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露清专利>正文

一种苦楝树与黄秋葵间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6820 阅读:1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苦楝树与黄秋葵间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苦楝树的种植、黄秋葵的育种、间种地的准备、黄秋葵的间种、黄秋葵的田间治理和果实采收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苦楝树与黄秋葵间种的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苦楝树本身具有杀灭病虫害的作用,在苦楝树林种植黄秋葵,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及化学产品;黄秋葵的种植还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结构,涵养土壤中的水分等作用;黄秋葵采摘后的根茎经自然生物发酵,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成分。而苦楝树所散发的自然芳香,可以使黄秋葵品质大大提高;苦楝树的生长周期较长,而黄秋葵则是当年种植当年收获,见效快,这样长短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苦楝树与黄秋葵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苦楝树是一种药用类乔木植物,经济价值比较高,在有些地方已经大规模的种植。 但是,苦楝树的成熟期较长, 一般要在15年方可采伐,株距和行距较大, 一般要三至五米, 因此,在苦楝树林间就有大量的空地,在此空地进行间种套种,将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以充分利用 土地空间,提高经济收益,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苦楝树与黄秋葵间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OOOS] (1)苦楝树的种植 按常规方法种植苦楝树苗木,保持株行距4 5米、株距3 4米; 苦楝树的种植方法具体如下 (la)苦楝树的育苗 (i)营养土的配制营养土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田间表土35%,腐殖土 20%,酒糟10%,沙土 20%,有机肥料15% ;为防治楝树立枯病以15g/平方米的施加量加 入浓度为40% (w/w)甲基托布粉剂; (ii)播种将混匀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中,底层营养土要用木棍压实,营养土装 至离钵口 3cm处,每钵播一粒种子,然后覆土 ;营养钵排入整好的畦内,排好营养钵后喷水,让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 (lb)造林 经过两年的培育,当苗木平均高3米左右,胸径2. 5 3厘米可出圃; 造林季节2 4月;穴规格50X50X40厘米;株行距4 5米;株距3 4米; 栽植后浇透水,填土踏实; (lc)管理: 苦楝树生长快,所以在造林后1 3年,每年除草并按冠幅扩穴抚育2 3次; (2)黄秋葵的育种 每年五月,将黄秋葵种子经浸泡后置于25 3(TC下催芽,待60 70% (w/w)种 子破嘴时,备用; 或者在将上述催芽后的种子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床土以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 肥,1份细沙的重量份数配比混匀配制而成,整平苗床,按株行距10 12厘米点播,覆土厚 2 3厘米,播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 28°C,4 5天即发芽出土,苗龄30 40天,幼苗2 3片真叶时,备用; (3)间种地的准备 每年五月,在苦楝树林的行距间整地作畦; (4)黄秋葵的间种 每年五月,将在作好的畦上种四行,行距60 65厘米,穴距40 45厘米,穴深 2 3厘米,播种以穴播为宜,每穴3 4株,可使用步骤(2)得到的出芽种子直接播种,或 者使用步骤(2)得到的幼苗进行移栽,播种时,先浇水,后播种,再覆土 2 3厘米; (5)黄秋葵的田间治理 a、间苗破心时即第一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 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 苗;3 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 b、中耕除草与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后,应连续中耕2次,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 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 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c、浇水播后20天内缺水时早晚人工喷灌;20天后可机械喷灌或沟灌;炎夏季 节,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雨季注重排水,防止死苗; d、施肥第一次为齐苗肥,在出苗后进行,每亩施尿素5 8千克;第二次为提苗 肥,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 20千克;开花结果期重施一次肥,人 粪稀肥2000 300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20 30千克; (6)果实采收 黄秋葵从播种到第一枚嫩果形成约需60天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60 70 天,全生育期可达120天;黄秋葵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 10厘米,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 子未老化为度;第一次采收后,初期每隔2 4天收一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縮短,8月 盛果期,天天或隔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3 4天采收一次。 之后每年重复步骤(2) (6),直至15年后苦楝树被采伐,重新种植苦楝树,再重 复步骤(2) (6),如此循环。 步骤(2)中,种子的浸泡时间为12 24小时。 步骤(3)中,畦宽200厘米。 步骤(4)中,行距65公分,穴距40公分。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 二、苦楝树本身具有杀灭病虫害的作用,在苦楝树林种植黄秋葵,可以避免使用农 药及化学产品,做到无公害绿色种植。 三、黄秋葵是草本植物,根系较浅,苦楝树是木本植物,根系相对较深,两者相互之 间不仅没有不良的影响,而且非常有利于苦楝树的根系发育。黄秋葵的种植还可以起到疏 松土壤结构,涵养土壤中的水分等作用。 四、黄秋葵的根系含有一种固氮菌及剌激植物生长的生物菌,采摘后的根茎经自 然生物发酵,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成分,促进苦楝树的生长。