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外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632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外镜,该车外镜能够减小因行驶风吹到在镜底座和镜壳之间的间隙中露出来的轴上而产生的风噪声。该车外镜(1)具有:镜底座(10),其设于机动车的车身侧面;轴(30),其立起设置于镜底座(10)上;以及镜壳(20),其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该轴(30)上,并且设有用于映射车身后方的反射镜,在镜底座(10)的上端面(11)和镜壳(20)的下端面(21)之间的间隙(S)中露出来的轴(30)的外周面上,在面向车身前方侧的区域形成有肋(31a)(凸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附设于机动车的侧门附近的车外镜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外镜(outer mirror)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镜底座,其设 于机动车的车身侧面;轴,其立起设置于该镜底座上;以及镜壳,其以 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轴上,并且设有用于映射车身后方的反射镜。在这种车外镜中,为了使镜壳可相对于镜底座转动,使镜底座的上 端面与镜壳的下端面隔开少量间隙地对置。因此,在机动车行驶时,会 因进入到镜底座和镜壳之间的间隙中的行驶风而产生风噪声。因而,在现有的车外镜中,存在有通过在镜底座的上端面和镜壳的 下端面上形成多个凹陷而使行驶风的气流产生紊流,从而减小风噪声的 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1-78695号公报但是,通过在镜底座的上端面和镜壳的下端面上形成多个凹陷的结 构,无法减小因行驶风吹到在镜底座和镜壳之间的间隙中露出来的轴的 外周面上而产生的风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因而,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因行 驶风吹到在镜底座和镜壳之间的间隙中露出来的轴上而产生的风噪声的 车外镜。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外镜,该车外镜包括镜底 座,其设于机动车的车身侧面;轴,其立起设置于所述镜底座上;以及 镜壳,其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轴上,并且设有用于映射所述车身后方的反射镜,该车外镜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底座的上端面和所述镜壳的 下端面之间的间隙中露出来的所述轴的外周面上,在面向所述车身前方 侧的区域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根据该结构,在进入到镜底座与镜壳之间的间隙中的行驶风吹到轴 的外周面上的凹部或者凸部上并反射时,在凹部或者凸部产生的压力变 化与在其他区域产生的压力变化之间产生相位差,并且行驶风的反射方 向被分散开,因此压力变化相互抵消。因而,能够减小行驶风吹到在镜 底座和镜壳之间的间隙中露出来的轴上而产生的风噪声。在上述的车外镜中,所述凸部可以由沿所述轴的轴向突出设置的肋 形成。另外,在上述的车外镜中,所述凹部可以由沿所述轴的轴向凹陷 设置的槽部形成。另外,在上述的车外镜中,在所述镜壳的供所述轴贯 穿的开口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凸部或者凹部。另外,在上述的车外镜 中,所述凸部或者凹部形成于与所述开口部的车体前方侧对应的大致半 周区域中。另外,在上述的车外镜中,所述凸部或者凹部形成为凹凸连 续的波纹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外镜,能够减小因行驶风吹到在镜底座与镜壳之间 的间隙中露出来的轴上而产生的风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外镜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外镜的侧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轴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轴的基部的从上方观察的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轴的其他结构的图,图5 (a)是从上方 观察在轴的外周面上凹陷设置了槽部的结构的图,图5 (b)是由不同部 件形成的基部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外镜的侧剖视图。图7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外镜中从上方观察镜壳的下端面的图。符号说明1:车外镜;10:镜底座;11:上端面;20:镜壳;21:下端面;22:开口部;23:凹凸部;30:轴;31:基部;31a:肋(凸部);31b:槽部(凹部);32:支撑部;33:凸缘部;40:反射镜;S: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 一边参照适当附图, 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另夕卜,在下面的说明中,表示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都以车身为基准。