向运动,同时带动停放在上台板上的待检车轮运动,通过传感器和数学模型检测汽车的底盘松况,检测设备结构及运动控制复杂,加工精度和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检测设备存在结构及运动控制复杂,加工精度和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满足国家质量监督部门以及生产厂家对汽车底盘松旷间隙进行实地快速检测要求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由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与2号运动系统组成。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与2号运动系统之间分别采用管路连接。所述的1号运动系统或2号运动系统皆由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组成。 所述的驱动单元主要由1号油缸、接近开关固定块、接近开关安装板、接近开关、接近开关感知板、感知固定板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吊环杆尼龙套组成。 两个结构相同的吊环杆尼龙套分别装入1号油缸两端吊耳的内孔中为紧配合,接近开关固定块与1号油缸伸出活塞杆端的外缸壁相接触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接近开关安装板一端与接近开关固定块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两个接近开关固定连接,接近开关感知板与感知固定板垂直焊接固定,感知固定板与1号油缸活塞杆端的吊耳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从动单元主要由下板和上板组成。 下板通过地脚螺栓水平地固定在地基上,上板叠放在下板上,上板与下板的左下角为转动连接,上板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中1号油缸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下板右上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中1号油缸另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l号油缸上的进出油口和动力源管路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板为一个平钢板结构件,在其右下角加工一个缺口,在缺口 处即在下板长边的端面焊接有弧形的底板耳,弧形的底板耳的弧形边和缺口的长边圆滑连 接,在弧形的底板耳的外端加工有安装地脚螺栓的圆通孔。在弧形的底板耳相对一侧加工 两个安装地脚螺栓的圆通孔,下板的上表面涂有耐磨材料层或装有耐磨材料板,耐磨材料 层或耐磨材料板的形状或面积和上板的形状或面积相同。下板右上角的下工作面焊接有一 个2号U型支座,在2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加工一圆形通孔和一个螺纹孔,该圆形通孔和 螺纹孔的轴线和下板下工作面垂直,在下板的左下角加工一个圆通孔;所述的上板也为一 个和下板长宽相等的平钢板结构件,在上板右上角和左上角各设置成一个三角形的缺口, 上板的右下角的下工作面焊接一个1号U型支座,在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加工一个圆 形通孔和一个螺纹通孔,该圆形通孔和螺纹通孔的轴线和上板下工作面垂直,在上板的左 下角加工一个圆通孔,将上板安装在下板上表面的耐磨材料层或耐磨材料板上,上板和下 板的长边与宽边对正。上板和下板一角上的两个圆通孔的轴线对正,上板和下板上的1号U 型支座和2号U型支座都指向下方,并沿着上板和下板的宽边对称地设置;所述的上板与下 板的左下角为转动连接是指采用上板铰链套、铰链轴盖、铰链尼龙衬套、铰链尼龙衬套和地 脚螺栓在上板与下板的左下角转动连接下板铰链套下端的细轴部分插入下板左下角的圆 形通孔中,同时下板铰链套也套装在已固定在地基上的地脚螺栓上,再通过螺母和垫圈将 下板固定在地基上。铰链尼龙衬套的内孔紧配合地套装在下板铰链套粗轴部分的外圆柱面 上,上板铰链套下端的细轴部分插入上板左下角的圆形通孔中成紧密配合,上板铰链套的 内圆孔面与铰链尼龙衬套的外圆面为动配合转动连接。铰链轴盖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板铰链 套的上端面上,铰链轴盖下端面与上板铰链套和铰链尼龙衬套的上端面为滑动接触连接; 所述的上板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中1号油缸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是指驱动单元 中1号油缸的一端吊耳是采用1号U型支座、角铁、尼龙垫、厚垫圈、薄垫圈、油缸销轴、油杯 与销轴挡块和上板右下角的下工作面转动连接角铁的一直角边与固定在上板右下角下工 作面上的1号U型支座侧壁的外侧面焊接连接。角铁的另一直角边与尼龙垫铆接,尼龙垫与 下板下工作面滑动配合接触。薄垫圈、安装在1号油缸一端吊耳孔中的吊环杆尼龙套和固 定在上板下工作面上的厚垫圈依次套装在油缸销轴上为动配合连接,同时油缸销轴插入1 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圆形通孔中为动配合连接。油缸销轴圆环体轴肩上的平面与销轴挡 块侧面接触,销轴挡块通过螺栓和圆垫片与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的螺纹孔连接,圆垫片 的下表面与油缸销轴圆环体轴肩的上端面相接触。油缸销轴的中轴线上加工有润滑油槽, 油杯与润滑油槽端部是螺纹连接;所述的动力源主要由电机、油泵、油箱、控制器、1号电磁 换向阀、2号电磁换向阀、溢流阀和3号电磁换向阀组成。电机的输出轴与油泵的输入轴之 间采用连轴器连接。油泵的输入油口与油箱管路连接,油泵的出油口同时和1号电磁换向 阀、2号电磁换向阀与3号电磁换向阀的P 口管路连接,油泵的出油口和溢流阀的进油口管 路连接。1号电磁换向阀、2号电磁换向阀与3号电磁换向阀的T 口与油箱B管路连接,溢 流阀的出油口与油箱B管路连接。1号电磁换向阀的A 口与B 口分别与1号油缸两端的进 出油口管路连结,2号电磁换向阀的A 口与B 口分别与2号油缸两端的进出油口管路连结。 1号电磁换向阀、2号电磁换向阀与3号电磁换向阀上的电磁铁分别与控制器电线连接,电 机的接线端与控制器电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采用上板与下板结构,通过 上板相对于下板绕位于上板与下板一角的轴转动,可以同时使车轮产生横向和纵向位移, 简化了传统设备采用三层台板结构导致的成本过高,控制复杂等问题。 参阅图18,上板相对于下板绕位于上板与下板宽边中点的轴运动时,上板中心一 点A的运动路径为从A到A再到A2,由于通常情况下上板与下板之间的相对转角为一个小 角度,因此,A的运动路径可近似为平行于y轴的运动,因此当旋转轴位于上板与下板宽边 中点时,只能提供y方向的单方向位移,无法检测x方向的汽车悬架间隙。