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221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其结构是:沉子(3)固定于中心绳(2)的底部,浮子(4)固定于中心绳的顶部,2个以上的悬浮球填料(1)通过中心绳串接于沉子和浮子之间。悬浮球填料由球形网罩和填充于网罩内部的聚丙烯薄膜条带组成;球形网罩的顶部开有一个直径为15~20mm的投放口(5),球形网罩上的其它网孔(6)的直径均小于8mm。该装置不需要框架或生物栅网,只需制作多个串状填料装置,可根据现场的要求排列成治理设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它安装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效果好,是一种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的理想装置,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属于污水治理

技术介绍
天然河床、水岸边的泥、砂、卵石等固体表面以附着形式生长的生物膜 在水体自净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上的微生物生物膜能快速降解水中有机 物;生物膜上的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共同作用将水体中有机态 氮、硝态氮、氨态氮等各种氮化物转化为分子态氮,溢出水体;生物膜的生 长又可以吸附水体中可溶性磷,达到脱氮、吸磷的效果。而原生动物、后生 动物及大型刮食性动物、底栖动物等生物又能以生物膜或老化脱落的生物膜 为食,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有机物降解者和传递者的作用,为延长食物链, 减少底泥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城镇河道、湖塘等水体堤岸的建造,可供微生物附着的载体 大量减少,以浮游形式生长的各种生物利用由点源和面源进入水体中的有机 物、氮、磷等营养物进行生长繁殖,使水体混浊、透明度降低。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已成为微污染水体治理与修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 方法,但目前应用于地表水治理与修复的生物膜法都要求制作固定的框架来 悬挂填料甚至围隔动植物,如生物栅等设备,这些有固定框架的生物膜法水 处理装置不仅存在制作成本髙、现场安置复杂等方面的不足,而且在未设置 反冲洗装置的条件下载体上形成的生物膜也较难脱落更新,载体上老化的生 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变弱,而部分脱落的生物膜污泥又会重新成为水体 污染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理成本 低,效果好,可简便、灵活地排布出不同形状生物膜处理设施的水体原位治理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度污染水体原 位治理装置,沉子固定于中心绳的底部,浮子固定于中心绳的顶部,2个以 上的悬浮球填料通过中心绳串接于沉子和浮子之间;所述的悬浮球填料由球 形网罩和填充于网罩内部的聚丙烯薄膜条带组成;所述的球形网罩的顶部开 有一个直径为15 20mm的投放口,球形网罩上其它网孔的直径小于8mm 。本技术所述的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在施工现场可根据水体 空间情况和水质,调配一系列串状治理装置的排布方式、密度等,也可通过 任意调节治理装置中悬浮球填料的个数,改变它的长度,构建出形式多样的 水体原位治理设施。在放置串状的治理装置时,可将螺蛳从球形网罩上部的投放口中放入, 或当放入水体的填料表面形成较厚的生物膜后再将蠊蛳从投放口放入,由于 放入球形网罩内的螺蛳个体较大,不易从其它网孔中爬出去,也不会在悬浮 球填料随水流或水浪摆动时掉落于水底,螺蛳可在悬浮球内刮食薄膜带和网 罩上的生物膜, 一方面延长食物链,避免生物膜污泥的产生,另一方面无需 反冲洗装置即可去除老化厚重的生物膜。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 稳定清除生物膜污泥。放入悬浮球填料内的螺蛳不易从网罩内爬走, 也不会在填料随水流摆动时掉落于水底,可长久生活于悬浮球填料内通过取 食生物膜减少污泥的产生。2. 制作简单,成本低。与生物栅相比,无框架结构和生物栅网,只需 制作多个串状填料装置,制作简单,成本低。3. 结构稳定,便于设置。 一系列装置不需要用框架或底座固定,每一 个独立的装置都能通过固定于中心绳上的沉子和浮子稳定地放置于河床内 设定的位置上,装置的髙度可根据河床调节,髙低不平的河床对它们的稳定 放置没有影响。