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超薄直线电机驱动的越障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055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式超薄直线电机驱动的越障机器人,包括控制组件与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车轮轴驱动器,车轮轴驱动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组件上端的斜桥、以及对称开设在斜桥上的限位轨,两个限位轨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滑块,两个滑块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跨越调节组件,跨越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车轮轴驱动器一端的两个第二联动器,两个第二联动器之间共同转动安装有攀升履带轮,从而对机器人行进中遇见障碍物前能及时接收信心并提前做出调整,无需人工待障碍物前在调节,且适用于水陆两栖配合使用,提高使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式超薄直线电机驱动的越障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人类在复杂环境下进行科学考察、资源勘探与开发、灾害救援与处理以及进行军事行动的需求与日俱增,能在复杂环境下运行的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成为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水陆两栖机器人能够在水、陆以及水陆过渡带中运行,其作为执行上述任务的载体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2、现有技术中,公布号为cn112026461b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越障机器人,包括壳体,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车轮轴;壳体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位于壳体前端的车轮轴连接以驱动车轮轴转动,其还包括旋转机构和多个弧形桨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车轮轴转动,使得带动旋转机构和弧形桨叶旋转在水中推动其机器人运动,解决了机器人在水中行进作业的功能,但是出现了在陆路的越障功能不足的问题。

3、在现有机器人使用中,无法兼顾水陆两栖的功能平衡,导致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在陆路作业时,需要行驶到障碍物的前端也就是靠近障碍物时,机器人才开始调节自身越障部件的角度,因此影响了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导致任务失败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超薄直线电机驱动的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1)与驱动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1)包括保护壳(110),且保护壳(110)的两侧壁均对称开设有限位通口(120),所述限位通口(120)的内侧滑动设置有限位滑块(130),所述保护壳(110)的内侧安装有与限位滑块(130)相配合使用的组合直线电机(111),两个所述限位滑块(130)之间共同连接有视野传感组件(2),所述保护壳(110)的一端滑动设置有助力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野传感组件(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超薄直线电机驱动的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1)与驱动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1)包括保护壳(110),且保护壳(110)的两侧壁均对称开设有限位通口(120),所述限位通口(120)的内侧滑动设置有限位滑块(130),所述保护壳(110)的内侧安装有与限位滑块(130)相配合使用的组合直线电机(111),两个所述限位滑块(130)之间共同连接有视野传感组件(2),所述保护壳(110)的一端滑动设置有助力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野传感组件(2)包括安装在两个限位滑块(130)之间的接收器(210)、以及安装在接收器(210)一端的扫描器(220),所述保护壳(110)的一端上部安装有信号处理器(211),所述信号处理器(211)与接收器(210)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块(13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牵引斜杆(131),所述保护壳(1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对接销(142),所述控制组件(1)的一端安装有对接销(142),所述保护壳(110)通过对接销(142)与驱动组件(5)相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诚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