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风冷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49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然风冷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其包括定子、转子、锥形支撑、主轴承外圈Ⅰ、主轴承外圈Ⅱ、主轴承内圈,锥形支撑大端与定子支撑固连,主轴承外圈Ⅰ与转子支撑Ⅰ固联,转子中部设有转子支撑Ⅱ,定子支撑上开有通孔Ⅰ,定子外侧设有蒙皮Ⅰ,转子支撑Ⅰ上开有通孔Ⅲ,转子内侧设有蒙皮Ⅱ,制动环上设有通孔Ⅱ,定子支撑两端分别安装有静止迷宫密封Ⅰ、静止迷宫密封Ⅱ,转子两端分别设有转动迷宫密封Ⅰ、转动迷宫密封Ⅱ,定子右端安装有导风罩Ⅰ,定子支撑左端设有导风罩Ⅳ,定子支撑右端设有导风罩Ⅱ,转子支撑Ⅰ上设有导风罩Ⅲ;定子支撑靠近静止迷宫密封Ⅰ最低点位置开有通孔Ⅳ。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然风冷直驱同步风力发 电机。
技术介绍
对于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散热问题十分关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风力发电技术 的飞速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功率越来越大,散热问题成为制约风力发电机组功率增 大的瓶颈。现有发电机外侧(对于外转子发电机来说指的是发电机转子,对于内转子发电机 来说指的是发电机定子)加工有散热筋,风力发电机组内部装有冷却装置,一般为冷却风 机,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来给风力发电机组散热。当机组的功率增大时,与未加工 有散热筋的发电机相比,加工有散热筋的发电机的热损耗增加更大,为了把损耗热带走,就 必须在机组内部增加复杂的通风冷却系统,这样,不仅增加了风机制造成本,而且增加了风 机的故障点,从而降低了风机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工作可 靠性高的自然风冷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定子、转子、锥形支撑、主轴承外圈I、 主轴承外圈II、主轴承内圈,锥形支撑大端与定子支撑固连,主轴承外圈I与转子支撑I固 联,主轴承外圈II与轮毂连接,主轴承内圈与锥形支撑小端固连,转子中部设有转子支撑 II,制动环与转子支撑II固连,转子外径方向设有转子铁芯,定子内径方向设有定子铁芯, 定子支撑上开有通孔I,定子外侧设有蒙皮I,定子和蒙皮I与定子支撑之间的空腔形成 冷却通道I,转子支撑I上开有通孔III,转子内侧设有蒙皮II,转子的内壁和蒙皮II之间的 空腔形成冷却通道II,制动环上设有通孔II,定子支撑两端分别安装有静止迷宫密封I、静 止迷宫密封II,转子两端分别设有与静止迷宫密封I相适配的转动迷宫密封I、与静止迷 宫密封II相适配的转动迷宫密封II,定子右端安装有导风罩I,定子支撑左端设有导风罩 IV,定子支撑右端设有导风罩II,转子支撑I上设有导风罩III ;定子支撑靠近静止迷宫密封 I最低点位置开有通孔IV。 安装时,风机与水平方向成5度的仰角。当发电机内部形成少量的水时会聚集到 静止迷宫密封I与定子支撑之间,经通孔IV排出。本专利技术利用自然风来冷却整个机组,有利于简化机组内部的通风冷却系统,增加 风机的工作可靠性,提高风机的冷却效率,降低风机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局部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为图1所示实施例冷却风路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2,本实施例包括定子1、转子30、锥形支撑13、主轴承外圈I 9、主轴承外 圈II 10、主轴承内圈11,锥形支撑13大端与定子支撑29固连,主轴承外圈I 9与转子支撑 I 31固联,主轴承外圈II 10与轮毂21连接,主轴承内圈11与锥形支撑13小端固连,转子 30中部设有转子支撑II 34,制动环12与转子支撑II 34固连,转子30外径方向设有转子铁 芯16,定子1内径方向设有定子铁芯3,定子支撑29上开有通孔I 18,定子1外侧设有蒙皮 I 2,定子1和蒙皮I 2与定子支撑29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通道I 33,转子支撑I 31上开 有通孔III15,转子30内侧设有蒙皮II 17,转子30的内壁和蒙皮II 17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 通道II 32,制动环12上设有通孔II 14,定子支撑29两端分别安装有静止迷宫密封I 20、静 止迷宫密封II 5,转子30两端分别设有与静止迷宫密封I 20相适配的转动迷宫密封I 19、 与静止迷宫密封II 5相适配的转动迷宫密封II 6,定子1右端安装有导风罩I 4,定子支撑 29左端设有导风罩IV 35,定子支撑29右端设有导风罩II 7,转子支撑I 31上设有导风罩 III 8 ;定子支撑29靠近静止迷宫密封I 20最低点位置开有通孔IV 22。安装时,风机与水平方向成5度的仰角。