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8379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装置,主要包括电机冷却器,电机冷却器与电机内风路连通,电机冷却器内电机冷却管连通进风箱和出风箱形成电机冷却器外风路,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集电环冷却器,集电环冷却器内设有一隔板将集电环冷却器内腔分隔成顶部连通的两腔室,两腔室的底部连通集电环内风路,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垂直穿过隔板且贯穿两腔室固定于集电环冷却器内,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连通出风箱形成集电环外风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外风路分别与电机内风路和集电环内风路循环换热,大幅降低电机和集电环温升,电机和集电环运行可靠,运行噪声低,整体冷却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外置集电环或其他传动部件的电机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可同时冷却电机、集电环或其他传动部件的电机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的温升直接影响到电机工作性能,为充分降低温升一般采用空空冷却器对电 机进行冷却。专利申请号为CN200810079407. 2的电机用空空冷却器,电机上固定冷却器壳 体,冷却器壳体底部开有进风口和位于进风口两侧的出风口,冷却器壳体内固定有均布的 冷却管,冷却器壳体的一侧固定有风扇,在冷却器壳体内腔经两只隔板将进风口和出风口隔开形成内置进风风路和出风风路,冷却器壳体一侧的风扇抽吸冷却器外部气体送至冷却 器壳体并流经壳体内的各冷却管,再排向冷却器外部形成外出风路,在电机的机座顶部开 有与冷却器壳体底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对应的进、出风口形成内风路,通过冷却器的 外风路对内风路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机的循环冷却。其不足之处在于冷却器只针对 电机主体进行冷却,若电机外置集电环或其他传动部件,电机冷却器则不能实现对电机外 置设备的冷却,电机外置设备与电机热传导,同样会使电机过热,散热不充分,无法实现两 个相对转动机构的信号及电流正常传递,从而影响电机容量致信号与电流无法正常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冷却器只针对电机主体进行冷却,无法对电机外置集电 环或其他传动部件充分降温,外置集电环或其他传动部件与电机热传导使电机无法充分散 热,影响电机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等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对电机主 体冷却且能对电机外置集电环或其他传动部件冷却,可对电机及电机外置设备充分冷却的 电机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包括出风箱、进风箱和设于电机上方的电机冷却器,电机冷却器底部设有分别与电机的电机出风口 、电机回风口相通的电机冷却器进风口 、电机冷却器出风口 ,电机冷却器的两侧面上分别连接进风箱和出风箱,进风箱和出风箱经电机冷却器内的电机冷却管连通,进风箱、出风箱均与外部空气连通,出风箱上设有两只冷却风机,其技术特点是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设于集电环上方的集电环冷却器,集电环冷却器经进风管连接于电机冷却器侧边,所述进风管经连接管连通进风箱,集电环冷却器内设有一隔板将集电环冷却器内腔分隔成两腔室,两腔室的顶部连通,两腔室的底部分别连通集电环的集电环出风口、集电环回风口,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垂直穿过隔板且贯穿两腔室固定于集电环冷却器内,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的一端与外部空气连通,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的另一端依次经进风管、连接管、进风箱、电机冷却管连通出风箱。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均匀穿满集电环冷却管。 电机和集电环工作时,冷却风机强制性抽吸外部气体,外部气体分为两路,第一路 外部气体依次流经进风箱、电机冷却管、出风箱后排出出风箱,电机内部热空气由电机出风3口、电机冷却器进风口进入电机冷却器内部与第一路外部气体在电机冷却管上进行热交 换,热交换后电机冷却器内部的冷空气由电机冷却器出风口 、电机回风口回到电机内、热交 换后第一路外部气体的热空气由出风箱排出实现电机与电机冷却器的循环换热,电机散热 效果稳定;第二路外部气体依次流经集电环冷却管、进风管、连接管、进风箱、电机冷却管、 出风箱后排出出风箱,集电环内部热空气由集电环出风口进入集电环冷却器内两连通的腔 室中与第二路外部气体在集电环冷却管内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集电环冷却管道内的冷空 气由集电环回风口回到集电环内、热交换后第二路外部气体的热空气由出风箱排出实现集 电环与集电环冷却器的循环换热,补充电机和集电环发热损耗,电机和集电环运行可靠,电 机和集电环的防护等级高,使用寿命长;隔板将集电环冷却器分成顶部连通的两腔室,隔板 上均匀穿满贯穿两腔室的集电环冷却管,集电环内的热空气从集电环出风口进入一腔室底 部,从该腔室顶部流至另一腔室,再由另一腔室底部从集电环回风口返回集电环内部,在热 空气流动过程中与贯穿两腔室的集电环冷却管换热冷却,隔板上均匀穿满集电环冷却管, 热空气在两腔室中能充分与集电环冷却管内冷空气换热,换热效果好,有利于降低集电环 内部温升。 