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安装与分离方式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411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安装与分离方式及装置,采用空气弹簧与辅助弹簧的自由连接方式,空气弹簧为二系空气弹簧系统总成的上部分,辅助弹簧为二系空气弹簧系统总成的下部分,上部分A先与车体连接在一起,下部分B先与转向架连接在一起;辅助橡胶弹簧的上端板通常为金属部件,空气弹簧气囊与上下金属部件连接好后,通过下金属部件与辅助橡胶弹簧上板之间的非橡胶的带锥面的凹形槽与凸台面及水平面进行装配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分离界面由原有的气囊下子口面改为空气弹簧系统辅助弹簧上端板与气囊下连接金属件的金属界面之间,从而克服了原有方式的三个缺点,操作方便、安全,系统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部件的安装与分离方法及装置,具体说是一种轨道交通车辆二系悬架系统中空气弹簧系统的安装与分离方法及装置,主要应用于车体与转向架之 间的安装与分离。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系统主要由车体连接件、气囊、辅助弹簧与转向架连接件组 成,见图1。通常情况下,制造商将空气弹簧系统内各部件组装成系统后整体安装在转向架 上,车体与转向架进行装配或分离时在空气弹簧上表面分离。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车辆设计的特殊性,要求车体与转向架的安装及分离在空气弹簧系统内部进行。对于这种情况,通 常的设计与操作方式是在气囊下子口处进行分离,见图2,但此种装配方式存在三个方面的 问题(l)当车体落车,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垂向对中度偏差较大时,要求工人在车体底下 操作,通过手工调整气囊位置实现装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当车辆与转向架分离时, 需要有工装将气囊下子口撬开实现分离,操作不慎可能会影响气囊质量。(3)装配与分离时 对于气囊下子口会存在损伤,同时不能避免异物掉落在气囊子口配合面上,因而存在气囊 下子口密封性能不好或影响寿命的风险。 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系统内部装配与分离方式 的不足,提出一种方便车辆的落车与分离操作,同时不影响到气囊的密封效果与使用寿命 的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系统安装与分离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系统安装与分离方式,采用空气弹簧与辅助弹簧的自由 连接方式,空气弹簧为二系悬架系统的上部分,辅助弹簧为二系悬架系统的下部分,上部分 A先与车体连接在一起,下部分B先与转向架连接在一起;辅助橡胶弹簧的上端板通常为金 属部件,空气弹簧气囊与上下金属部件连接好后,通过下金属部件与辅助橡胶弹簧上板之 间的非橡胶的带锥面的凹形槽与凸台面及水平面进行装配连接。 在空气弹簧系统装车前,空气弹簧与上盖板及下连接件充气装配到位,通过上盖 板的定位与连接装置连接到车体上,下连接件的中心通常有一个带锥形导向面的凹形槽或 凸台;辅助弹簧通过底板上的连接孔或螺纹连接到转向架上,通常辅助弹簧上端板面有一 个带锥形导向面的凸台或凹形槽;当车体在转向架上进行落车时,将空气弹簧下连接件的 凹形槽或凸台缓慢套入辅助弹簧上板面的凸台或凹形槽上,同时外水平面配合,即两界面 配合到位,从而实现车体与转向架的装配;当车体与转向架进行分离时,直接台起车体,即 可实现在此界面上的分离。 按照上述方法所提供的装置为一种轨道交通用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在装车时分3为两个部份,上部份由气囊及下连接件等组成,下连接件为金属部件,和气囊连接在一块,连接件和下部分的上端板连接的中心部位设有带锥形导向面的凸台或凹形槽,凸台或凹形槽由起承受剪切载荷的圆柱面、起导向作用的锥形面与过渡圆弧面以及水平面组成,凸台或凹形槽的外侧为水平面。下部份由辅助弹簧等组成,辅助弹簧的上端板在中心部位设有与部分下连接件配合的凹形槽或凸台,凹形槽或凸台由起承受剪切载荷的圆柱面、起导向作用的锥形面与过渡圆弧面以及水平面组成,凹形槽或凸台的外侧为水平面。 本专利技术将分离界面由原有的气囊下子口面改为空气弹簧系统辅助弹簧上端板与气囊下连接金属件的金属界面之间(参见图3),从而克服了原有方式的三个缺点,操作方便、安全,系统可靠,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装配与分离均不需要通过气囊配合面,气囊与上盖板及下连接体已形成一个整体连接在车体上,辅助弹簧部分直接与转向架相连,从系统的可靠上考虑,不存在漏气的风险;空气弹簧的装配与分离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当车体与转向架间中心线存在较大的偏移量时,有时可允许达到15mm左右的偏差,仍能保证系统的装配。