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组件与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349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感光组件包括一栅极、一第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层、一第一电极图案层、一第二电极图案层、一第二绝缘层与一透明电极。栅极配置于基板上,而第一绝缘层覆盖栅极与部分的基板。此外,半导体层配置于栅极上方的第一绝缘层上。另外,位于半导体层上的第一电极图案层与第二电极图案层之间具有一间距。上述的第二绝缘层覆盖部分半导体层、第一电极图案层与第二电极图案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明电极配置于半导体层上方的第二绝缘层上且对应至第一电极图案层。透明电极与第一电极图案层电性连接,且透明电极的部分对应于间距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感光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感光组件。
技术介绍
图1是公知感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公知的感光组件100包括一基板 101、一金属电极102、一半导体层104、一掺杂半导体层106与一透明电极108。其中,金属 电极102配置于基板101上。此外,半导体层104与掺杂半导体层106会配置于金属电极 102与透明电极108之间。此透明电极108的材料可为铟锡氧化物。上述的掺杂半导体层 106可用以降低透明电极108与半导体层104之间的接触阻抗。 具体而言,金属电极102可电性连接至一低电压,而透明电极108可电性连接至一 高电压。由于半导体层104为光敏材料,当外界光线L透过透明电极108而照射至半导体 层104与掺杂半导体层106时,半导体层104会吸收光子而产生一电子电洞对(electron hole pair)。电子与电洞各自在生存时间内流动迁移至透明电极108与金属电极102,进而 形成光电流(photo current)。 值得注意的是,公知感光组件100的制程并无法与制作主动组件数组基板的标准 五道光罩制程整合。这是由于标准五道光罩制程中,源极/漏极金属层会作为制作奥姆接 触层(掺杂半导体层)的屏蔽。换言之,在标准五道光罩制程中没有源极/漏极金属层就 无法顺利制作出奥姆接触层(掺杂半导体层)。然而,在公知感光组件100中掺杂半导体 层106上方为透明电极108,因此并无法在标准五道光罩制程中形成掺杂半导体层106。此 外,不具掺杂半导体层106的感光组件100会因接触阻抗过高而无法运作。因此,如何将感 光组件100整合于液晶显示面板上,实为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光组件,其可整合于主动组件数组基板上且具有良 好的感光特性。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感光组件而能具有良好的显示 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感光组件,其适于配置于一基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感光组件包括一栅 极、一第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层、一第一电极图案层、一第二电极图案层、一第二绝缘层与一 透明电极。其中,栅极配置于基板上,而第一绝缘层覆盖栅极与部分的基板。此外,半导体 层配置于栅极上方的第一绝缘层上。另外,第一电极图案层与第二电极图案层配置于半导 体层上,且第一电极图案层与第二电极图案层之间具有一间距且彼此相对。上述的第二绝 缘层覆盖部分半导体层、第一电极图案层与第二电极图案层。本专利技术的透明电极配置于半 导体层上方的第二绝缘层上且对应至第一电极图案层,其中透明电极与第一电极图案层电 性连接,且透明电极的部分对应于间距内。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光组件还包括一奥姆接触层,配置于半导体层 与第一电极图案层之间以及半导体层与第二电极图案层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光组件还包括一第三绝缘层,覆盖部分第二绝 缘层与透明电极。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绝缘层具有多个凸起,此凸起对应于半导体 层上方的区域。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绝缘层具有一接触窗开口,且透明电极通过 接触窗开口而与第一电极图案层电性连接。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显示屏幕与多个感光组件。显示屏幕 具有一背光控制电路。上述的感光组件电性连接至背光控制电路,且感光组件彼此电性连 接且围绕于显示屏幕周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感光组件的第一电极图案层彼此电性连接,各 第二电极图案层彼此电性连接,而各栅极彼此电性连接。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更包括一信号放大器,电性连接 于背光控制电路与感光组件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更包括一信号处理器,电性连接 于信号放大器与背光控制电路之间。 本专利技术与第一电极图案层电性连接的透明电极,会延伸至第一电极图案层与第二电极图案层之间的间距内,藉此提升电场强度,并有效提高感光组件受光照而产生的光电流。