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偏角吊装的跨缆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321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偏角吊装的跨缆吊机,所述定滑轮组的主轴固定在两根所述横联之间,所述动滑轮组设置在所述定滑轮组下方,所述吊具连接在动滑轮组下方,所述起重钢丝绳的一端直接与所述起重卷扬机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定滑轮组和所述动滑轮组锚固在所述下梁上,所述辅助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辅助卷扬机,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动滑轮组上或与所述动滑轮组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吊装梁段上,本跨缆吊机具有安装方便,成本较低,安全可靠,能起吊偏角较大梁段等优点,适用于山区悬索桥的架设。(*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跨缆吊机,特别是一种大偏角吊装的跨缆吊机,适用于山区悬索桥的架设。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高速公路修建越来越多,山区悬索桥不断涌 现。目前山区800m跨度以内悬索桥加劲梁架设主要采用缆索吊装法』,当跨度再大, 就难以满足经济要求;对于钢桁梁,可以采用桥面吊机杆件拼装法[3],但支承桥面吊机的 加劲梁的控制设计可能由桥面吊机吊重状态的受力所决定而增加造价,同时拼装单元重量 受限(较小),且工期长。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适应范围更广、更为经济、更为方便,且安全可 靠的方法。跨缆吊机垂直提升方法是悬索桥加劲梁架设公认的成熟和可靠的方法[4—8],但 它仅适用于跨越大江大河或海湾等的悬索桥。与跨越大江大河或海湾等的悬索桥不同,山 区悬索桥桥下地形崎岖(谷深可能数百米),没有运梁条件或者大部分梁段不能运到其就 位位置的正下方。因此,采用公认成熟和可靠的跨缆吊机进行山区悬索桥加劲梁的吊装,其 起重绳必然存在顺桥向竖直偏角(即斜起吊),而原有的跨缆吊机难以满足这种要求。 已有的跨缆吊机分液压式和巻扬机式两种。液压式跨缆吊机由于其起重的钢绞线 或者高强粗钢筋的弯曲疲劳性能较差^W,不适应大偏角吊装的需要。而以往的巻扬机式 跨缆吊机[5'6'8],虽然其起重的钢丝绳弯曲疲劳性能较好,但由于起重绳在吊装过程中其竖 直偏角不断改变使得起重绳会绕跨缆吊机的横梁下弦杆件发生弯折,跨缆吊机受力不利而 不适应较大偏角吊装。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跨缆吊机的结构形式进行改进。参考文献 [1]陈毅明,谭永高,吴游宇.四渡河大桥钢桁梁节点板局部应力分析[J].桥梁建 设,2008, (1) :58-61 ; [2]刘文灯,刘妍.山区大跨度悬索桥施工缆索吊机构造设计[J].公路与汽运, 2008, (5) :119-121 ; [3]孙会元,陈才琳,孟凡超等.坝陵河大桥架设施工机具技术方案研究[J].公 路,2007, (2) :72-74 ; [4]王树林,房金钱,董波等.虎门大桥液压提升跨缆吊机施工技术[C].中国土 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上册).1996 : 182-188 ; [5]薛光雄,揣国新,李鹏等.海沧大桥钢箱梁吊装施工方案[C].戴竞.中国公 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 :229-239 ; [6]林瑞安,夏子金,房金钱.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缆载吊机设计[J].世界桥梁, 2004(3) :21-23 ;3 [7]吴胜东,冯兆祥,蒋波.特大跨径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 土木 工程学报,2007,40(4) :32-37; [8]赵虹,谢海波.珠江黄埔大桥南汊悬索桥跨缆吊机静载试验研究[J].中外公 路,2009, 29(1) :123-125 ; [9]GB/T 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S]; [10]GB/T 12347-1996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S]。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安装方便,成本较低,安全可靠,能起吊偏角较大吊物的大偏角吊装的跨缆吊机。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种大偏角吊装的跨缆吊机,包括横梁、端梁、铰座、起重系统、行走系统、锚固系 统、辅助起重系统,所述横梁分为横梁中段和横梁边段,所述横梁边段包括上梁和下梁,所 述下梁固接有两根横联,所述铰座包括底座和挑梁,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端梁上,所述挑梁 与所述上梁固结并通过销轴铰支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起重系统包括起重巻扬机、起重钢丝 绳、定滑轮组、动滑轮组和吊具,所述辅助起重系统包括辅助巻扬机和辅助钢丝绳,所述定 滑轮组的主轴固定在两根所述横联之间,所述动滑轮组设置在所述定滑轮组下方,所述吊 具连接在动滑轮组下方,所述起重钢丝绳的一端直接与所述起重巻扬机连接,另一端依次 绕过所述定滑轮组和所述动滑轮组锚固在所述下梁上,所述辅助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辅 助巻扬机,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动滑轮组上或与所述动滑轮组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吊装梁段 上。