而苦楝树所散发的自然芳 香,可以令黄秋葵自然吸收,使黄秋葵品质大大提高。这样,可以使植物共生互助,环环相 扣,实现生物链循环,达到多层次绿化保护生态,控制了水土流失、防止了病虫害发生、避免使用化学产品、解决了农残遗留问题。 五、苦楝树的生长周期较长,相对来说是长线产品,而黄秋葵则是当年种植当年收 获,见效快,是短线产品,这样长短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 : 2007年至2008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基地、镇江南山农艺园的苦楝树林中进行 黄秋葵的种植试验,苦楝树林面积约十亩,在其间共间种了约2000平方米的黄秋葵,大约 8000株左右,成活率达到95%,收获了 5000公斤黄秋葵鲜果。两年的种植、收获情况基本 相同。具体方法如下 (1)苦楝树的种植 (la)苦楝树的育苗 (i)营养土的配制营养土要求土壤细密疏松,富含腐殖质,通气透水良好,具有 一定的保水、保肥效果;营养土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田间表土 35%,腐殖土 20%, 酒糟10%,沙土 20%,有机肥料15% ;为防治楝树立枯病以15g/平方米的施加量加入浓度 为40% (w/w)甲基托布粉剂; (ii)播种将拌匀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中,底层营养土要用木棍压实,营养土装 至离钵口 3cm处,每钵播一粒种子,然后覆土 ;营养钵有次序排入整好的畦内,排好营养钵 后喷水,让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 (lb)造林 经过两年的培育,当苗木平均高3米左右,胸径2. 5 3厘米可出圃。 造林季节2 4月;穴规格50X50X40厘米;株行距4米;株距3米。 栽植后浇透水,填土踏实。 (lc)管理 苦楝树生长快,所以在造林后1 3年,每年除草并按冠幅扩穴抚育2 3次; (2)黄秋葵的育种 每年五月,将黄秋葵种子经浸泡12小时后置于3(TC下催芽,约24小时后种子开始 出芽,待60 70%种子破嘴时,备用; 或者在将上述催芽后的种子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床土以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 肥,1份细沙的重量份数配比混匀配制而成,整平苗床,按株行距10厘米点播,覆土厚2厘 米,播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C , 4 5天即发芽出土,最好采用塑料钵,营养土块等护根育苗 措施,培育适龄壮苗,苗龄30 40天,幼苗2 3片真叶时,备用; (3)间种地的准备 每年五月,在苦楝树林的行距间整地作畦,畦宽200厘米; (4)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苦楝树与黄秋葵间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苦楝树的种植:按株行距4~5米、株距3~4米种植苦楝树苗木;(2)黄秋葵的育种:每年五月,将黄秋葵种子经浸泡后置于25~30℃下催芽,待60~70%种子破嘴时,备用;或者在将上述催芽后的种子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床土以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肥,1份细沙的重量份数配比混匀配制而成,整平苗床,按株行距10~12厘米点播,覆土厚2~3厘米,播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28℃,4~5天即发芽出土,苗龄30~40天,幼苗2~3片真叶时,备用;(3)间种地的准备:每年五月,在苦楝树林的行距间整地作畦;(4)黄秋葵的间种:每年五月,将在作好的畦上种四行,行距60~65厘米,穴距40~45厘米,穴深2~3,播种以穴播为宜,每穴3~4株,可使用步骤(2)得到的出芽种子直接播种,或者使用步骤(2)得到的幼苗进行移栽,播种时,先浇水,后播种,再覆土2~3厘米;(5)黄秋葵的田间治理:a、间苗:破心时即第一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b、中耕除草与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后,应连续中耕2次,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c、浇水:播后20天内缺水时早晚人工喷灌;20天后可机械喷灌或沟灌;炎夏季节,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雨季注重排水,防止死苗;d、施肥:第一次为齐苗肥,在出苗后进行,每亩施尿素5~8千克;第二次为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千克;开花结果期重施一次肥,人粪稀肥2000~300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20~30千克;(6)果实采收:黄秋葵从播种到第一枚嫩果形成约需60天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60~70天,全生育期可达120天;黄秋葵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厘米,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第一次采收后,初期每隔2~4天收一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缩短。8月盛果期,天天或隔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3~4天采收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苦楝树与黄秋葵间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苦楝树的种植按株行距4~5米、株距3~4米种植苦楝树苗木;(2)黄秋葵的育种每年五月,将黄秋葵种子经浸泡后置于25~30℃下催芽,待60~70%种子破嘴时,备用;或者在将上述催芽后的种子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床土以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肥,1份细沙的重量份数配比混匀配制而成,整平苗床,按株行距10~12厘米点播,覆土厚2~3厘米,播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28℃,4~5天即发芽出土,苗龄30~40天,幼苗2~3片真叶时,备用;(3)间种地的准备每年五月,在苦楝树林的行距间整地作畦;(4)黄秋葵的间种每年五月,将在作好的畦上种四行,行距60~65厘米,穴距40~45厘米,穴深2~3,播种以穴播为宜,每穴3~4株,可使用步骤(2)得到的出芽种子直接播种,或者使用步骤(2)得到的幼苗进行移栽,播种时,先浇水,后播种,再覆土2~3厘米;(5)黄秋葵的田间治理a、间苗破心时即第一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b、中耕除草与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后,应连续中耕2次,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露清
申请(专利权)人:王露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