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感光组件,而能根据环境光的强弱,而适当调整显示画面的明暗程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能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感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2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感光组件的上视图; 图2B是沿图2A中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C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另一感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示意图; 图3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流程图; 图4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感光组件的连接方式示意图4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感光组件的另一连接方式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1、201 :基板104、202c :半导体层 108、206 :透明电极 202m :奥姆接触层 202s :第一电极图案层 100 、200 :感光组件 102 :金属电极 106 :掺杂半导体层 202g :栅极 202i :第一绝缘层 202d:第二电极图案层204:第二绝缘层208 :第三绝缘层 306 :信号放大器 310 :背光控制电路 B :凸起 H:接触窗开口 L :外界光线300 :显示屏幕 308 :信号处理器 400 :可携式电子装置 D :间距Iphoto :光电流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 图2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感光组件的上视图,而图2B是沿图2A中A_A,剖面线的 剖面示意图。为了图示的简明,图2A省略了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与第三绝缘层的绘示, 但这些膜层可清楚见于图2B中。请同时参考图2A与图2B,本专利技术的感光组件200适于配 置于一基板201上,此基板201例如是主动组件数组基板。 一般而言,主动组件数组基板会 与彩色滤光基板组立,以制作出显示面板。当然,此基板201的类型可视实际需要而改变, 在此并不刻意局限。 如图2B所示,此感光组件200包括一栅极202g、一第一绝缘层202i、一半导体层 202c、一第一电极图案层202s、一第二电极图案层202d、一第二绝缘层204与一透明电极 206。栅极202g配置于基板201上,而第一绝缘层202i覆盖栅极202g与部分的基板201。 这里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主动组件数组基板一般会形成有多个主动组件,而主动组件中的 栅极(未绘示)可与本专利技术感光组件200的栅极202g通过同一道光罩而一并形成,无需额 外的光罩制程。此外,主动组件中的栅绝缘层(未绘示)可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绝缘层202i — 并形成。 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层202c配置于栅极202g上方的第一绝缘层202i上。实务 上,本专利技术感光组件200的半导体层202c可与主动组件中的信道层(未绘示)通过同一 道光罩而一并形成,无需额外的光罩制程。为了降低金属材料与半导体材料之间的接触阻 抗,上述的感光组件200更包括一奥姆接触层202m。此奥姆接触层202m可配置于半导体层 202c与第一电极图案层202s之间以及半导体层202c与第二电极图案层202d之间。 由图2B可知,第一电极图案层202s与第二电极图案层202d之间具有一间距D, 且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光组件,适于配置于一基板上,该感光组件包括:一栅极,配置于该基板上;一第一绝缘层,覆盖该栅极与部分的该基板;一半导体层,配置于该栅极上方的该第一绝缘层上;一第一电极图案层,配置于该半导体层上;一第二电极图案层,配置于该半导体层上,且该第一电极图案层与该第二电极图案层之间具有一间距且彼此相对;一第二绝缘层,覆盖部分该半导体层、该第一电极图案层与该第二电极图案层;以及一透明电极,配置于该半导体层上方的该第二绝缘层上且对应至该第一电极图案层,其中该透明电极与该第一电极图案层电性连接,且该透明电极的部分对应于该间距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感光组件,适于配置于一基板上,该感光组件包括一栅极,配置于该基板上;一第一绝缘层,覆盖该栅极与部分的该基板;一半导体层,配置于该栅极上方的该第一绝缘层上;一第一电极图案层,配置于该半导体层上;一第二电极图案层,配置于该半导体层上,且该第一电极图案层与该第二电极图案层之间具有一间距且彼此相对;一第二绝缘层,覆盖部分该半导体层、该第一电极图案层与该第二电极图案层;以及一透明电极,配置于该半导体层上方的该第二绝缘层上且对应至该第一电极图案层,其中该透明电极与该第一电极图案层电性连接,且该透明电极的部分对应于该间距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奥姆接触层,配置于该半导体 层与该第一电极图案层之间以及该半导体层与该第二电极图案层之间。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绝缘层,覆盖部分该第二 绝缘层与该透明电极。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绝缘层具有多个凸起,该些凸起 对应于该半导体层上方的区域。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绝缘层具有一接触窗开口,该透 明电极通过该接触窗开口而与该第一电极图案层电性连接。6. —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屏幕,具有一背光控制电路;多个感光组件,电性连接至该背光控制电路,且该些感光组件彼此电性连接且围绕于 该显示屏幕周围,各该感光组件包括 一栅极,配置于该基板上; 一第一绝缘层,覆盖该栅极与部分的该基板; 一半导体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骐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