4. 设施结构灵活多样。可以根据水质和水体空间情况方便地改变装置 的排布方式和密度,以类似搭积木的方式搭配出不同形状的水体原位治理设 施,与有固定框架的生物栅相比具有更强的灵活性。5. 设施简单,便于设置与维护。设施内的每一个串状治理装置都为独4立体,互不连接,可以很方便地取出、放入、更换、维护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中悬浮 球填料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的使用 安装示意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轻度污染河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的 另一个使用安装示意图中,l.悬浮球填料;2.中心绳;3.沉子;4.浮子;5.投放口 ; 6.网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所述的治理装置由悬浮球填料1、中心绳2、沉子3和浮子4组成, 沉子固定于中心绳的底部,浮子固定于中心绳的顶部,2个以上的悬浮球填 料通过中心绳串接于沉子和浮子之间。根据现场河道、湖塘等水体的情况, 通过增加或减少悬浮球填料的个数,可方便地改变治理装置的长度。参见附图2,它是本实施例中悬浮球填料的结构示意图,悬浮球填料由 塑料球形网罩和填充于网罩内部的聚丙烯薄膜条带组成;球形网罩的顶部开 有一个直径为15 20mm的投放口 5,球形网罩上其它网孔6直径均小于 8mm c在穿制该装置时,将悬浮球填料上的投放口都朝向浮子的一方,在施工现场,从球形网罩上部的投放口中把2 5粒螺蛳放入每个悬浮球填料内, 然后将该装置放置于设计的位置,由于沉子的重量大于浮子和悬浮球填料的 浮力,单个治理装置竖直于水体中并可随水体摆动,具有一定的柔性,一系 列串状治理装置可在水体中排布出不同形状的水体原位治理设施。螺蛳可在悬浮球填料内以薄膜带和网罩上生长出的生物膜为食,延长食物链,减少生 物膜污泥的产生。或者是在施工现场先将一系列串状治理装置放置于水体中的特定位置 上,组成一个个水体原位治理设施,经过半个月左右,待填料表面形成较厚 的生物膜后,再将单个的治理装置分别拎出水面,将2 5粒螺蛳从球形网 罩上的投放口放入悬浮球填料中,然后再将它们放回原位,螺蛳能以悬浮球 填料内的生物膜为食,减少生物膜污泥的产生。参见附图3,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的使用安 装示意图。在施工现场将一系列串状治理装置放置于水体中的特定位置上, 单个治理装置的长度可根据河床或湖床形状进行任意调整,最后使一系列治 理装置排成的治理设施距离水面的距离一致,克服了河床底部凹凸不平的情 况。参见附图4,它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轻度污染河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的另 一个使用安装示意图。根据需要调节每个治理装置的长度,使一系列治理装 置排成的治理设施距离水面的距离不同,如在河道中央可使装置距离水面大 些,在岸边使装置距离水面小些,以便行船。权利要求1. 一种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子(3)固定于中心绳(2)的底部,浮子(4)固定于中心绳的顶部,2个以上的悬浮球填料(1)通过中心绳串接于沉子和浮子之间;所述的悬浮球填料由球形网罩和填充于网罩内部的聚丙烯薄膜条带组成;所述的球形网罩的顶部开有一个直径为15~20mm的投放口(5),球形网罩上其它网孔(6)的直径小于8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其结构是沉子(3)固定于中心绳(2)的底部,浮子(4)固定于中心绳的顶部,2个以上的悬浮球填料(1)通过中心绳串接于沉子和浮子之间。悬浮球填料由球形网罩和填充于网罩内部的聚丙烯薄膜条带组成;球形网罩的顶部开有一个直径为15~20mm的投放口(5),球形网罩上的其它网孔(6)的直径均小于8mm。该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度污染水体原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子(3)固定于中心绳(2)的底部,浮子(4)固定于中心绳的顶部,2个以上的悬浮球填料(1)通过中心绳串接于沉子和浮子之间;所述的悬浮球填料由球形网罩和填充于网罩内部的聚丙烯薄膜条带组成;所述的球形网罩的顶部开有一个直径为15~20mm的投放口(5),球形网罩上其它网孔(6)的直径小于8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蒙英宋学宏史全良谢立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