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盒、防撞梁结构、移动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055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0
本申请涉及吸能盒、防撞梁结构、移动载具。该吸能盒包括:平壁,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方向;第一斜壁,沿第一延伸方向连接在平壁的一端,第一斜壁相对平壁偏转;两个侧壁结构,沿第二延伸方向相对设置,且相对于平壁位于第一斜壁的偏向侧,侧壁结构包括第一压溃筋,第一压溃筋沿第一延伸方向的位置对应于第一斜壁;以及第二斜壁,通过两个侧壁结构连接于平壁及第一斜壁,第二斜壁相对平壁偏转且偏转方向与第一斜壁的偏转方向相同;第二斜壁与第一压溃筋的距离小于第一斜壁与第一压溃筋的距离。该吸能盒可以实现崩溃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平壁处力矩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撞击吸能保护,特别是涉及吸能盒、防撞梁结构、移动载具


技术介绍

1、汽车等移动载具在运行或停止的时候,都可能受到撞击,继而可以设置吸能保护装置,以传递、吸收能量,减少其他零部件的损坏程度,还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在汽车行业,还有许多标准化的测试,例如对汽车可进行后部碰撞的试验。

2、后防撞梁是汽车后部的安全部件,其连接在汽车后纵梁的后侧。然而不同汽车的后纵梁距离地面高度不同,但试验台车的壁障的高度区间是基本稳定的,二者会存在高度差,继而导致重合量不足;此外,实际使用汽车时,例如后纵梁较高,则可能发生的碰撞都是其他较低的物体。这就导致为了保证后防撞梁相对地面的高度位置,使得其与后纵梁存在高度差。这样的后防撞梁在遭到碰撞时,其传递到后纵梁的力会产生一个附加力矩。这个力矩可能导致后防撞梁失稳;尤其是可能会导致后纵梁的弯曲变形,继而增加维修成本。

3、如果通过加强后防撞梁及后纵梁的方式来提高稳定性,则又导致重量增加、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纵梁与防撞梁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壁平行于所述第一斜壁;所述第一压溃筋垂直于所述平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结构还包括第二压溃筋,所述第二压溃筋位于所述第一压溃筋的朝向所述平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溃筋比所述第一压溃筋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结构包括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一斜壁一体式连接,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二斜壁一体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壁包括第三压溃筋和第四...

【技术特征摘要】

1.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壁平行于所述第一斜壁;所述第一压溃筋垂直于所述平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结构还包括第二压溃筋,所述第二压溃筋位于所述第一压溃筋的朝向所述平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溃筋比所述第一压溃筋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结构包括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一斜壁一体式连接,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二斜壁一体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红光李天奇宋亚东孟浩李启斌陆传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