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244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头,该拉链滑块用于同拉片配合形成拉头,包括滑块体及弹片,该滑块体上设有拉片挡块及凹槽,该拉片挡块一端与该滑块体连接,该拉片挡块的另一端位于该凹槽的上方且与该凹槽的侧壁间隔形成缺口以供该拉片的拉杆穿过,该拉片挡块另一端的底面到该滑块体上翼板的距离小于该拉片拉杆的直径,该弹片一端固定在该滑块体上,另一端插入该拉片挡块与该凹槽侧壁间的缺口内,阻挡该拉片的拉杆。该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头,特别是一种可更换拉 片的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头。
技术介绍
目前,存在着多种可更换拉片的拉头,这些拉头容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拉片。例如,2004年8月11日公告的专利号为98108427.3的中国专利技术 专利即揭示了一种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滑扣。该拉链滑扣包括上翼板及位于该上 翼板上的两连接凸耳,该拉链滑扣上设有弹簧容纳孔,该两连接凸耳对应该弹 簧容纳孔间隔竖立在该上翼板上,并朝着其后端延伸,从而与所述上翼板形成 一间隙,用作拉襻的轴的通道, 一掣子杆可枢转地安装在两连接凸耳之间,并 在一端具有一钩子, 一弹簧容纳在所述弹簧容纳孔内,并且其上端与所述掣子 杆的另一端弹性接触,用来促使所述掣子杆作枢转运动,以便能由所述钩子封 住所述间隙。该拉链滑扣通过操作该掣子杆可实现该间隙的启闭,从而使使用 者可以更换各种类型的拉襻。然而,为了实现更换拉片,该拉链滑扣需要专门设置弹簧容纳孔、弹簧及 掣子杆,结构复杂、所需元件较多,不利于拉链滑块的自动化组装。另外,拆 卸拉片时,使用者需要转动该掣子杆才能将拉片脱出,操作比较繁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滑块 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头。一种拉链滑块,用于同拉片配合形成拉头,包括滑块体及弹片,该滑块体 上设有拉片挡块及凹槽,该拉片挡块一端与该滑块体连接,该拉片挡块的另一 端位于该凹槽的上方且与该凹槽的侧壁间隔形成缺口以供该拉片的拉杆穿过, 该拉片挡块另 一端的底面到该滑块体上翼板的距离小于该拉片拉杆的直径,该 弹片一端固定在该滑块体上,另一端插入该拉片挡块与该凹槽侧壁间的缺口内, 阻挡该拉片的拉杆。一种拉头,包括拉链滑块及套设在该拉链滑块上的拉片,该拉链滑块包括 滑块体及弹片,该滑块体上设有拉片挡块及凹槽,该拉片挡块一端与该滑块体 连接,该拉片挡块的另一端位于该凹槽的上方且与该凹槽的侧壁间隔形成缺口 以供该拉片的拉杆穿过,该拉片挡块另一端的底面到该滑块体上翼板的距离小于该拉片拉杆的直径,该弹片一端固定在该滑块体上,另一端插入该拉片挡块 与该凹槽侧壁间的缺口内,阻挡该拉片的拉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拉链滑块通过将该弹片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插入拉片 挡块与该凹槽侧壁的缺口内,封住该缺口,使得该拉片套设于该拉片挡块后受 到该弹片的阻挡不会轻易脱出,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通过该弹片及该缺口的 设置,操作者直接操作该拉片即可完成该拉片的组装、更换,具有操作筒便的 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拉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拉头的立体組装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拉链滑块压铆前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立链滑块压铆后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拉头组装拉片时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拉头组装拉片后的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拉头拆卸拉片时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拉链滑块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拉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该拉头100包括一拉链 滑块10及一拉片20,该拉片20具有一拉杆22,该拉片20通过该拉杆22套设 于该拉链滑块10上。