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致明专利>正文

生产不燃性腈纶纱线的方法及由此制得的不燃性腈纶纱线技术

技术编号:424647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产不燃性腈纶纱线的方法及由此制得的不燃性腈纶纱线,还涉及生产不燃性腈纶纱线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所述中间产物为不燃性可纺腈纶纤维、不燃性可纺腈纶碳纤维和不燃性生条。生产不燃性腈纶纱线的方法包括预氧化,对聚丙烯腈原丝以分阶段加热的方式进行预氧化,每阶段间的温差为1℃至5℃;碳化,其碳化温度为300℃-1,000℃;预断法制生条,对不燃性可纺腈纶纤维或不燃性可纺腈纶碳纤维进行预断以形成若干预断点,形成生条;将该不燃性生条制成不燃性腈纶纱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不燃性腈纶纱线的方法及由此制得的不燃性腈纶纱线 专利
纱线,还涉及生产不燃性腈纶纱线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所述中间产物 为不燃性可纺腈纶纤维、不燃性可纺腈纶碳纤维和不燃性生条。专利技术背景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严格的纺织品防火法规和相应的 检测方法,这使阻燃性腈纶成为阻燃性材料研究的热点。目前市售的消防等热工操作岗位所用的阻燃性腈纶主要通过三种方法获得 G)后处理物理改性在后处理时采用磷系、氯系、锑系、溴系等阻燃剂,通过浸渍或 喷涂工艺对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其织物进行表面整理,使氧指数(L01) 提高至45%,从而获得良好的阻燃性。即所述纤维或织物在一般的火 焰中可燃,而撤离火源时緩慢自熄。此法获得的织物属于国家标准 GB20286-2006阻燃I级织物。但是,此法所得的纤维或织物的阻燃性 不持久,经多次洗涤后即失去阻燃性;并且卣系阻燃剂在燃烧时放出 毒性卣化物,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要求。(2) 前处理改性将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阻燃性共聚物或含阻燃成分(如含 磷、氮、氯等)的阻燃剂微粒与聚丙烯腈原液共混纺丝。此法所得的织 物具有永久阻燃性。但遗憾的是其LOI偏低,仅为约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产不燃性腈纶纱线的方法,其包括: (a)对聚丙烯腈原丝以分阶段加热的方式进行预氧化,每阶段间的温差为1℃至5℃; (b)对经预氧化得到的不燃性可纺腈纶纤维在约300℃-1,000℃,优选350℃-800℃下进行碳化,获得不燃性 可纺腈纶碳纤维; (c)对所述不燃性可纺腈纶纤维或不燃性可纺腈纶碳纤维进行预断以形成若干预断点,形成生条; (d)将所述生条合并成熟条以进行打纱。

【技术特征摘要】
1. 生产不燃性腈纶纱线的方法,其包括(a)对聚丙烯腈原丝以分阶段加热的方式进行预氧化,每阶段间的温差为1℃至5℃;(b)对经预氧化得到的不燃性可纺腈纶纤维在约300℃-1,000℃,优选350℃-800℃下进行碳化,获得不燃性可纺腈纶碳纤维;(c)对所述不燃性可纺腈纶纤维或不燃性可纺腈纶碳纤维进行预断以形成若干预断点,形成生条;(d)将所述生条合并成熟条以进行打纱。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丙烯腈原丝每阶段间的 温差为1.5。C至3.5°C,优选为约2。C。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氧化的温度范围为 约200°C至约280°C。4. 如权利要求l-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氧化过 程连续进行,所述聚丙烯腈原丝的运行速度为约1.0 m/min至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致明
申请(专利权)人:孙致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