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73026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取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方法,其采用独特的工艺步骤,以烯丙基胺和二硫化碳为原材料溶于溶剂中,在碱作用下得到丙烯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然后与氧化剂反应得到异硫氰酸烯丙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步骤简单,工艺条件合理,不需无水环境,所用原料廉价易得,反应体系所用氧化剂为绿色环保的过氧化物,可以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有毒气体的产生,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危害,故对环境无污染,并可在源头上遏制工业三废的排放,解决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符合当前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并且节省设备、能源、人工和场地,产品收率高、产品中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高,具有较大的实施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方法。
技术介绍
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是辣椒素的主要成分,可以用作调味剂、食品及仓储防腐 剂、杀虫剂、杀菌剂、精细化工中间体及医疗用品,在食品、化工、农药和医药等行业有着广 泛应用。目前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但目前工业化或具有工业化前景的合成 工艺主要有以烯丙基卤与硫氰酸盐为原料的液_液均相蒸馏法及生物提取法。经文献检 索,《化学试剂》1982年第6期362-363 ;《食品与机械》1990年第4期192-201 ;《中国调味 品》1991年第4期251 ;《精细石油化工》2000年第1期40-41 ;《食品化学》2000年第21期 35-36 ;《化工生产与技术》2000年第3期17 ;《中国调味品》2008年第4期20-24,公开了 采用硫氰酸盐与烯丙基卤为原料在有机溶剂液均相反应,通过减压蒸馏法收集产品,通过 常压蒸馏提纯法直接合成异硫氰酸烯丙酯。该法原料易得,但反应中间副产物不能彻底分 离,致使其产率不高,此外,该工艺相对繁琐,耗能较大。专利文献SU1162184, RU2321581, CS228451公开了以硫氰酸盐与烯丙基卤为原料,在水相中反应,通过相转移催化剂得到异 硫氰酸烯丙酯。该法仍存在反应时间较长,且反应不好控制,相转移催化剂效率较低,溶剂 消耗大且回收困难等问题,由于反应中产生的卤化物等无机盐,需要通过溶剂和水反复重 结晶或电渗析分离才能得以除去,使得后处理非常麻烦,废盐水量很大。而1978年被评为 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的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制备方法是以烯丙基胺、二硫化碳为原料,进 而生成丙烯氨基二硫代甲酸盐,再与氧氯化磷反应生成产物,该反应的条件比较苛刻,需在 无水情况下进行,且反应时间较长,后处理较繁琐,产品收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工艺条件合理,不需无水环境,工艺 成本低,所用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所用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无三废污染,节省设备、能源、人 工和场地,产品收率高、产品中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高的。 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原料烯丙基胺、二硫化碳、碱性物质、溶剂和氧化剂; B、将烯丙基胺、溶剂、碱性物质加入反应器中,其中烯丙基胺与碱性物质的摩尔比 例为l : 1.0-1.5,对其进行搅拌,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0-4(TC之间,并在搅拌状态下向反 应器内滴加二硫化碳,烯丙基胺与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例为1 : 1.05-1. 5, 15-35分钟滴加完 毕,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20-40分钟,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H2 = CH-CH2NH2+CS2+Et3N — CH2 = CH_CH2NHCSSNHEt3+ 反应得到丙烯氨基二硫代甲酸酯; C、在搅拌状态下向反应器内滴加氧化剂,烯丙基胺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例为 1 : 1.05-1. 5, 10-30分钟加入完毕,再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90-120分钟,其反应方程式如3下CH2=CH—CH2NHCSSNHE《 CH2=CH—CH2N=C=S D、分离反应器内的物质,即可得到异硫氰酸烯丙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所述步骤A中碱性物质为乙二胺、二 乙胺、三乙胺、二异丙胺、正丙胺、二正丙胺、三正丙胺、正丁胺、二正丁胺、三正丁胺、三乙烯 二胺、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醋酸钠中的任何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溶剂为水、 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一线油、环己酮、乙腈、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 丙酮、丁酮、乙醚、乙二醇醚、苯、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六环、萘、甲基萘、二甲基 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任何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氧化剂为金属过氧化物、过氧化氢、 过氧酸盐、臭氧或有机过氧化物中的任何一种;所述步骤B中的反应器为带冷水浴和搅拌 器的反应器,烯丙基胺与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例为1 : 1.05-1. 4,烯丙基胺与二硫化碳的摩 尔比例为l : 1.10-1. 4,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25-35分钟;所述步骤C中烯丙基胺与氧化 剂的摩尔比例为1 : 1. 10-1.4。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所述过氧酸盐为过碳酸钠或过硫酸 钠,有机过氧化物为过氧化尿素、过硫酸胺、过碳酰胺、过氧化甲乙酮、烷基氢过氧化物或二 烷基过氧化物;所述步骤B中的烯丙基胺与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例为1 : 1.08-1. 3,烯丙基 胺与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例为l : 1.15-1. 3,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28-32分钟;所述步骤C中 烯丙基胺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例为1 : 1.15-1.3。