当发电机内部形成少量的水时会聚集到 静止迷宫密封I 20与定子支撑29之间,经通孔IV 22排出。参照图3,利用自然风通过冷却通道I 33、冷却通道II 32对机组进行冷却风路I24通过导风罩I 4进入发电机定子1上的冷却通道I 33,对定子1外侧进行冷却;风路II25通过导风罩II 7和导风罩III8进入发电机内部,形成风路III23和风路IV 27,风路III23 经过转子30上的冷却通道II 32将转子铁芯16产生的热量带走,再经过导风罩IV 35的表 面,最后通过通孔I 18排入大气中;风路IV 27通过通孔III 15对锥形支撑13进行冷却,将 轮毂21中产生的热量带走,然后通过通孔II 14形成风路VI 28对锥形支撑13进一步冷却, 然后通过通孔I 18排入大气中;风路V 26通过导风罩III 8对主轴承外圈I 9和主轴承外 圈II 10进行冷却。静止迷宫密封I 20、静止迷宫密封II 5分别与转动迷宫密封I 19、转动 迷宫密封II 6相配合,将定子铁芯3和转子铁芯16与外部隔离,防止湿空气进入。以上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一个优选示范例。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请求保护的 范围并不只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凡与本实施例等效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自然风冷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包括定子、转子、锥形支撑、主轴承外圈Ⅰ、主轴承外圈Ⅱ、主轴承内圈,锥形支撑大端与定子支撑固连,主轴承外圈Ⅰ与转子支撑Ⅰ固联,主轴承外圈Ⅱ与轮毂连接,主轴承内圈与锥形支撑小端固连,转子中部设有转子支撑Ⅱ,制动环与转子支撑Ⅱ固连,转子外径方向设有转子铁芯,定子内径方向设有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定子支撑上开有通孔Ⅰ,定子外侧设有蒙皮Ⅰ,定子和蒙皮Ⅰ与定子支撑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通道Ⅰ,转子支撑Ⅰ上开有通孔Ⅲ,转子内侧设有蒙皮Ⅱ,转子的内壁和蒙皮Ⅱ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通道Ⅱ,制动环上设有通孔Ⅱ,定子支撑两端分别安装有静止迷宫密封Ⅰ、静止迷宫密封Ⅱ,转子两端分别设有与静止迷宫密封Ⅰ相适配的转动迷宫密封Ⅰ、与静止迷宫密封Ⅱ相适配的转动迷宫密封Ⅱ,定子右端安装有导风罩Ⅰ,定子支撑左端设有导风罩Ⅳ,定子支撑右端设有导风罩Ⅱ,转子支撑Ⅰ上设有导风罩Ⅲ;定子支撑靠近静止迷宫密封Ⅰ最低点位置开有通孔Ⅳ。全文摘要一种自然风冷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其包括定子、转子、锥形支撑、主轴承外圈Ⅰ、主轴承外圈Ⅱ、主轴承内圈,锥形支撑大端与定子支撑固连,主轴承外圈Ⅰ与转子支撑Ⅰ固联,转子中部设有转子支撑Ⅱ,定子支撑上开有通孔Ⅰ,定子外侧设有蒙皮Ⅰ,转子支撑Ⅰ上开有通孔Ⅲ,转子内侧设有蒙皮Ⅱ,制动环上设有通孔Ⅱ,定子支撑两端分别安装有静止迷宫密封Ⅰ、静止迷宫密封Ⅱ,转子两端分别设有转动迷宫密封Ⅰ、转动迷宫密封Ⅱ,定子右端安装有导风罩Ⅰ,定子支撑左端设有导风罩Ⅳ,定子支撑右端设有导风罩Ⅱ,转子支撑Ⅰ上设有导风罩Ⅲ;定子支撑靠近静止迷宫密封Ⅰ最低点位置开有通孔Ⅳ。本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性高。文档编号H02K9/02GK101814793SQ20101014730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6日专利技术者何智洋, 尹耀安, 陈习坤 申请人:湘电风能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风冷直驱同步风力发电机,包括定子、转子、锥形支撑、主轴承外圈Ⅰ、主轴承外圈Ⅱ、主轴承内圈,锥形支撑大端与定子支撑固连,主轴承外圈Ⅰ与转子支撑Ⅰ固联,主轴承外圈Ⅱ与轮毂连接,主轴承内圈与锥形支撑小端固连,转子中部设有转子支撑Ⅱ,制动环与转子支撑Ⅱ固连,转子外径方向设有转子铁芯,定子内径方向设有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定子支撑上开有通孔Ⅰ,定子外侧设有蒙皮Ⅰ,定子和蒙皮Ⅰ与定子支撑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通道Ⅰ,转子支撑Ⅰ上开有通孔Ⅲ,转子内侧设有蒙皮Ⅱ,转子的内壁和蒙皮Ⅱ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通道Ⅱ,制动环上设有通孔Ⅱ,定子支撑两端分别安装有静止迷宫密封Ⅰ、静止迷宫密封Ⅱ,转子两端分别设有与静止迷宫密封Ⅰ相适配的转动迷宫密封Ⅰ、与静止迷宫密封Ⅱ相适配的转动迷宫密封Ⅱ,定子右端安装有导风罩Ⅰ,定子支撑左端设有导风罩Ⅳ,定子支撑右端设有导风罩Ⅱ,转子支撑Ⅰ上设有导风罩Ⅲ;定子支撑靠近静止迷宫密封Ⅰ最低点位置开有通孔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习坤尹耀安何智洋
申请(专利权)人:湘电风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