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放电加工机切割线的制造方法,其主要是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金属的合金,并凭借阶段性热处理,以产生不同相位的金属合金,凭借合金间不同的物理性质包覆结合后冷拉,产生不同金属间的断裂性包覆,以形成仍可耐腐蚀且切割更有效率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并进而降低产制的成本,形成更有效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技术背景一般以含锌量较高的放电加工机(EDM)切割线切割时效率较高,例如包覆 锌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或含黄铜合金包覆高成分锌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会比表面 含锌量较低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更有切割效率;Y相黄铜具有高成分的锌,平均 约为65%,并具有相对较佳的熔点,约为摄氏八百度,因此一般均视为是优良的 放电加工机切割线,而e相黄铜含锌量平均为45%,其熔点约为摄氏八百八十 度,其延展性较佳,可以运用简单的冷拉处理即可,所以为常用的放电加工机切 割线运用;而Y相合金极易碎裂,延展性不佳,因此要冷拉制作几乎不可能,且 成本也较高,但是经发现Y相合金物质在冷拉的过程中会断裂重组,若在冷拉之 前先维持Y相金属层相对较薄的厚度配合以3相黄铜制作,就可以在冷拉过程 中充分在表面上包覆Y相物质,因此所述的表层的Y、相物质仍可以达到期望中 的切割效果与清除间隙的效果,而且Y相合金层的厚度若再经过热处理之后就变 薄了,不会因为厚度较大,而易于碎裂,同时也兼顾了不至于太薄而导致表面包 覆不足影响效能,本专利技术即是利用结合两种不同相的金属合金,以增益两者的优 点,而达到更省成本,并提升更有效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现有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通常是单一相的金属合金,如以黄铜包覆不同种 的金属,如锌、锡、铝、镍等,运用上均以单一的锌铜合金制出P相的黄铜放电 加工机切割线为主,但为了防腐蚀的缘故,因此另外用黄铜包覆,但是黄铜包覆 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切割效率较低;而具有Y相的铜锌合金,虽切割效率较佳, 但其较脆,易于碎裂或断毁,运用上仍有极大的缺点。另外,现有这两种结构对 于促进工作部件碎屑被有效冲洗的效果较不佳,所以如何找到一种既具有良好的 包覆系统,又具有耐腐蚀与高切割效率,还具有高金属移除率的放电加工机切割 线,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加工机切割线的制 造方法,其主要是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金属的合金,并凭借阶段性热处理, 以产生不同相位的金属合金,凭借合金间不同的物理性质包覆结合后冷拉,产生 不同金属间的断裂性包覆,以形成仍可耐腐蚀且切割更有效率的放电加工机切割 线,并进而降低产品的成本,形成更有效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原 铜,加入重量比约为4 45%的锌,以形成黄铜,黄铜经过巻轴器巻抽成轴心,经 过初步加热处理之后,此时核心黄铜形成主要为3相黄铜,再将此核心黄铜外镀 一层薄锌,其厚度,视相应的需求而定,运用方法可用浸镀或电镀加锌法,再经 过加热融化处理,让表层锌融入e相黄铜中,使外层锌在黄铜线中的含量比重提 高至65%左右,再经过退火处理形成此时外层即可形成Y相黄铜,其中所述的切割线在大气环境下在退火炉中进行批次扩散退火处理,退火温度是摄氏170 180度,退火时间与切割线的口径相对应,且依比重调整,口径较大且比重较大时退 火时间相应较长,惟其时间,仍依所需线材之特性调整。冷却之后,将切割线进行冷拉处理,使Y相黄铜均匀覆盖于e相黄铜轴心上,此时即可形成双相黄铜切割线,再将所述的切割线在大气环境下在退火炉中进行批次扩散退火处理,退火温度是摄氏170 180度,退火时间与切割线的口径相对应,口径较大者,退火时 间较长;而将切割线进行冷却,冷却之后,将切割线进行冷拉,冷拉是将切割线 于常温或低温下拉伸使其延展变长,冷拉之后,因为内层轴心P相黄铜较具有延 展性,而外层Y相黄铜因为其脆性,且较薄,因此会脆化断裂,随着冷拉的作用, 均匀分布于内层轴心P相黄铜之上面,即可完成本专利技术的切割线。其中所述的冷拉步骤之后,可因需要再进行另一次加热扩散及退火处理, 主要是将Y相物质断裂处再藉由加热融溶作用,进行薄化,包覆在黄铜轴心上, 其中所述的形成Y相的物质,不惟只有用锌可以运用,也可用锡、镁、与铝等 物质,因应需求,可替换先前用锌以形成Y相物质包覆于轴心上,或以所需材质 比例之镁、锡、镁、与铝等物质叠加镀上后再进行加热处理,以形成不同金属材 质的外层Y相物质。