本专利技术采用电机冷却器和集电环冷却器分别对电机和集电环冷却降温,由电机冷 却器和集电环冷却器的外风路将外部气体吸入到两冷却器内分别与两冷却器的内风路进 行热交换,大幅降低电机和集电环温升,克服电机和集电环温升对电机容量的限制,保证电 机和集电环运行可靠性,整体结构紧凑、运行噪声低、冷却效果好,可广泛用于汽轮发电机、 水轮发电机、交直流电机等需电机冷却的场所。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电机l,电机出风口 11,集电环2,集电环出风口 21,集电环回风口 22,电机 冷却器3,电机冷却器进风口 31,电机冷却器出风口 32,电机冷却管33,集电环冷却器4,隔 板41,集电环冷却管42,集电环冷却器内腔的两腔室43、44,进风箱5,出风箱6,冷却风机 7,进风管8,连接管9。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电机冷却装置包括电机冷却器3、集电环冷却器4、进风箱5、出风箱6、 冷却风机7、进风管8、连接管9。电机冷却器3底部设有电机冷却器进风口 31和电机冷却 器出风口 32,电机冷却器3内部设有电机冷却管33,电机冷却器3的前、后面上分别连接出 风箱5和进风箱6,进风箱5和出风箱6经电机冷却管33连通,进风箱5、出风箱6均与外 部空气连通,出风箱5上对称设有两只冷却风机7 ;电机冷却器3侧边经进风管8连接集电 环冷却器4,进风管8经连接管9连通进风箱5,集电环冷却器4内设有一隔板41,隔板41 将集电环冷却器内腔分隔成两腔室43、44,两腔室的顶部连通,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42贯 穿两腔室固定于集电环冷却器4内,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42均匀垂直穿过隔板41且隔板 上穿满集电环冷却管,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的一端与外部空气连通,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4的另一端依次经进风管8、连接管9、进风箱5、电机冷却管33连通出风箱6。 图2所示,电机冷却装置安装于电机1和集电环2上部,电机冷却器3和集电环冷 却器4分别对应电机1和集电环2,电机冷却器3的电机冷却器进风口 31、电机冷却器出风 口 32分别与电机1的电机出风口 11和电机回风口相通,集电环冷却器4内两腔室43、44 的底部分别与集电环2的集电环出风口 21和集电环回风口 22连通。 电机1和集电环2工作时,冷却风机7抽吸外部气体强制流经进风箱5、电机冷却 管33、出风箱6后排出形成电机冷却器外风路,冷却风机7抽吸外部气体强制流经集电环冷 却管42、进风管8、连接管9、进风箱5、电机冷却管33、出风箱6后排出形成集电环冷却器外 风路;电机l内热空气由电机出风口 11进入电机冷却器3与电机冷却管33热交换,热交换 后的冷空气由电机回风口回到电机l内部,形成电机与电机冷却器的循环热交换;集电环2 内热空气由集电环出风口 21进入集电环内腔室44底部,热空气由腔室44顶部流向腔室43 与集电环冷却管42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空气由腔室44底部经集电环回风口 22回到集电 环内部,形成集电环与集电环冷却器的循环热交换,从而确保电机1和集电环2散热充分, 整体温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进风箱(5)、出风箱(6)和设于电机(1)上方的电机冷却器(3),电机冷却器底部设有分别与电机的电机出风口(11)、电机回风口相通的电机冷却器进风口(31)、电机冷却器出风口(32),电机冷却器侧面上分别连接进风箱(5)和出风箱(6),进风箱和出风箱经电机冷却器内的电机冷却管(33)连通,进风箱(5)、出风箱(6)均与外部空气连通,出风箱上设有两只冷却风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设于集电环(2)上方的集电环冷却器(4),集电环冷却器经进风管(8)连接于电机冷却器(3)侧边,所述进风管(8)经连接管(9)连通进风箱(5),集电环冷却器(4)内设有一隔板(41)将集电环冷却器内腔分隔成两腔室(43,44),两腔室的顶部连通,两腔室的底部分别连通集电环的集电环出风口(21)和集电环回风口(22),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42)垂直穿过隔板(41)且贯穿两腔室(43,44)固定于集电环冷却器(4)内,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的一端与外部空气连通,若干只集电环冷却管的另一端依次经进风管(8)、连接管(9)、进风箱(5)、电机冷却管(33)连通出风箱(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赵书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