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横梁包括两个横梁边段和两个横梁中段,所述 横梁中段和所述横梁边段或所述横梁中段铰接。 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起重巻扬机安装在索塔的塔顶。由于采用上述方式,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横梁包括两个横梁边段和两个横梁中段,各段之间铰接,中段经过适当改造可 以适应不同主缆间距的悬索桥; (2)定滑轮组处于横梁边段下梁的两个横联之间,也就是处于横梁的底部,并且将 动滑轮组置于定滑轮组下方,在偏角吊装时,起重钢丝绳不会与横梁产生碰撞,因此动滑轮 组相对横梁可以偏移较大的角度; (3)起重钢丝绳末端直接固定横梁边段下梁的弦杆上,在偏角吊装时,起重钢丝绳 不会与横梁产生碰撞,因此动滑轮组相对横梁可以偏移较大的角度; (4)铰座的挑梁与横梁边段的上梁固结为一个整体,该整体通过铰座销轴铰支于 铰座的底座上,可以绕铰铰座销轴中心连线转动,在偏角吊装时,当吊装角度较大时,横梁 可以绕铰座销轴中心连线旋转一定的角度来加大整体的吊装角度; (5)起重巻扬机置于索塔塔顶,相对于置于地面而言,一方面可縮短起重钢丝绳的 长度,另一方面使起重钢丝绳进入定滑轮组的角度保持一定的仰角,防止起重钢丝绳碰到 横梁构件; (6)辅助钢丝绳与动滑轮或吊装梁段相连,辅助起重系统能够提供辅助力,联合起4重系统的作用,能够使吊装梁段处于斜吊平衡状态,从而实现吊装梁段从大偏角状态到达竖直状态、最终达到设计位置。 综上所述,本技术-一一种大偏角吊装的跨缆吊机具有安装方便,成本较低,安全可靠,能起吊偏角较大吊物等优点,适用于山区悬索桥的架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I-I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II-II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的工作时起重系统和辅助起重系统吊装第一步的状态图。 图6为本技术的工作时起重系统和辅助起重系统吊装第二步的状态图。 图7为本技术的工作时起重系统和辅助起重系统吊装第三步的状态图。 图8为本技术的工作时起重系统和辅助起重系统吊装第四步的状态图。 图9为本技术安装使用总体图。 附图1-9中l-一横梁中段、2-—横梁边段、3-—横梁销轴、4-一上梁、5-—下梁、6-—横联、7-—端梁中段、8-—端梁边段、9-一行走轮、10-—抱箍、ll-一导向轮、12-—底座、13-—挑梁、14-一铰座销轴、15-—起重巻扬机、16-—起重钢丝绳、17-—定滑轮组、18-—动滑轮组、19-一吊具、20-—行走巻扬机、21-—行走钢丝绳、22-—支承垫块、23-—限位垫块、24-—辅助巻扬机、25-—辅助钢丝绳、26-—主缆、27-—索夹、28-—吊装梁段、29-—索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大偏角吊装的跨缆吊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9所示, 一种大偏角吊装的跨缆吊机,包括横梁、端梁、铰座、起重系统、行走系统、锚固系统、辅助起重系统,所述横梁包括两个横梁中段1、两个横梁边段2和若干横梁销轴3,所述横梁边段2与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大偏角吊装的跨缆吊机,包括横梁、端梁、铰座、起重系统、行走系统、锚固系统、辅助起重系统,所述横梁分为横梁中段(1)和横梁边段(2),所述横梁边段包括上梁(4)和下梁(5),所述下梁(5)固接有两根横联(6),所述铰座包括底座(12)和挑梁(13),所述底座(12)固定在所述端梁上,所述挑梁(13)与所述上梁固结并通过销轴铰支在所述底座(12)上,所述起重系统包括起重卷扬机(15)、起重钢丝绳(16)、定滑轮组(17)、动滑轮组(18)和吊具(19),所述辅助起重系统包括辅助卷扬机(24)和辅助钢丝绳(2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组(17)的主轴固定在两根所述横联(6)之间,所述动滑轮组(18)设置在所述定滑轮组(17)下方,所述吊具(19)连接在动滑轮组(18)下方,所述起重钢丝绳(16)的一端直接与所述起重卷扬机(15)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定滑轮组(17)和所述动滑轮组(18)锚固在所述下梁(5)上,所述辅助钢丝绳(25)的一端连接所述辅助卷扬机(24),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动滑轮组(18)上或与所述动滑轮组(18)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吊装梁段(28)上。

【技术特征摘要】
大偏角吊装的跨缆吊机,包括横梁、端梁、铰座、起重系统、行走系统、锚固系统、辅助起重系统,所述横梁分为横梁中段(1)和横梁边段(2),所述横梁边段包括上梁(4)和下梁(5),所述下梁(5)固接有两根横联(6),所述铰座包括底座(12)和挑梁(13),所述底座(12)固定在所述端梁上,所述挑梁(13)与所述上梁固结并通过销轴铰支在所述底座(12)上,所述起重系统包括起重卷扬机(15)、起重钢丝绳(16)、定滑轮组(17)、动滑轮组(18)和吊具(19),所述辅助起重系统包括辅助卷扬机(24)和辅助钢丝绳(2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组(17)的主轴固定在两根所述横联(6)之间,所述动滑轮组(18)设置在所述定滑轮组(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创文李传习赵朝阳张玉平柯红军郭彤曹水东刘建杨美良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