而通过气囊下子口面进行装配时,在中心线的偏差在5mm左右是能够装配的,过大的偏移时难以实现系统较好地装配。附图说明 图1为空气弹簧系统组成; 图2为常用空气弹簧系统内部装配与分离方法;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专利所述空气弹簧的装配与分离方法;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专利所述空气弹簧的装配与分离方法的实例。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实施原理示意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3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原理示意图,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安装与分离方式,采用空气弹簧与辅助弹簧的自由连接方式,空气弹簧为二系空气弹簧系统总成的上部分,辅助弹簧为二系空气弹簧系统总成的下部分,上部分A先与车体连接在一起,下部分B先与转向架连接在一起;辅助橡胶弹簧的上端板通常为金属部件,空气弹簧气囊与上下金属部件连接好后,通过下金属部件与辅助橡胶弹簧上板之间的非橡胶的带锥面的凹形槽与凸台面及水平面进行装配连接。在空气弹簧系统装车前,空气弹簧与上盖板及下连接件充气装配到位,通过上盖板的定位与连接装置连接到车体上,下连接件的中心通常有一个带锥形导向面的凹形槽或凸台;辅助弹簧通过底板上的连接孔或螺纹连接到转向架上,通常辅助弹簧上端板面有一个带锥形导向面的凸台或凹形槽;当车体在转向架上进行落车时,将空气弹簧下连接件的凹形槽或凸台缓慢套入辅助弹簧上板面的凸台或凹形槽上,同时外水平面配合,即两界面配合到位,从而实现车体与转向架的装配;当车体与转向架进行分离时,直接台起车体,即可实现在此界面上的分离。 空气弹簧在装车时分为两个部份,上部份A由气囊3及下连接件6等组成,下连接 件6为金属部件,和气囊3连接在一块,连接件6和下部分B的上端板4a连接的中心部位 设有带锥形导向面的凸台或凹形槽,凸台或凹形槽由起承受剪切载荷的圆柱面6b、起导向作用的锥形面与过渡圆弧面6c以及水平面6d组成,凸台或凹形槽的外侧为水平面6a。下部份B由辅助弹簧等组成,辅助弹簧的上端板4a在中心部位设有与A部分下连接件10配合的凹形槽或凸台,凹形槽或凸台由起承受剪切载荷的圆柱面4a-2、起导向作用的锥形面与过渡圆弧面4a-3以及水平面4a-4组成,凹形槽或凸台的外侧为水平面4a-l。 装配时上部份A部份安装在车体上,下部分B直接固定在转向架上。当车体落车时,通过上部分下连接件6的带锥形导向装置的凸台或凹形槽与下部分B的辅助弹簧4上端板4a的带锥形导向装置的凹形槽或凸台进行装配连接,通过上下两部分的锥形或弧形面6c和4a-3的导向作用,可以很容易将空气弹簧上下部分装配到位;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当空气弹簧需要承受水平载荷时,水平力可通过水平面(6a与4a-l)的磨擦及圆柱面(6b与4a-2)承担,可以保证空气弹簧在承受水平力时表面不发生滑动与分离;当车体垂向分离时,也可以从此界面非常容易地进行分离。 附图4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实例,通过附图可以看出,该空气弹簧在装车时 分为两个部份,上部份A由上盖板1、气囊3及下连接件6组成,下连接件6为金属部件,与 气囊通过某种方式连接,下连接件6和辅助弹簧4的上端板4a连接的中心部位设有带锥形 导向面的凸台或凹形槽,凸台或凹形槽由起承受剪切载荷的圆柱面6b、起导向作用的锥形 面与过渡圆弧面6c以及水平面6d组成,凸台或凹形槽的外侧为水平面6a。下部份B由辅 助弹簧4组成,辅助弹簧4的上端板4a在中心部位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安装与分离方式及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安装与分离方式,采用空气弹簧与辅助弹簧的自由连接方式,空气弹簧为二系空气弹簧系统总成的上部分,辅助弹簧为二系空气弹簧系统总成的下部分,上部分A先与车体连接在一起,下部分B先与转向架连接在一起;辅助橡胶弹簧的上端板通常为金属部件,空气弹簧气囊与上下金属部件连接好后,通过下金属部件与辅助橡胶弹簧上板之间的非橡胶的带锥面的凹形槽与凸台面及水平面进行装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灿辉莫荣利刘建勋向中华郭红锋陈文海林立钿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