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摆动下喷式降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344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载摆动下喷式降雨器,它包括装载降雨器的车体(1),车体(1)的车厢内有降雨器(2),所述降雨器(2)包括具有储水和供水部分,具有通过电机(11)带动活动立杆(6)上的喷头(7)左右摇摆的降雨部分及实验槽(19),所述储水和供水部分的末端连接有喷头(7),降雨部分位于实验槽(19)的上方,实验槽(19)底端位于车体(1)的车厢上,实验槽(19)的一端有出水口(18)。它克服了现有的降雨器移动和取水不方便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操作方便,测控精度高的优点,便于调节雨强到实验模拟降雨要求值,节省大量率定和验证时间。(*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式水土流失实验室中配套使用的 车载摆动下喷式降雨器
技术介绍
水土保持基础研究和水土流失区的动态监测必须进行大量的野 外现场科学试验观测,为此需要一种快速现场降雨侵蚀实.验装置,这 是试验的一项关键性基础工作。目前国内外基本采用人工模拟自然降 雨,通过测定降雨强度、土壤侵蚀量,研究其雨型、下垫面条件和不 同地表处理的土壤侵蚀规律,从而正确确定水土流失量,建立侵蚀模 型,实现对水土流失区的动态监测。为了研究水土流失的规律及对水 土流失的定量预测,常用于野外作业的模拟降雨器多为组装式结构,供水极不方^f更(如中国专利200520200211.6, j更携式野外才莫拟人工 降雨器),特别是雨强需要在现场率定,同时现有模拟降雨器的移动 也极不方便,因此使用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 车载摆动下喷式降雨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如下措施来达到的车载摆动下喷式降 雨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载降雨器的车体,车体的车厢内有降雨器,所述降雨器包括具有储水和供水部分,具有通过电^fL带动活动立杆上 的喷头左右摇摆的降雨部分,及实验槽,所述储水和供水部分的末端 连接有喷头,降雨部分位于实验槽的上方,实驺二槽底端位于车体的车 厢上,实验槽的一端有出水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储水和供水部分包括水厢、分水器、 回水管、活动立杆;7K厢通过管道连接分水器,分水器连接活动立杆,喷头固定在活动立杆上,分水器上有回水管连接水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降雨部分由电源依次顺序与调频器、 电机、曲轴、连杆、摇臂、喷头连接而成,其中喷头通过降雨控制器 连接调频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实验槽的下端固定有液压杆,液压杆 固定在车体的车厢上,液压立杆对称固定在实—验槽的侧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实验槽的两侧各对称布置有三根液压 立杆,有电机固定在液压立杆上,在对称布置的两才艮液压立杆的中间 有活动立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杆支撑实验槽的角度范围为0-30 ° ,所述的液压立杆始终与车体垂直。本技术是一种车载的、可移动并使用自带电源装置、自带供 水和循环系统、全自动调控摇摆的下喷式降雨器,它可以在车载和自 带动力(发电机和水泵)情况下,方便移动于各种野外试验现场,使 用操作方便,测控精度高,降雨强度连续变化范围大,雨滴大小控制 范围宽,降雨均匀度系数较高,可任意降雨历时。^^于调节雨强到实 验模拟降雨要求值,节省大量率定和验证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储水和供水部分的连接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降雨部分的连接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车载摆动式下喷降雨器的结构图(平放状态)。图4为本技术车载摆动式下喷降雨器的结构图(支撑状态)。图中l.车体,2.降雨器,3.水厢,4.分水器,5.回水管,6.活动立杆,7.喷头,8.水泵,9.电源,IO.调频器,11.电机,12.曲轴,13.连杆,14.摇臂,15.降雨控制器,16.液压立杆,17.液压杆,18.出水口 , 19.实验槽(内装有试验土壤),20.余水处理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 对本技术的限定,同时通过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 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车载摆动下喷式降雨器,它包括装载降雨器的车 体1,车体1的车厢内有降雨器2,所述降雨器2包括具有储水和供 水部分,具有通过电机11带动活动立杆6上的喷头7左右摇摆的降 雨部分,及实验槽19,所述储水和供水部分的末端连接有喷头7,降 雨部分位于实验槽19的上方,实验槽19底端位于车体1的车厢上, 实验槽19的一端有出水口 18 (如图3、图4所示)。