矸石自动卸载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9392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矸石自动卸载线属物料输送设备,主要是以带有轨道卸载段的复 线往复式轨道、和加重加高自动底卸式转运车,为自动卸载线始段;以 接受其卸载物料输出的导流通道(5、6、7、8)和送料机构(14),与两 或多级、带式传输(9、11)为主要组成部分作为自动卸载线末段。卸载 段卸载部件工作的末端为轨道运输终端,卸载段支撑转运车的支撑面 与水平面、在运行方向保持支撑升角(α)的倾斜,升角以使其上停留 转运车产生返程、及转运车卸载部件复位的下滑动力为限;轨道全程 保持可使空载转运车返回的溜车坡度。双向使用卸载段巧妙地提供了 往复式工作的可能,明显减少占地,精简结构。带式输送增强卸载线 的机动性。方案构思合理、设计精巧,高效低耗,管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物料输送设备,主要涉及输送方式的改变,和对输送设 备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今,煤矿企业往往采用汽车运输、或调度绞车拉运侧卸式矿车 倾倒矸石的方式,排除或集中堆放需要转移的石f石。汽车运输方便快 捷,基本不需要另行配套其它的基础建设,容易实施、便于操作与管理;但仅有汽车尚难于完成幵石转移终了的集中任务,仍然需要对转 运物料的后续处理。调度绞车拉运侧卸式矿车倾倒石f石的方式,效率较高,但需要随 石干石倾倒地点的延伸铺设相应的矿车轨道、安设绞车、配备相应操作 人员。当转运距离增长之后,过长的拜石拉运战线,必然需要占用大 量的调度绞车、轨道与工作人员,增加生产成本。输送带式转运方式机动性较强、呈连续工作状态,相对调度绞车 牵引矿车的转运方式,其基础建设工作量较少;但输送带式转运方式 的承载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如调度绞车。底卸式矿车轨道运输的工作效率很高,承载能力较强;但需要较 多的基础建设工作和较复杂的配套设备,占用较大的工作面积,机动性最差,难于适应石f石堆放场地不断延伸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投资少便于完成物料转运的石f石自动卸载线;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这种石f石自动卸载线的 结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是,矸石自动卸载线包括带有轨道自卸部件 的转运车,支撑转运车的轨道,与轨道相联、含可在行进中与转运车自 卸部件配合成卸载副、将该转运车中物料卸载的轨道自卸部件的卸载 段,以及与转运车相联的配套动力的轨道运输。同时,还设有与所述 轨道运输相衔接、接受其卸载段卸载的物料、并将该物料运抵目的地 的带式输送机;卸载段末端为轨道运输的一端。这样,由效率较高、承载能力较强的轨道运输,完成物料转移的 主要工作量、且转运路线相对固定的部分,便于物料的集散安排,也 为转运的操作与管理提供便利;有端点的开放轨道,就只能以往复的 方式完成转运车的再次使用,也就较封闭式的循环轨道,明显地降低 了设备占地面积;转运车的自卸功能可以提高转运效率,卸载副可以完 成转运车车内物料的卸载;与卸载段相衔接的带式输送机,承接了轨道运输卸载段卸载的物料,延续了物料的运送,同时,带式输送的方 式易于操作管理、便于满足按位置送达物料的要求。往复式的轨道运输的循环方式,与在轨道终端卸载段卸载部件相 结合,使该段与转运车所形成卸载副的偶件之间,在逐步完成自卸工 作过程之后,停止运行于轨道卸载段的终端;然后则应该是往复式循6环返程运行的开始。这时,返程的转运车是起步于卸载段的末端,已 经完成卸载的卸载副偶件之间将再次发生的配合过程,实际上是按照 卸载过程的逆顺序、以重载时完成卸载的终端为空载返程的始端进行 的配合。这一配合结束,可使已经处于转运车自卸状态的相关部件, 按照与自卸相反的运动顺序、依次恢复到未发生卸载、可盛装物料时的转运车初始状态;只是这时的转运车内已经没有了所盛装的转运物 料,可以返回、准备接受再次运输的转运物料了。从而实现了转运车 待承载状态的恢复,成就了往复式工作循环的建立。本方案的整套设备结构较为筒单、占地少、组合合理,所需费用 比较经济,操作管理与维护保养均较方便。因此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 的,解决了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轨道设有返程溜车坡度;卸载段支撑转运车的支撑面 与水平面保持起动升角的倾斜位置,该升角的数值应保证转运车在该 支撑面上产生,足以克服转运车返程起动、和使其处于完全卸载状态 的自卸部件恢复至可正常承载状态时的共同阻力的下滑力,并以此值 为限。