请参照图1至图3,该拉链滑块10包括一滑块体12及一弹片14。该滑块 体12由金属材料模制成型,该弹片14为弹性良好的金属片,该弹片14的一端 固定在该滑块体12上。该滑块体12包括一上翼板11及一下翼板13,该上翼板 11及下翼板13通过一导柱15连接,从而形成一大致呈Y形的滑道以供一拉链 的链齿(图未示)通过。该上翼板11上设有一凹槽112及一拉片挡块17,该拉 片挡块17整体呈弧形长条状结构。该凹槽112位于该上翼板11的后端,该凹 槽112具有一侧壁112a及一底面112b (如图3所示),该凹槽112的底面112b 具有与该拉片20的拉杆22相适配的弧面结构(如图1所示)。该拉片挡块17 一端与该滑块体12的上翼板11 一体连接,该拉片挡块17的另一端位于该上翼板11的凹槽112的上方。该拉片挡块17的另一端形成一底面172,该底面172 具有与该拉片20的拉杆22相适配的弧面结构(如图1所示)。该拉片挡块17 的底面172到该滑块体12的上翼板11顶面的距离小于该拉片20的拉杆22的 直径。该拉片挡块17的底面172与该凹槽112的底面112b形成一间隙173,且 与该凹槽112的侧壁112a间隔形成一缺口 175 (如图3所示)。该间隙173及该 缺口 175的设置使得该拉片20的拉杆22可穿过该拉片挡块17及该凹槽112, 套设于该拉片挡块17之上。请参照图1及图3,该滑块体12的上翼板11的顶面横向设有一容置槽114, 该容置槽114贯穿该上翼板11的前端并穿过该拉片挡块17与该上翼板11的凹 槽112连通。该拉片挡块17对应该容置槽114设有一让位孔174,该让位孔174 与该容置槽114连通。该上翼板11的容置槽114的深度低于该凹槽112的深度。 该容置槽114于该上翼々反11的前端向下凹陷设有一台阶114a,该上翼板11的 前端于该容置槽114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凸块116,该两凸块116位于该拉片挡块 17的外侧。请参照图2及图3,组装时,该拉片20通过拉杆22套设在该滑块体12的 拉片挡块17上。该弹片14收容在该滑块体12的容置槽114内,该弹片14的 一端弯折形成弯折部142扣接在该容置槽114的台阶114a上,该上翼板11的两 凸块116受力发生形变夹持固定该弹片14的一端。该弹片14的另一端插入该 拉片挡块17与该凹槽112的侧壁112a之间的缺口 175内,用以阻挡该拉片20 的拉杆22,防止其在非人为操作条件下从该缺口 175内脱出。请参照图4至图5,在自动化組装本专利技术的拉链滑块10时,首先,将该拉 链滑块10的滑块体12在组装机(图未示)中定位;接着,将该弹片14插入该 滑块体12的容置槽114内,使该弹片14的一端与该上翼板11的前端对齐,另 一端插入该缺口 175内。利用冲压装置对该两凸块116施加压铆力,使得该两 凸块116受力发生变形以夹持该弹片14。利用冲压装置沖压该弹片14对应该台 阶114a的一端,使得该弹片14的发生弯折,形成弯折部142扣接在该上翼板 11的台阶114a上。请参照图6至图7,在向该拉链滑块IO安装该拉片20时,首先,使该拉片 20的拉杆22穿过该拉片挡块17与该滑块体12的凹槽112间的间隙173到达该 拉片挡块17与该凹槽112的侧壁112a的缺口 175处,接着,用力向上抬起该拉 杆22,使该拉杆22向上抵顶该弹片14位于该缺口 175内的部分。该弹片14受 到该拉杆22的抵顶发生弹性变形,向上翘起(如图6所示),从而使该拉杆22 进入该拉片挡块17内。接着该弹片14回弹重新封住该缺口 175,使该拉杆22 无法脱出,/人而形成该拉头100 (如图7所示)。请参照图8,在拆卸该拉片20时,将该拉片20的拉杆22移至该缺口 175处,利用该拉杆22向下按压弹片14的端部,使得该弹片14受力发生弹性形变 (如图8所示),从而使得该拉杆22从该间隙173脱出。由以上叙述可知,该拉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链滑块,用于同拉片配合形成拉头,包括滑块体及弹片,该滑块体上设有拉片挡块及凹槽,该拉片挡块一端与该滑块体连接,该拉片挡块的另一端位于该凹槽的上方且与该凹槽的侧壁间隔形成缺口以供该拉片的拉杆穿过,该拉片挡块另一端的底面到该滑块体上翼板的距离小于该拉片拉杆的直径,其特征在于,该弹片一端固定在该滑块体上,另一端插入该拉片挡块与该凹槽侧壁间的缺口内,阻挡该拉片的拉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燕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