储水和供水部分包括水厢3、分水器4、回水管5、活动立杆6, 水厢3通过管道连接分水器4,分水器4连接活动立杆6,喷头7固 定在活动立杆6上,分水器4上有回水管5连接水厢3(如图1所示)。降雨部分由电源9依次顺序与调频器10、电冲几ll、曲轴12、连 杆13、摇臂14、喷头7连接而成,其中喷头7通过降雨控制器15连 接调频器IO (如图2所示)。实验槽19的下端固定有液压杆17,液压杆17固定在车体1的 车厢上,液压立杆16对称固定在实验槽19的侧面(如图l所示)。 实验槽19的两侧各对称布置有三根液压立杆16,有电机11固定在 液压立杆16上,在对称布置的两根液压立杆16的中间有活动立杆6 (如图l所示)。液压杆「17支撑实验槽19的角度范围为0-30° ,所 述的液压立杆16始终与车体1垂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车载摆动下喷式降雨器,包括可循环和持续供水的供 水部分和摆动下喷式降雨器及控制系统。自动供水系统和降雨器控制 动力由车载配电柜提供,降雨器雨强控制采用在一定水压条件下,用 不同型号喷头组合排布并设定摆动频率既可形成设定区域内不同雨 强的均匀降雨。工作时可将车行驶至水源附近,利用车上自带的水泵8将水抽至水箱3中(若工作地点无水源,可直接利用水箱3中的水进行实验), 水箱3中的水可通过水管流到分水器4中,分水器4中的水再到活动 立杆6,活动立杆6上有喷头7,其中的活动立杆6上喷头7均在电 机ll的带动下实现左右均匀摇摆,并向实验槽19内实现模拟降雨。 喷头余水处理装置20 —方面调节喷水面积模拟自然降雨均匀度,另 一方面回收喷头余水通过回水管循环到水箱。分水器4中的部分水可 通过回水管5返回水箱中,实现循环再利用。降雨部分中通过电源9 (车上自带)带动电机ll工作,电机(步 进电机较好)通过曲轴12、连杆13、摇臂14带动活动立杆6摆动, 从而带动喷头7左右摆动,喷头7的左右摆动通过降雨控制器15与 调频器10连接,并通过降雨控制器15控制喷头7的摆动情况,使降 雨的雨强达到设定的要求(如图2所示)。电机11工作时产生旋转圓 周运动,再曲轴12、连杆13,带动摇臂14作摆动,摇臂14再带动 活动立杆左右摆动,从而带动喷头7左右摆动。实验槽19的下端固定有液压杆17,液压立杆16对称固定在实 验槽19的侧面,实验槽19的一端有出水口 ,液压杆17支撑实验槽 19的角度范围为0-30° ,可通过液压杆17的伸缩改变实验槽19的 倾斜角度,从而满足各种坡度实验的需要,但液压立杆16始终与车 厢内平面垂直(如图4所示),从而使降雨保持自然的状态。实验槽19的两侧各对称布置有三根液压立杆16,每个侧面有三 根液压立杆16 (组成三对液压立杆),每个电机ll固定在其中的一 对液压立杆16上,即三对液压立杆16上的喷头7有三个电才几11控 制,与电机11连接的曲轴12、连杆13、摇臂14也固定在液压立杆 16上,液压立杆16可伸缩,从而可调节与实验槽19之间的高度, 满足降雨工作高度的需要和运输要求。本技术降雨器的性能参数①、雨强连续变化范围20 ~ 170mm/h;②、降雨均勻度系数大于0.8;③、雨滴大小调控范围0. 7 ~ 3.8mm; 、降雨历时任意;⑤、降雨测量精度1.0 mra/h; 、降雨调节精度7mm/h;⑦、可存储1G00hr降雨雨强测量数据。 本技术实现了降雨器的车载和可移动,供水和降雨均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载摆动下喷式降雨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载降雨器的车体(1),车体(1)的车厢内有降雨器(2),所述降雨器(2)包括具有储水和供水部分,具有通过电机(11)带动活动立杆(6)上的喷头(7)左右摇摆的降雨部分及实验槽(19),所述储水和供水部分的末端连接有喷头(7),降雨部分位于实验槽(19)的上方,实验槽(19)底端位于车体(1)的车厢上,实验槽(19)的一端有出水口(18)。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摆动下喷式降雨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载降雨器的车体(1),车体(1)的车厢内有降雨器(2),所述降雨器(2)包括具有储水和供水部分,具有通过电机(11)带动活动立杆(6)上的喷头(7)左右摇摆的降雨部分及实验槽(19),所述储水和供水部分的末端连接有喷头(7),降雨部分位于实验槽(19)的上方,实验槽(19)底端位于车体(1)的车厢上,实验槽(19)的一端有出水口(18)。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摆动下喷式降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储水和供水部分包括水厢(3)、分水器(4)、回水管(5)、活 动立杆(6 );水厢(3 )通过管道连接分水器(4 ),分水器(4 )连接 活动立杆(6),喷头(7)固定在活动立杆(6)上,分水器(4)上 有回水管(5)连接水厢O)。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摆动下喷式降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降雨部分由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哲赵健王一峰刘晓路巨凤生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