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红专专利>正文

一种醇溶性油墨用合成树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272782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醇溶性油墨用树脂,涉及化工合成领域。目前塑料凹印油墨以苯溶型合成树脂为主体,油墨的制造、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着苯溶剂的挥发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醇溶性油墨用树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丙烯酸酯、叔碳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活性官能团单体为原料并加入引发剂共溶于混合溶液中,在搅拌条件下,将单体与溶剂混合溶液滴加于醇酯溶剂中,制得丙烯酸预聚体,另用溶剂溶解环己酮与甲醛的缩聚物至完全溶解,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催化剂和丙烯酸预聚体,与丙烯酸预聚体反应至终点,降温,调整粘度,制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醇溶性,对人体、环境危害小,且具有原料方便易得、制备成本低、颜料润湿分散性好、干燥快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合成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塑料凹印油墨是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的着色材料。是由树脂、溶剂、颜料及助剂为主 要组份,经研磨等工序加工而成的液体物质,其中树脂的性能决定油墨溶剂类型,并决定油 墨的印刷适性、颜料分散性、附着牢度等,长期以来,我国的塑料凹印油墨以苯溶型合成树 脂为主体,油墨中含有大量的苯类溶剂,所以油墨的制造、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着苯溶剂的挥 发污染,危害着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健康。更为严重的是残留在包装袋上的苯类溶剂,污染着 物品、食品,对人民生活健康危害很大。近年来,虽然市场中出现水性、醇溶性聚氨酯塑料凹 印油墨及其它类型的醇溶性油墨,但存在价格高,对颜料润湿分散性差,干燥慢等问题,影 响了此类产品的推广使用,在丙烯酸类相关树脂及油墨而言,就白色单个品种国内尚有少 数一二家产品得以应用,但全色谱的醇溶性塑料凹印油墨目前国内尚无此类树脂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醇溶型合成树脂及合成方法,满足醇溶型复合油墨全色谱制 造要求。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醇溶性油墨用合成树脂,配方如下 丙烯酸酯24-39份、叔碳酸乙烯酯5-10份、乙酸乙烯酯15_20份、活性官能团单体 15-21份、引发剂0. 5-0. 7份、环己酮与甲醛的縮聚物30-35份、催化剂0. 5_0. 7份、乙酸丁 酯20-25份、乙酸乙酯10-15份、无水乙醇75份。 所述的丙烯酸酯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 述的活性官能团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13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丙烯 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睛,所述的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 醇溶性油墨用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乙酸乙酯5-10份与无水乙醇45份混合均匀加入反应釜中,制得醇酯溶剂, 备用; (2)将丙烯酸酯24-39份、叔碳酸乙烯酯5-10份、乙酸乙烯酯15-20份、活性官能 团单体15-21份、引发剂0. 5-0.7份溶解于乙酸乙酯5-10份、无水乙醇10份的混合溶液中, 制得单体混合液,并置于高位槽中备用; (3)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2)制得的单体混合液滴加到步骤(1)制得的醇酯溶剂 中,滴加时间为3-4小时,滴加结束后回流1-2小时,反应温度为72-78t:,制得丙烯酸多元 预聚体,备用; (4)在另一反应釜内加入乙酸丁酯20-25份、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环己酮与甲醛的 縮聚物30-35份,升温至65t:使其完全溶解,边搅拌边加入催化剂0. 5-0. 7份和步骤(3)制 得的丙烯酸多元预聚体,温度控制在95-98°C,与丙烯酸预聚体反应至终点,降温至65°C, 加入20份无水乙醇调整粘度,出料制得成品。 本专利技术制得的醇溶性油墨用合成树脂为醇溶性,不使用苯类溶剂,对人体、环境危 害小。 本专利技术原料方便易得,制备成本低。 本专利技术还具有颜料润湿分散性好,干燥快的特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用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制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l 配方为 甲基丙烯酸酯甲酯15份、丙烯酸乙酯1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8份、叔碳酸乙烯酯 5份、乙酸乙烯酯15份、丙烯酸2份、丙烯酸羟丙酯5份、丙烯酰胺8份、偶氮二异丁睛0. 5 份、环己酮与甲醛的縮聚物30份、对甲苯磺酸0. 5份、乙酸丁酯20份、乙酸乙酯10份、无水 乙醇75份。 