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二级种(原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273364 阅读:19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食用菌二级种(原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以陶粒为主要原材料,制作食用菌二级种(原种)培养基,其工艺流程为:制作陶粒浸泡液→浸泡陶粒→按配方比例配制培养料→装瓶→灭菌→无菌接种→发菌管理→菌种检查→使用或暂时储存。菌种制作快捷、菌种质量较好,还具有节粮、高效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一种二级种(原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的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在食用菌实际生产中所使用的菌种,是提供繁殖而分级制作的菌丝体培养物。根据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菌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但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将菌种分为母种( 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生产种(三级种)。食用菌菌种生产是通过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的顺序来完成的。 一级菌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移接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纯种。 一级菌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再次扩繁,所得到的菌种为再生一级菌种。二级菌种由一级菌种或再生一级菌种移接到装有固体培养基的专用瓶中,经过适温培养而成。三级菌种直接接种子段木、菌床或栽培袋上培养生产子实体。 —般生产二级种(原种)所使用的培养料多为谷粒(如麦子等)、木屑、棉籽壳等。虽然谷粒菌种具有储存时间较长、菌种萌发快等特点,但该菌种制作过程繁琐,而且在发菌期间污染率较高;以木屑、棉籽壳等为培养料制作的原种,在接种使用时需要成块使用,否则菌种菌丝体断裂,菌种萌发较慢,直接影响三级种的质量。而本专利技术是以陶粒这种非粮食材料为培养主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原种培养基,达到节粮、快捷、高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粮、快捷、高效的二级种(原种)培养基的配方。 本专利技术的配方是以陶粒为主料,粒级0. 5厘米 1厘米,辅以马铃薯、麸皮、稻壳、石膏等原料制作的二级种(原种)培养基。其技术方案为制作陶粒浸泡液一浸泡陶粒一按配方比例配制培养料一装瓶一灭菌一无菌接种一发菌管理一菌种检查一使用或暂时储存。 所述陶粒浸泡液的制作,其方法为根据栽培的食用菌菌株母种培养基的配方比例,分别称取马铃薯(去皮、去芽眼)、木屑、玉米面等原料,加入定量的清水,加热煮沸,过滤备用。再加入配方要求的K^P04,葡萄糖,VB1等,充分溶解后即完成浸泡液的制备。 所述浸泡陶粒是将适量陶粒加入浸泡液中,待吸饱浸泡液后捞出,备用。 所述二级种(原种)培养料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以斤计的原料 陶粒75 85斤;麸皮14 24斤;稻壳14 24斤;牛粪粉14 24斤;石膏1 2斤。 原料准确称取,加入浸泡好的陶粒,混拌均匀后,进行分装入瓶。然后放入高压锅内,当压力稳定在1. 5千克/厘米2时开始计时,需要维持3 3. 5小时。灭菌完成后,压力表降至0时出锅,放进接种箱经空间消毒后并且瓶温降至25t:左右时进行接种;或将料瓶出到已经空间消毒的接种室,经冷却后瓶温降至25t:左右时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接种操作。接完种的原种瓶,放置到恒温箱或菌种培养室避光发菌,前期温度严格控制在26 2『C左右,菌丝萌发后并长满料面以后温度控制在22 26°C 。发菌期间还要适时进行污染 检查,及时挑出污染的菌种并妥善处理。经过25 30天培养,菌丝基本长满瓶。此时可以 用于接种三级种(生产种),如果不能马上使用,可以将长满的原种移至温度控制在5t:左 右的菌种冷库暂时存放。 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制作过程相对简单,适于批量生产,菌丝萌发较快,菌种质量较 好。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例一 平菇、香菇二级种(原种)制作 菌种的制作流程为制作陶粒浸泡液一浸泡陶粒一按配方比例配制培养料一装瓶 —灭菌一接种一发菌管理。 [OOM]( — )陶粒浸泡液制作 浸泡液配方为 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水1000ml ; b.马铃薯100 200g,木屑100 150g,葡萄糖20g,KH2P04 0. 5 lg,MgS04 *7H20 0. 75g, VB1 5 10mg,水1000ml ; 根据制作液体体积,按配方准确称取处理过的马铃薯(去皮、洗净、有发芽的一定 要挖去芽眼),切成薄片,以及其他原料。