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及其所适用的打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3285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且供墨容器具有抵顶部,至少包含:固定组件;承载座本体,具有容置槽且于容置槽的一侧面上具有贯穿开口;阻挡器,设置于容置槽的侧面上且部分容置于贯穿开口内;松脱组件,穿设于贯穿开口内且借助固定组件与承载座本体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供墨 容器的退出机构及其所适用的打印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喷墨打印机由于具有操作容易且可打印于多种喷墨媒体等优点,广 受消费大众欢迎,但喷墨打印机使用一段时日后,便会因墨水匣的墨水耗尽而须更 换墨水匣,目前常见的更换方法是丢弃旧有的墨水匣再安装全新的墨水匣以提供墨 水,此举不但造成墨水匣体的浪费,且因墨水匣的价格昂贵而无形地增加了使用者 的开销。为了节省打印成本并避免资源浪费,重复使用同一个墨水匣的连续供墨系 统便应运而生。现有的连续供墨系统可由承载座及供墨容器所组成,其中当供墨容器内部的墨 水用尽时,供墨容器可更换地与承载座分离,因此更换供墨容器的重点在于必须容 易插拔以便于安装或维修。请参阅图1A及图1B,其是现有的将供墨容器安装于承载座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如图1A所示,首先需先握持住供墨容器11的手柄部分111并以引导边缘或引导面112 将供墨容器11插入承载座12中,当引导边缘112进入承载座12中时,供墨容器ll上 向外延伸的导向组件113将与导轨114中的每一个接合并用来引导供墨容器11,至于 供墨容器11的插入还需要一作用力沿着导轨114线性推动供墨容器11,且作用在供 墨容器11上的重力会导致供墨容器11在导轨114向下延伸以允许接合部分121和122 接合时跟随导轨114,当接合部分121和122接合时,需借助如箭头13所表示的向下 作用力将被作用到供墨容器ll上,进而压縮片弹簧123会向下将供墨容器12的尾端 115推向承载座12的底面124,供墨容器12的键116必须正确地对应于承载座12的键 入部件125,当供墨容器12被向下推至承载座12中时,弹性闩锁117被向内压向供墨 容器11的尾部边缘115, 一旦供墨容器ll被足够地向下推动时,弹性闩锁117上的接 合部件118与承载座12上相对应的接合部件126接合,即可将供墨容器11固定在承载座12上(如图1B所示)。由上述的内容可知,现有的供墨容器使用安装于承载座的结构复杂且安装的方 式繁琐,对于主要由供墨容器来提供打印所需墨水的连续供墨系统而言,无法达到 快速安装以及维修等功效,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的技术缺失的供 墨容器的退出机构及其所适用的打印机构,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以解决传统连续供墨系 统的供墨容器安装于承载座的结构复杂且安装的方式繁琐,不易更换等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且该供墨容器具有抵顶部,至少包含固定组件;承载座本 体,其具有容置槽且于容置槽的侧面上具有贯穿开口;阻挡器,设置于容置槽的侧面上且部分容置于贯穿开口内;以及松脱组件,穿设于贯穿开口内且借助固定组件与承载座本体相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阻挡器具有导引面及固定部,固定部是于供墨容器完 全置入承载座本体的容置槽中时,用以与供墨容器的抵顶部相卡固以使供墨容器定 位于容置槽中,且松脱组件与供墨容器相抵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松脱组件具有按压部,供施予一作用力时,得因作用 力带动而推动供墨容器,使供墨容器的抵顶部与阻挡器分离,而使供墨容器部分脱 离容置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其中容置槽的贯穿开口的两相对侧面分别具有孔,而松脱 组件具有与贯穿开口的孔相对应的贯穿孔,以固定组件分别对应穿置于容置槽两侧的孔内及松脱组件的孔内,以使松脱组件可转动地固定于承载座本体上。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打印机构,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其包含供墨容器,其具有抵顶部;退出机构,包含固定组件;承载座本体,其具有容置 槽且于容置槽的一侧面上具有贯穿开口;阻挡器,设置于容置槽的侧面上且部分容 置于贯穿开口内;松脱组件,部分穿设于贯穿开口内且借助固定组件与承载座本体 相连接。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的供墨容器安装于承载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所示现有的将供墨容器安装于承载座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所包含的承载座本体的结构 