起动升角提供了返程起动的初始动力条件,即该动力不仅需要克 服转运车起动的摩擦阻力,还需要克服相关自卸部件的复位阻力,使 处于卸载后的转运车得以起动;但是,起动升角不应过大,该角的数 值仅以满足顺利起动的要求为限。这样,则可以减少因过大的升角, 使在卸载过程行进爬坡时,转运车所耗费的多余无谓付出。轨道沿途返程的溜车坡度,有利于持续产生完成转运物料后、空 载转运车返回初始位置的动力,恢复其待装运时的工作位置,简化设备结构与运行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转运车为底卸式转运车;卸载副包括,在转运车前行 卸载过程中,支撑转运车的支撑副,和导引转运车底卸部件逐渐打开 成卸载状态的导引副,及其与转运车和轨道分别相联的联接部件。卸载导引副可以在打开底卸式转运车的卸载限位部件后,导引底 卸部件逐渐打开,使之平稳过度到卸载状态;支撑副则支撑了在卸载 过程中、失去了底卸部件支撑、并继续前行的转运车,以保证在转运 车行进中实现自动卸载。显然,这样的自动卸载副,可以完成转运车 的自动卸载。在卸载后转运车返程的倒行中,支撑副仍然在承担支撑转运车重 量的任务;当初逐渐实现自卸的导引副,由于一直保持导引中的接触 状态,就可以在与打开卸载方向和次序都相反的配合过程中,恢复至 卸载时卸载副准备开始工作、转运车底部呈承载时的封闭状态,完成 转运车自卸部件的复位功能。本专利技术配有两或多套所述轨道、转运车及其牵引联接部件和相应 的转运车轨道卸载机构,以交替或依次轮流抵达卸载位置,错开彼此卸载工作的时间, 一方面提高了整体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均衡轨道运输给后续部分带来的工作负荷。本专利技术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传输方向不同的两级或多级、带式 输送机组成的复式带式传输,两或多级的带式传输,可以适应物料卸 载地点在不同方向的延伸,以完成被转运物料在卸载面积范围内的合 理堆放。本专利技术所述研石自动卸载线还设有,接受卸载机构输出的物料导 流通道,和将通道中物料以相对均匀的方式输出给下一级物料传输的给料机构。导流通道可以方便被输送物料传输方向的改变;给料机构 可以将通道中,以转运车容量为单位、集中卸载的物料,转变为4交小 的单位输出量、以较为均衡的输出方式,输送给后续的传输机构,适 应带式输送机工作方式的负荷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述转运车容纳承载物的车厢加高加重,并以不增加运输 综合成本为限。重量增加的转运车车厢便于建立返程起动条件;加高的车厢也可 能带来重量的增加,在增加空载返程起动动力的同时,可以增加承载 行程的承载容量,减少轨道运输的相对消耗,提高工作的综合效率。 由于车厢的重量增加,还可以选用相应较小的支撑面返程起动升角。 这时,在保证返程正常起动的前提之下,又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轨道运 输全程的综合成本。本专利技术经选用带有自动底卸式转运车轨道输送的部分结构,完成 从接受待转运物料的输入、物料转移至轨道终端、和随后的物料自卸、 回到转运初始位置、等待再次转运的连续过程;实现了轨道输送部分 连续生产所必需的转运承载工具的使用循环。在这种循环中,卸载副 的反向工作,使打开之后的转运车自卸部件重新复位,成就了轨道自 卸、转运车往复循环使用的工作模式,减少了轨道输送的占地面积。轨道的溜车坡度、卸载支撑面的起动升角、与转运车自身重量与 容积的增加,分别从不同方面,提供与增加了转运车返程的动力,提 高了转运效率,也简化了相应的操作与管理。物料的导流通道及其输出机构,将两不同方向的输送相互衔接,并均衡了带式运输的输入负荷;复式轨道则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自动卸载线的负荷波 动,佳j殳施的配备更加合理。两或多级的带式传输,适应物料输送终点不断延伸的工作特点, 还减少了人工操作和调度环节,便于提高设备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矸石自动卸载线,包括带有轨道自卸部件的转运车,支撑转运车的轨道,与轨道相联、含可在行进中与转运车自卸部件配合成卸载副、将该转运车中物料卸载的轨道自卸部件的卸载段,以及与转运车相联的配套动力的轨道运输;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与所述轨道运输相衔接、接受其卸载段卸载的物料、并将该物料运抵目的地的带式输送机(9、11);卸载段末端为轨道运输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强房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义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