在蒸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放进马铃薯等,加热煮沸, 煮至薯片酥而不烂、用玻璃棒轻轻杵之即破则可,切不可煮烂。用四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 然后准确称取葡萄糖、KH2P04、MgS04 7H20、VB1等,加入滤取的汁液中。 ( 二 )将陶粒加入浸泡液中浸泡,待吸饱浸泡液后捞出,备用。 [ooao](三)配料及装瓶 依据二级种(原种)配方陶粒75 85斤;麸皮14 24斤;稻壳14 24斤;石膏1 2斤。 准确称取麸皮、稻壳、石膏,与浸泡好的陶粒混拌均匀即可装瓶,一般每瓶培养基 占原种瓶容量1/2 2/3。最后用清水把瓶的外壁及瓶颈上部、内壁处洗净,盖上双层聚丙 烯塑料盖,用绳扎紧。 (四)灭菌 将装好的料瓶放入高压锅内,当压力稳定在1. 5千克/厘米2时开始计时,需要维 持3 3. 5小时。 (五)接种 灭菌完成后,压力表降至O时出锅,在经空间消毒后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接种,并要求接种时瓶温已降至25t:左右。用消毒过的接种钩从母种的菌丝体连母种培养基切下一块,揭开料盖迅速接到培养基料面穴口旁,动作要快而且菌丝体不能接触到其它物品,然后 盖好套上皮筋。 一般一支母种可以转接5 8瓶原种。接种完成后,还要在瓶身或瓶盖上 标写菌株名称、接种日期等。 (六)发菌管理 接完种的原种瓶,放置到恒温箱或菌种培养室避光发菌,前期温度严格控制在 26 2『C左右,菌丝萌发后并长满料面以后温度控制在22 26°C。发菌期间还要适时进行污染检查,及时挑出污染的菌种并妥善处理。经过25 30天培养,菌丝基本长满瓶。 具体实施例二 白灵菇、杏鲍菇二级种(原种)制作 菌种的制作流程为制作陶粒浸泡液一浸泡陶粒一按配方比例配制培养料一装瓶 —灭菌一接种一发菌管理。 ( — )陶粒浸泡液制作 浸泡液配方为 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水1000ml ; b.马铃薯200g,黄豆粉20g,葡萄糖20g,麦芽糖15g, VB1 5 10mg,水1000ml ; 根据制作液体体积,按配方准确称取处理过的马铃薯(去皮、洗净、有发芽的一定 要挖去芽眼),切成薄片,以及其他原料。在蒸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放进马铃薯等,加热煮沸, 煮至薯片酥而不烂、用玻璃棒轻轻杵之即破则可,切不可煮烂。用四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 然后准确称取葡萄糖、KH2P04、MgS04 7H20、VB1等,加入滤取的汁液中。 ( 二 )将陶粒加入浸泡液中浸泡,待吸饱浸泡液后捞出,备用。 (三)配料及装瓶 依据二级种(原种)配方陶粒75 85斤;麸皮14 24斤;稻壳14 24斤;石膏1 2斤。 准确称取麸皮、稻壳、石膏,与浸泡好的陶粒混拌均匀即可装瓶,一般每瓶培养基 占原种瓶容量1/2 2/3。最后用清水把瓶的外壁及瓶颈上部、内壁处洗净,盖上双层聚丙 烯塑料盖,用绳扎紧。 (四)灭菌 将装好的料瓶放入高压锅内,当压力稳定在1. 5千克/厘米2时开始计时,需要维 持3 3. 5小时。 (五)接种 灭菌完成后,压力表降至O时出锅,在经空间消毒后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接种,并要求接种时瓶温已降至25t:左右。用消毒过的接种钩从母种的菌丝体连母种培养基切下一块,揭开料盖迅速接到培养基料面穴口旁,动作要快而且菌丝体不能接触到其它物品,然后 盖好套上皮筋。 一般一支母种可以转接5 8瓶原种。接种完成后,还要在瓶身或瓶盖上 标写菌株名称、接种日期等。 (六)发菌管理 接完种的原种瓶,放置到恒温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二级种(原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其特征是:配方是以陶粒为主料,粒级0).5厘米~1厘米,辅以土豆、麸皮、稻壳、石膏等原料制作的二级种(原种)培养基;其制作方法技术方案为:制作陶粒浸泡液、浸泡陶粒、按配方比例配制培养料、装瓶、灭菌、无菌接种、发菌管理、菌种检查、使用或暂时储存。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食用菌二级种(原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其特征是配方是以陶粒为主料,粒级0).5厘米~1厘米,辅以土豆、麸皮、稻壳、石膏等原料制作的二级种(原种)培养基;其制作方法技术方案为制作陶粒浸泡液、浸泡陶粒、按配方比例配制培养料、装瓶、灭菌、无菌接种、发菌管理、菌种检查、使用或暂时储存。2. 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粒浸泡液的制作方法为根据栽培的食用菌菌株母种培养基 的配方比例,分别称取土豆(去皮、去芽眼)、木屑、玉米面等原料,加入定量的清水,加热煮 沸,过滤备用。再加入配方要求的KH2P04,葡萄糖,VB1等,充分溶解后即完成浸泡液的制备。3. 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泡陶粒是将适量陶粒加入浸泡液中,待吸饱浸泡液后捞出,备用。4.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二级种(原种)培养基配方陶粒75 85斤;麸皮14 24斤;稻壳14 24斤;牛粪粉14 24斤;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连强张志军訾惠君周永斌魏雪生王玫王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