(第一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车外镜1是附设于机动车车身的前侧门上的所谓车门反射镜,并具有镜底座IO,其设于车身侧面;轴30,其立起设置于该镜底座10上(参照图2);以及镜壳20,其安装在该镜底座10的上方,并且设有用于映射车身后方的反射镜40。镜壳20是中空的箱状树脂部件,如图2所示,以可经由驱动单元(未图示)水平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30上。并且,为了使镜壳20可相对于镜底座10转动,使镜底座10的上端面11与镜壳20的下端面21隔开少量间隙S地对置。另外,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外镜1的镜底座10、镜壳20和驱动单元(未图示)采用各种公知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轴30是轴向配置在垂直方向上的圆筒状的树脂部件或者金属部件,并由下部的基部31和从该基部31向上方延伸的支撑部32形成,并且基部31的直径比支撑部32的直径大。另外,凸缘部33在基部31的下端缘的整周范围内沿水平方向突出来。如图2所示,该轴30的基部31的凸缘部33固定在镜底座10的上端面11上,基部31的上部和支撑部32穿过在镜壳20的下端面21形成的开口部22而向镜壳20的内部空间突出。如图3所示,在基部31下部的外周面上,从凸缘部33的上表面至基部31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为止,突出设置有沿轴30的轴向延伸的多个肋31a…。各肋31a…的轴向剖面为半圆形状的凸部,并形成为突出到不比凸缘部33的外周面更靠外侧的位置。如图4所示,各肋31a…等间隔地排列设置在轴30的周向上,并形成于面向车身前方侧的半周区域内。因此,在将轴30注射成形后,使轴30沿轴向移动并从模具中拔出。如上所述地在沿轴向突出设置肋31a的情况下,在使轴30相对于模具沿轴向移动时,能够顺畅地从模具取出肋31a。另外,由于使肋31a突出到不比凸缘部33的外周面更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从模具拔出轴30。如图2所示,在镜底座10上立起设置有轴30,并且在将镜壳20安装在该轴30上时,形成于轴30下部的各肋31a…成为在镜底座10的上端面11与镜壳20的下端面21之间的间隙S中露出的状态。构成为如上所述的车外镜1具有下面的作用效果。当进入到图2所示的在镜底座10与镜壳20之间的间隙S中的行驶风,吹到轴30的外周面的肋31a上并反射时,在肋31a上产生的压力变化与在其他区域产生的压力变化之间产生相位差,并行驶风的反射方向被分散开,从而压力变化相互抵消。因此,能够减小因行驶风吹到在镜底座10与镜壳20之间的间隙S中露出的轴30上而产生的风噪声。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通过轴向剖面为半圆形状的肋31a形成凸部,但是形成凸部的部位的形状不限于此。因此,可以由突出成矩形或锐角的突起部形成凸部,但是由于行驶风吹到突起部的角部时有可能产生风噪声(边缘声(edgetone)),因此优选由平缓的曲面形成凸部。另外,如图5 (a)所示,通过在基部31的外周面凹陷设置多个槽部31b…,也能够减小风噪声。根据该结构,当行驶风吹到轴30的外周面上的槽部31b中并反射时,在槽部31b中产生的压力变化与在其他区域产生的压力变化之间产生相位差,并且行驶风的反射方向被分散开,因此压力变化相互抵消。因此,能够减小因行驶风吹到轴30上而产生的风噪声。另外,槽部31b的形状不限于此,但是在沿轴30的轴向形成槽部31b的情况下,在将轴30注射成形后,能够顺畅地从模具取出轴30。并且,也可以形成凹陷成矩形或锐角的槽部,但是由于行驶风吹到槽部的角部上有可能产生风噪声(边缘音),所以优选由平缓的曲面形成槽部。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外镜, 该车外镜具有: 镜底座,其设于机动车的车身侧面; 轴,其立起设置于所述镜底座上;以及 镜壳,其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轴上,并且设有用于映射所述车身后方的反射镜,该车外镜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镜底座的上 端面和所述镜壳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中露出来的所述轴的外周面上,在面向所述车身前方侧的区域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3-28 2008-0871591、一种车外镜,该车外镜具有镜底座,其设于机动车的车身侧面;轴,其立起设置于所述镜底座上;以及镜壳,其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轴上,并且设有用于映射所述车身后方的反射镜,该车外镜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底座的上端面和所述镜壳的下端面之间的间隙中露出来的所述轴的外周面上,在面向所述车身前方侧的区域形成有凹部或者凸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外镜,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修治寺田吉一堀江宽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