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203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其包含:一轨道,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至少一台车,该台车设有平板,该平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该第一轴承接触于轨道外侧,且该台车设有至少两立板,其中一立板设有至少一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一凹部内,该台车的另一立板设有至少一第三轴承,该第三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二凹部内;借由该平板两侧的第一轴承接触于轨道外侧,可避免台车左右晃动,又凭借该第二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一凹部内,及该第三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二凹部内,可防止该台车行进时偏向一侧,而可大幅减少台车与轨道的摩擦,进而可大幅提升台车的使用寿命及行进时更为顺畅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轨道承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避免台车左右晃动,且 可防止该台车行进时偏向一侧,又可大幅减少台车与轨道的摩擦,进而可大幅提升台车的 使用寿命及行进时更为顺畅的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业界的「输送轨道承载装置」,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由该台车9两侧分别设有 线性轴承91,而可使台车9在轨道8的直线部81内行进,再凭借该台车9前方设有导引部 92,因而可使台车9在轨道8的转弯部82内过弯,因此当台车9上方设有附加电路板93,且 附加电路板93上方设有物品时(图未示),该台车9可在轨道8内继续前进以达到输送物 品的目的;该「输送轨道承载装置」其虽可使台车9在轨道8的转弯部82内过弯,然而因每次 过弯时,该台车9的导引部92即会撞击至轨道8的转弯部82,而使该导引部92受损,进而 大幅缩短台车9的使用寿命,尤有甚者,因撞击力过大,而造成台车9上的附加电路板93偏 离原本位置,导致附加电路板93上的物品掉落于地面上而损毁,因而常为使用者所垢病;是故,如何将上述等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技术设计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 点之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台车左右晃动,且可防止该台车行进时偏 向一侧,又可大幅减少台车与轨道的摩擦,进而可大幅提升台车的使用寿命及行进时更为 顺畅的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其包含一轨道,该轨 道一侧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上方延伸设有承载部,且该轨道一侧设有第一凹部,又该轨道 另一侧设有第二凹部;至少一台车,该台车设有平板,且该平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该 第一轴承接触于轨道其承载部外侧,且该台车设有至少两立板,其中一立板设有至少一第 二轴承,该第二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一凹部内并接触轨道的支撑部,该台车的另一立板设有 至少一第三轴承,该第三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二凹部内并接触轨道的承载部。较佳者,该轨道内设有传动机构。较佳者,该传动机构设有齿轮和链条。较佳者,该台车上方设有附加电路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凭借该平板两侧的第一轴承接触于轨道其承载部外 侧,可避免台车左右晃动,又凭借该第二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一凹部内并接触轨道的支撑部, 及该第三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二凹部内并接触轨道的承载部,可防止该台车行进时偏向一 侧,而可大幅减少台车与轨道的摩擦,进而可大幅提升台车的使用寿命及行进时更为顺畅 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部分分解部分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其轨道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其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其部分轨道与台车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其台车上设有附加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其动作示意图;图8为图7部分后视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轨道;11-支撑部;12-承载部;13-第一凹部;14-第二凹部; 2-台车;21-平板;22-第一轴承;23-立板;24-第二轴承;25-立板;26-第三轴承;3-传动 机构;31-齿轮;32-链条;4-附加电路板;8-轨道;81-直线部;82-转弯部;9-台车;91-线 性轴承;92-导引部;93-附加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 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技术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其包含一轨道1,该轨道1 一侧设有支撑部11,该支撑部11上方延伸设有承载部12,且该 轨道1 一侧设有第一凹部13,又该轨道1另一侧设有第二凹部14,另该轨道1内设有传动 机构3,该传动机构3设有齿轮31与链条32 ;至少一台车2,请再配合参阅图2、图4所示,该台车2设有平板21,该平板21可 接设于传动机构3的链条32,且该平板2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22,请再配合参阅图5所 示,该第一轴承22接触于轨道1其承载部12外侧,且该台车2设有至少两立板23、25,其中 一立板23设有至少一第二轴承24,该第二轴承24设于轨道1其第一凹部13内并接触轨道 1的支撑部11,该台车2的另一立板25设有至少一第三轴承26,该第三轴承26设于轨道1 其第二凹部14内并接触轨道1的承载部12 ;请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当该台车2上方设有附加电路板4时,请再配合图7所 示,凭借该传动机构3作动,可使该齿轮31带动链条32作动,而可使该链条32同时带动台 车2与附加电路板4沿轨道1行进移位,请再配合图8所示,凭借该台车2其平板21两侧 的第一轴承22接触于轨道1其承载部12外侧,可避免台车2左右晃动,而可使台车2平稳 于轨道1上行进,又凭借该台车2其立板23的第二轴承24设于轨道1其第一凹部13内并 接触轨道1的支撑部11,及该台车2其立板25的第三轴承26设于轨道1其第二凹部14内 并接触轨道1的承载部12,可防止该台车2行进时偏向一侧,而可大幅减少台车2与轨道 1的摩擦,进而可大幅提升台车2的使用寿命及行进时更为顺畅的目的,同时可排除附加电 路板93偏离原本位置的缺失。为使本技术更加显现出其进步性与实用性,现与现有技术作一比较分析如 下现有技术1、每次过弯时,该台车的导引部即会撞击至轨道的转弯部,而使该导引部受损。2、大幅缩短台车的使用寿命。3、造成台车上的附加电路板偏离原本位置,导致附加电路板上的物品掉落于地面上而损毁。本技术的优点1、可避免台车左右晃动。2、可防止该台车行进时偏向一侧。3、可大幅减少台车与轨道的摩擦。4、可大幅提升台车的使用寿命及行进时更为顺畅。5、可排除附加电路板偏离原本位置的缺失。以上对本技术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 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轨道,该轨道一侧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上方延伸设有承载部,且该轨道一侧设有第一凹部,又该轨道另一侧设有第二凹部;至少一台车,该台车设有平板,且该平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该第一轴承接触于轨道其承载部外侧,且该台车设有至少两立板,其中一立板设有至少一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一凹部内并接触轨道的支撑部,该台车的另一立板设有至少一第三轴承,该第三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二凹部内并接触轨道的承载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轨道内设有传动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设有齿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设有链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台车上方设有附加 电路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其包含一轨道,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至少一台车,该台车设有平板,该平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该第一轴承接触于轨道外侧,且该台车设有至少两立板,其中一立板设有至少一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一凹部内,该台车的另一立板设有至少一第三轴承,该第三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二凹部内;借由该平板两侧的第一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输送的轨道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轨道,该轨道一侧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上方延伸设有承载部,且该轨道一侧设有第一凹部,又该轨道另一侧设有第二凹部;至少一台车,该台车设有平板,且该平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该第一轴承接触于轨道其承载部外侧,且该台车设有至少两立板,其中一立板设有至少一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一凹部内并接触轨道的支撑部,该台车的另一立板设有至少一第三轴承,该第三轴承设于轨道其第二凹部内并接触轨道的承载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隆财刘晋彰
申请(专利权)人:宏翔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