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乙酸乙酯5份与无水乙醇45份混合均匀加入反应釜中,制得醇酯溶剂50 份,备用; (2)将甲基丙烯酸酯甲酯15份、丙烯酸乙酯1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8份、叔碳酸 乙烯酯5份、乙酸乙烯酯15份、丙烯酸2份、丙烯酸羟丙酯5份、丙烯酰胺8份、偶氮二异丁 睛O. 5份溶解于乙酸乙酯5份、无水乙醇IO份的混合溶液中,制得单体混合液,并置于高位 槽中备用; (3)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2)制得的单体混合液滴加到步骤(1)制得的醇酯溶剂 中,滴加时间为3小时,滴加结束后回流1小时,反应温度为72t:,制得丙烯酸多元预聚体, 备用; (4)在另一反应釜内加入乙酸丁酯20份、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环己酮与甲醛的縮聚 物30份,升温至65t:使其完全溶解,边搅拌边加入对苯甲磺酸0. 5份和步骤(3)制得的丙 烯酸多元预聚体,温度控制在95°C ,与丙烯酸预聚体反应至终点,降温至65°C ,加入20份无 水乙醇调整粘度,出料制得成品。 实施例2 配方为甲基丙烯酸酯甲酯5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9份、乙酸乙烯酯20份、叔碳酸 乙烯酯10份、丙烯酸3份、丙烯酸13羟乙酯4份、丙烯酸縮水甘油酯2份、丙烯酰胺11份、 环己酮与甲醛的縮聚物30份、偶氮二异丁睛0. 7份、对甲苯磺酸0. 5份、乙酸丁酯20份、乙 酸乙酯10份、无水乙醇75份 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乙酸乙酯5份与无水乙醇45份混合均匀加入反应釜中,制得醇酯溶剂50 份,备用;4 (2)将甲基丙烯酸酯甲酯5份、甲基丙烯酸丁酯19份、乙酸乙烯酯20份、叔碳酸乙 烯酯10份、丙烯酸3份、丙烯酸13羟乙酯4份、丙烯酸縮水甘油酯2份、丙烯酰胺11份、偶 氮二异丁睛0. 7份溶解于乙酸乙酯5份、无水乙醇10份的混合溶液中,制得单体混合液,并 置于高位槽中备用; (3)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2)制得的单体混合液滴加到步骤(1)制得的醇酯溶剂 中,滴加时间为3. 5小时,滴加结束后回流1. 5小时,反应温度为75°C ,制得丙烯酸多元预聚 体,备用; (4)在另一反应釜内加入乙酸丁酯20份、环己酮与甲醛的縮聚物30份,在搅拌条 件下加入环己酮与甲醛的縮聚物30份,升温至65t:使其完全溶解,搅拌条件下加入对甲苯 磺酸O. 5份和步骤(3)制得的丙烯酸多元预聚体,温度控制在96t:,与丙烯酸预聚体反应至 终点,降温至65t:,加入20份无水乙醇,出料制得成品。 实施例3 配方为 丙烯酸乙酯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25份、叔碳酸乙烯酯5份、乙酸乙烯酯20份、丙 烯酸3份、丙烯酸13羟乙酯5份、丙烯酸縮水甘油酯3份、丙烯酰胺10份、环己酮与甲醛的 縮聚物35份、引发剂1份、催化剂0. 7份、乙酸丁酯25份、乙酸乙酯15份、无水乙醇75份。 (1)将乙酸乙酯8份与无水乙醇45份混合均匀加入反应釜中,制得醇酯溶剂53 份,备用; (2)将丙烯酸乙酯6份、甲基丙烯酸丁酯25份、叔碳酸乙烯酯5份、乙酸乙烯酯20 份、丙烯酸3份、丙烯酸13羟乙酯5份、丙烯酸縮水甘油酯3份、丙烯酰胺10份、偶氮二异 丁睛1份溶解于乙酸乙酯7份、无水乙醇10份的混合溶液中,制得单体混合液,并置于高位 槽中备用; (3)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2)制得的单体混合液滴加到步骤(1)制得的醇酯溶剂 中,滴加时间为4小时,滴加结束后回流2小时,反应温度为78t:,制得丙烯酸多元预聚体, 备用; (4)在另一反应釜内加入乙酸丁酯25份、环己酮与甲醛的縮聚物35份,在搅拌条 件下加入环己酮与甲醛的縮聚物30份,升温至65t:使其完全溶解,边搅拌边加入对甲苯磺 酸O. 7份和步骤(3)制得的丙烯酸多元预聚体,温度控制在98t:,与丙烯酸预聚体反应至终 点,降温至65t:,加入20份无水乙醇,出料制得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醇溶性油墨用合成树脂,其特征为配方如下:丙烯酸酯24-39份、叔碳酸乙烯酯5-10份、乙酸乙烯酯15-20份、活性官能团单体15-21份、引发剂0.5-0.7份、环己酮与甲醛的缩聚物30-35份、催化剂0.5-0.7份、乙酸丁酯20-25份、乙酸乙酯10-15份、无水乙醇7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醇溶性油墨用合成树脂,其特征为配方如下丙烯酸酯24-39份、叔碳酸乙烯酯5-10份、乙酸乙烯酯15-20份、活性官能团单体15-21份、引发剂0.5-0.7份、环己酮与甲醛的缩聚物30-35份、催化剂0.5-0.7份、乙酸丁酯20-25份、乙酸乙酯10-15份、无水乙醇75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醇溶性油墨用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为 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活性官能团单体为丙烯 酸、丙烯酸P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物,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睛,所述的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醇溶性油墨用合成树脂,其特征为制备方法由以下 步骤组成(1) 将乙酸乙酯5-10份与无水乙醇45份混合均匀加入反应釜中,制得醇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红专贺媛
申请(专利权)人:贺红专贺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