示意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所包含的阻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C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所包含的松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D是图2B的阻挡器设置于图2A所示的承载座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E是图2C所示的松脱组件借助固定组件设置于承载座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F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打印机构的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供墨容器组装至承载座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B是供墨容器固设至承载座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C是供墨容器自承载座本体退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 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 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供墨容器的退出结构及其所适用的打印机构,主要适用于可更换供墨 容器的连续供墨系统,打印机构是由退出机构以及供墨容器所构成,其中退出机构 则由承载座本体、阻挡器、松脱组件以及固定组件所组成,用以当供墨容器内部的 墨水用尽时,能够借助退出机构快速将供墨容器与承载座本体脱离并退出以进行更 换。请参阅图2A,其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所包含的承载座本 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承载座本体21同时可供插接多个供墨容器22,以提供 喷墨头(未图示)进行打印时所需要的墨水,由于本实施例的承载座本体21是由多 个侧板211将承载空间分割成多个容置槽212,来分别承载相对应的供墨容器22,以 下将以一供墨容器22固定于与承载座本体21的一容置槽212的情况提出说明。请再参阅图2A,于承载座本体21的每一容置槽212的底面213具有贯穿该底面 213的一贯穿开口214,且于贯穿开口214的左右两侧边均具有一孔2141,且彼此之间的孔2141相连通,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承载座本体21的外框架216上具有与所 有贯穿开口214的孔2141相连通的一孔2161。请参阅图2B及图2D,其中图2B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所包 含的阻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D是图2B的阻挡器设置于图2A所示的承载座本体上的 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阻挡器23是类似n字形的结构,其设置于容 置槽212的底面213上且一端容设于贯穿开口214中,即阻挡部23的一端是设置于容 置槽212的贯穿开口214中,另一端则跨设于容置槽212的底面213的最外侧边(如图 2D及图2E所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阻挡器23的顶部可包含有一固定部231以及一导 引面232,固定部231可于供墨容器22完全置入承载座本体21的容置槽212中时,与 供墨容器22的抵顶部221相卡固(如图3B所示),而导引面232可供导引供墨容器22 的抵顶部221与阻挡器23分离,用以令供墨容器22的抵顶部221容易脱离容置槽212 外,方便取拿。请参阅图2C,其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所包含的松脱组件 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且该供墨容器具有一抵顶部,至少包含: 一固定组件; 一承载座本体,其具有一容置槽且于该容置槽的一侧面上具有一贯穿开口; 一阻挡器,设置于该容置槽的该侧面上且部分容置于该贯穿开口 内;以及 一松脱组件,穿设于该贯穿开口内且借助该固定组件与该承载座本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且该供墨容器具有一抵顶部,至少包含一固定组件;一承载座本体,其具有一容置槽且于该容置槽的一侧面上具有一贯穿开口;一阻挡器,设置于该容置槽的该侧面上且部分容置于该贯穿开口内;以及一松脱组件,穿设于该贯穿开口内且借助该固定组件与该承载座本体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阻挡器具有一导引面及一固定部,该固定部是于该供墨容器完全置入该承载座本体的该容置槽中 时,用以与该供墨容器的该抵顶部相卡固以使该供墨容器定位于该容置槽中,且该 松脱组件与该供墨容器相抵触。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松脱组件具有一 按压部,供施予一作用力时,得因该作用力带动而推动该供墨容器,使该供墨容器 的该抵顶部与该阻挡器分离,而使该供墨容器部分脱离该容置槽。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供墨容器的退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的贯穿开 口的两相对侧面分别具有一孔,而该松脱组件具有与该贯穿幵口的该孔相对应的一 贯穿孔,以该固定组件分别对应穿置于该容置槽两侧的该孔内及该松脱组件的该孔 内,以使该松脱组件可转动地固定于该承载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进添邱重钧李富纬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