参阅图19,上板 相对于下板绕位于台板一角的轴相对运动,此时上板中心一点A的运动路径为从A到A工再 到4,这时^到4的位移分别明显地产生了在x与y方向的分量位移Ax与Ay,即当上 板相对于下板绕位于上板与下板一角的轴转动会同时产生x与y方向的分量位移,因此可 以同时检测x与y方向的汽车悬架间隙。 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的最主要特点是工作台面薄,仅为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由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E)与2号运动系统(F)组成,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E)与2号运动系统(F)之间分别采用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运动系统(E)或2号运动系统(F)皆由驱动单元(Ⅰ)和从动单元(Ⅱ)组成;    所述的驱动单元(Ⅰ)主要由1号油缸(1)、接近开关固定块(2)、接近开关安装板(3)、接近开关(4)、接近开关感知板(5)、感知固定板(6)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吊环杆尼龙套(7)组成;    两个结构相同的吊环杆尼龙套(7)分别装入1号油缸(1)两端吊耳的内孔中为紧配合,接近开关固定块(2)与1号油缸(1)伸出活塞杆端的外缸壁相接触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接近开关安装板(3)一端与接近开关固定块(2)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两个接近开关(4)固定连接,接近开关感知板(5)与感知固定板(6)垂直焊接固定,感知固定板(6)与1号油缸(1)活塞杆端的吊耳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从动单元(Ⅱ)主要由下板(8)和上板(10)组成;    下板(8)通过地脚螺栓水平地固定在地基上,上板(10)叠放在下板(8)上,上板(10)与下板(8)的左下角为转动连接,上板(10)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Ⅰ)中1号油缸(1)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下板(8)右上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Ⅰ)中1号油缸(1)另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1号油缸(1)上的进出油口和动力源管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由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E)与2号运动系统(F)组成,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E)与2号运动系统(F)之间分别采用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运动系统(E)或2号运动系统(F)皆由驱动单元(I)和从动单元(II)组成;所述的驱动单元(I)主要由1号油缸(1)、接近开关固定块(2)、接近开关安装板(3)、接近开关(4)、接近开关感知板(5)、感知固定板(6)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吊环杆尼龙套(7)组成;两个结构相同的吊环杆尼龙套(7)分别装入1号油缸(1)两端吊耳的内孔中为紧配合,接近开关固定块(2)与1号油缸(1)伸出活塞杆端的外缸壁相接触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接近开关安装板(3)一端与接近开关固定块(2)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两个接近开关(4)固定连接,接近开关感知板(5)与感知固定板(6)垂直焊接固定,感知固定板(6)与1号油缸(1)活塞杆端的吊耳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单元(II)主要由下板(8)和上板(10)组成;下板(8)通过地脚螺栓水平地固定在地基上,上板(10)叠放在下板(8)上,上板(10)与下板(8)的左下角为转动连接,上板(10)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I)中1号油缸(1)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下板(8)右上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I)中1号油缸(1)另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1号油缸(1)上的进出油口和动力源管路连接。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板(8)为一 个平钢板结构件,在其右下角加工一个缺口,在缺口处即在下板(8)长边的端面焊接有弧 形的底板耳,弧形的底板耳的弧形边和缺口的长边圆滑连接,在弧形的底板耳的外端加工 有安装地脚螺栓的圆通孔,在弧形的底板耳相对一侧加工两个安装地脚螺栓的圆通孔,下 板(8)的上表面涂有耐磨材料层或装有耐磨材料板,耐磨材料层或耐磨材料板的形状或面 积和上板(10)的形状或面积相同,下板(8)右上角的下工作面焊接有一个2号U型支座, 在2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加工一圆形通孔和一个螺纹孔,该圆形通孔和螺纹孔的轴线和 下板(8)下工作面垂直,在下板(8)的左下角加工一个圆通孔。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0)也 为一个和下板(8)长宽相等的平钢板结构件,在上板(10)右上角和左上角各设置成一个三 角形的缺口 ,上板(10)的右下角的下工作面焊接一个1号U型支座,在1号U型支座底边 平面上加工一个圆形通孔和一个螺纹通孔,该圆形通孔和螺纹通孔的轴线和上板(10)下 工作面垂直,在上板(10)的左下角加工一个圆通孔,将上板(10)安装在下板(8)上表面的 耐磨材料层或耐磨材料板上,上板(10)和下板(8)的长边与宽边对正;上板(10)和下板 (8) —角上的两个圆通孔的轴线对正,上板(10)和下板(8)上的1号U型支座和2号U型 支座都指向下方,并沿着上板(10)和下板(8)的宽边对称地设置。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0)与 下板(8)的左下角为转动连接是指采用上板铰链套(18)、铰链轴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徐观苏丽俐彭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