其比例按所需情况不同,惟重点,乃在于藉由增加金属以降 低于3相黄铜上黄铜的比重,以形成脆性较重的Y相物质,其相应材质比例过于繁杂,惟并非本专利诉求重点,不一一列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铜包钢 线,将钢包在包铜里面形成轴心,再经过浸镀或电镀,将黄铜镀在轴心上,再将 锌镀在黄铜上以形成Y相物质包覆,此时再经过冷拉后,即形成较小直径的放电 加工机切割线,之后经过加热融熔扩散及冷却退火处理,让Y相物质断裂处熔融 后薄化,并将锌扩散至轴心上,即完成本专利技术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其中所述的Y相物质之形成材料,可运用锡、镁、与铝等物质加以替代(替 上述之锌,以形成另种Y相物质运用。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流程图;图3为运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的剖示图;图4为运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横向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外观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l-放电加工机切割线;2-轴心;3-Y相物质4-间隙;11-原 铜;21-加锌;31-黄铜;41-巻抽成轴心;51-浸镀(或电镀)加锌;510-扩散退 火;61-冷拉(脆化断裂);71-热处理;81-成品;22-钢;32-包铜;42-浸镀(或 电镀);52-冷拉;62-热处理;72-成品。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其主要的步骤是先形成一金属 合金,合金可以黄铜或钢为主要核心,运用上亦可用纯铜或黄铜或铜包钢等三种 不同材质直接形成核心,形成较稳定的加工线核心,再在其外以电镀或包融的方法,形成具有含锌量约为比重5%~45%的e相黄铜包覆层,而为使放电加工机切 割线更有效率切割,因此应用以Y相黄铜具有高成分的锌,平均约比重为65。%, 不过,因Y相合金极易碎裂,要冷拉几乎不可能,以Y相合金物质在冷拉的过 程中会断裂重组,因此在冷拉之前将Y相镀层以浸镀或电镀等方法,在黄铜核心 外包覆一层较薄的厚度,就可以在冷拉过程中充分在表面上包覆Y相物质,因所述的Y相物质仍然可以发挥效果,并凭借不连续的断面,仍有底部包含较少锌的 黄铜加以作用;此后再将整体包有Y相合金的冷拉后放电加工机切割线,再经过 一道热处理,此时,可以使部分锌再度渗入核心中,且因为再经热处理后,Y相 物质断裂面,因热效应,产生部分融化效果,因此断裂层的Y相物质应不致太厚 而导致再碎裂的情况,同时也不会因为太薄导致表面包覆不足影响效能。理论上冷拉前切割线越大,拉后完成的切割线在线轴表面所包覆的Y相合金 物质的包覆物比例越小,原因是切割线从开始到完成会越拉越小,而完成时的总 表面积则会大于开始时的总表面积;由于合金物质易碎且在合成上无法分解,拉 之前表面可用来包覆的量(Y相合金物质)在包覆过程中是恒定的;因为易碎的 缘故,Y相合金覆层的内部碎裂若仅产生有限的新表面区域的话,那幺因为碎裂 的Y相合金物质重组的缘故,实际上在所完成的切割线上包覆的Y相合金物质表 面积则会更大,不过若与没有产生新表面区域的情况做比较,并不会百分之百包 覆;因此,若可计算起始时切割线表面积与完成时切割线表面积理论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加工机切割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原铜,加锌约4~45%重量比,以形成黄铜,黄铜经过卷轴器卷抽成轴心,此时经过处理之后,核心黄铜主要为β相黄铜,再将其外镀一层薄锌,并浸镀或电镀加锌,再经过加热让表层锌融 入β相黄铜中,形成外层锌含量提高至比重约65%左右,再经过退火处理形成外层为γ相黄铜,其中所述的切割线在大气环境下在退火炉中为进行批次扩散退火处理,退火温度是摄氏170~180度,退火时间与切割线的口径相对应,冷却之后,将切割线进行冷拉处理,使γ相黄铜均匀覆盖于β相黄铜轴心上,以形成黄铜切割线,即可成完成切割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加工机切割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原铜,加锌约4~45%重量比,以形成黄铜,黄铜经过卷轴器卷抽成轴心,此时经过处理之后,核心黄铜主要为β相黄铜,再将其外镀一层薄锌,并浸镀或电镀加锌,再经过加热让表层锌融入β相黄铜中,形成外层锌含量提高至比重约65%左右,再经过退火处理形成外层为γ相黄铜,其中所述的切割线在大气环境下在退火炉中为进行批次扩散退火处理,退火温度是摄氏170~180度,退火时间与切割线的口径相对应,冷却之后,将切割线进行冷拉处理,使γ相黄铜均匀覆盖于β相黄铜轴心上,以形成黄铜切割线,即可成完成切割线。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放电加工机切割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 拉之后,可因应需要再进行另一次加热扩散及退火处理,将Y相物质断裂处薄化 包覆在黄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大,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