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所述烷基氢过氧化物包括特丁基氢过 氧化物、异丙苯基氢过氧化物,所述二烷基过氧化物包括二特丁基氢过氧化物、二异丙苯基 氢过氧化物;所述步骤B中的烯丙基胺与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例为1 : 1. l,烯丙基胺与二硫 化碳的摩尔比例为l : 1.2,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30分钟;所述步骤C中烯丙基胺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例为i : 1.2。 本专利技术的,其采用独特的工艺步骤,以烯丙基胺和二硫化碳为原材料溶于溶剂中,在碱作用下得到丙烯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然后与氧化剂反应 得到异硫氰酸烯丙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简单,工艺条件合理,不需无水环 境,所用原料廉价易得,可以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有毒气体的产生,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危 害,故对环境无污染,并可在源头上遏制工业三废的排放,解决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未能 解决的技术难题,并且节省设备、能源、人工和场地,产品收率高、产品中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高。 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 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原料烯丙基胺、二硫化碳、碱性物质、溶剂和氧化剂; B、将烯丙基胺、适量的水和三乙胺加入带冷水浴和搅拌器的反应器中,其中烯丙基胺与三乙胺的摩尔比例为i : i.o或i : 1.05或i : i.os或i : i. io或i : 1.15 或i : 1.2或i : 1.25或i : 1.3或i : 1.35或i : 1.4或i : 1.45或i : i.s,对应器中的烯丙基胺、水和三乙胺进行搅拌,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0-40°C之间,并在搅拌状态下向反应器内滴加二硫化碳,烯丙基胺与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例为i : 1.05或i : i.io 或i : i. 15或i : 1.2或i : 1.25或i : 1.3或i : 1.35或i : 1.4或i : 1.45或1 : 1. 5, 15-35分钟滴加完毕,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20-40分钟,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H2 = CH-CH2NH2+CS2+Et3N — CH2 = CH_CH2NHCSSNHEt3+ 反应得到丙烯氨基二硫代甲酸酯; C、在搅拌状态下向反应器内滴加过氧化氢,烯丙基胺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例为i : 1.05或i : i. io或i : 1.15或i : 1.2或i : 1.25或i : 1.3或i : 1.35或1 : 1.4或1 : 1.45或1 : 1.5,10-30分钟加入完毕,再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90-120分钟,其反应方程式如下CH2=CH—CH2NHCSSNHEt; CH2=CH—CH2N=C=S D、反应完毕,分离反应器内油水混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制取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原料烯丙基胺、二硫化碳、碱性物质、溶剂和氧化剂;  B、将烯丙基胺、溶剂、碱性物质加入反应器中,其中烯丙基胺与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例为1∶1.0-1.5,对其进行搅拌,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0-40℃之间,并在搅拌状态下向反应器内滴加二硫化碳,烯丙基胺与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例为1∶1.05-1.5,15-35分钟滴加完毕,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20-40分钟,反应得到丙烯氨基二硫代甲酸酯;  C、在搅拌状态下向反应器内滴加氧化剂,烯丙基胺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例为1∶1.05-1.5,10-30分钟加入完毕,再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90-120分钟;  D、分离反应器内的物质,即可得到异硫氰酸烯丙酯。

【技术特征摘要】
制取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准备原料烯丙基胺、二硫化碳、碱性物质、溶剂和氧化剂;B、将烯丙基胺、溶剂、碱性物质加入反应器中,其中烯丙基胺与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例为1∶1.0-1.5,对其进行搅拌,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0-40℃之间,并在搅拌状态下向反应器内滴加二硫化碳,烯丙基胺与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例为1∶1.05-1.5,15-35分钟滴加完毕,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20-40分钟,反应得到丙烯氨基二硫代甲酸酯;C、在搅拌状态下向反应器内滴加氧化剂,烯丙基胺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例为1∶1.05-1.5,10-30分钟加入完毕,再让反应器内物质反应90-120分钟;D、分离反应器内的物质,即可得到异硫氰酸烯丙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取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碱 性物质为乙二胺、二乙胺、三乙胺、二异丙胺、正丙胺、二正丙胺、三正丙胺、正丁胺、二正丁 胺、三正丁胺、三乙烯二胺、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醋酸钠中的任何一种或其混 合物,所述溶剂为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一线油、环己酮、乙腈、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丁酮、乙醚、乙二醇醚、苯、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六 环、萘、甲基萘、二甲基亚砜^-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任何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氧化剂为金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强郑建秋曹永松卢志军罗来鑫石尚柏刘西莉郑翔刘鹏飞郑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鹰现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大兴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