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磊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822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车把、车座、后叉、驱动链轮,所述车架包括板状横梁,以及“L”形后梁,且所述后梁一端与横梁中部枢接,该后梁的另一端设置卡槽,并通过该卡槽与后叉中部设置的支撑杆卡合;所述后叉的前端经由连杆与后梁较长一端的中部枢接;所述横梁前端与前叉上部枢接,该前叉的顶部与车把枢接;该横梁的后端设置安装孔,所述车座的安装杆活动连接于该安装孔,且当所述安装杆连接于安装孔时,所述后梁相对于横梁后端向上的运动被限制;该安装杆与后梁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该加强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杆、后梁的另一端枢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代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以其轻巧、经济、方便的特点在当今这个汽车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仍扮演 着无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不得不乘坐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来达到目的地,然而, 对于公交线路没有覆盖的区域,人们就需要另行转乘其他交通工具或步行,这给人们带来 了极大的不便,于是,折叠式自行车应运而生,其以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而逐渐受到人 们青睐。现在流行的折叠式自行车通常包括可折叠的车把、车座、前轮部分以及后轮部分, 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以铰链相连。在使用时,由固定装置将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锁紧,使之 成为整体,在外形上看,可以说是普通自行车的微型版本;在需要将自行车折叠时,前轮部 分和后轮部分以铰链为轴,前轮部分折叠后与后轮部分并列放置,而车把也可通过弯折而 贴近上述车轮部分,从而减小整体的体积。上述折叠式自行车与普通自行车相比,其车架样式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而仅是体 积略有缩小,因此,折叠时无法充分利用各部件之间的空间,其折叠尺寸不能达到理想程度。鉴于上述折叠式自行车的缺点,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名为“A-Bike”的折叠自行车, 此种自行车的力学结构独特,折叠效率最高。但是,由于过分追求体积最小化,使得它的车 轮及变速系统做了比较大异型化的改动,进而导致骑行的舒适性下降,骑行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将车上的多个部件设计为枢接,以 有效减少折叠后自行车的体积。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与车架连接的前叉、车把、车座、后 叉、驱动链轮,所述前叉的下部连接前轮,后叉的后端连接后轮,所述车架包括板状横梁,以 及“L”形后梁,且所述后梁一端与横梁中部枢接,该后梁的另一端设置卡槽,并通过该卡槽 与后叉中部设置的支撑杆卡合;所述后叉的前端经由连杆与后梁较长一端的中部枢接;所述横梁前端与前叉上部枢接,该前叉的顶部与车把枢接;该横梁的后端设置安 装孔,所述车座的安装杆活动连接于该安装孔,且当所述安装杆连接于安装孔时,所述后梁 相对于横梁后端向上的运动被限制;该安装杆与后梁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该加 强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杆、后梁的另一端枢接。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自行车中,所述板状横梁为并列设置的两个,所述后梁为 并列设置的两个,且所述两个横梁分列于两个后梁的内侧;所述前叉设置于两个横梁之间;所述连杆设置于两个后梁之间。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自行车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梁的另一端的对开的两个 箱包体,该两个箱包体的端部与后梁的另一端枢接,且当两个箱包体扣合时,所述后轮、链 轮、横梁、后梁被包覆于其中。在所述箱包体底部设置有转轮。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自行车中,所述驱动链轮设置于后叉的前端,并通过链条 与后叉的后端设置的从动链轮连接。或者,所述驱动链轮设置于后叉的前端,并通过链条与 后叉中部的支撑杆的一端设置的中间链轮连接;该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中间链轮同轴 转动的链轮,该链轮通过链条与后叉的后端设置的从动链轮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自行车中,所述车座的安装杆为中空以收纳车座连杆,所 述车座与车座连杆枢接。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自行车中,所述加强连杆中部设置有缓冲部件。优选实施 方式为,所述缓冲部件为弹簧。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自行车中,所述横梁前端设置有与前叉侧面对应的斜面, 及卡口锁紧装置。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将各个部件设计为枢接方式连接,从而可充分利 用各个部件之间的空隙,使折叠后的自行车体积更小。由于可以实现折叠后的体积更小,外 形更规整,因此,可依常规尺寸制造该折叠自行车,保证了该自行车的骑乘舒适性。再者,增 加设置的箱包体,不仅可在骑行时容纳物品,于自行车折叠时还可包覆车体,大大提高了折 叠时的可携带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折叠自行车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6为本技术所述折叠自行车自图1的使用状态逐级折叠为携带状态 的示意图;图7至图9为本技术所述折叠自行车中车座安装杆的折叠次序示意图;图10至图11为本技术所述折叠自行车中前叉折叠次序的示意图;图12至图13为本技术所述折叠自行车中后叉折叠次序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所述折叠自行车中驱动链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所述折叠自行车中驱动链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照本说明书 后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7、图14、图15,本技术所述折叠自行车包括由车架 25连接的车把1、前叉5、前叉5的下部连接的前轮2、车座10、后叉17、后叉17的后端连接 的后轮18。所述后轮18由驱动链轮带动链条驱动。其中,所述车架25包括板状横梁6以及“L”形后梁8,在所述横梁6的中部设置有 开孔29,该开孔29内设置有枢轴7,所述后梁8的一端与该枢轴7枢接,使得横梁6可绕枢轴7相对于后梁8转动。所述车把1与前叉5的顶部通过枢轴3而枢接,在二者结合处设置有卡件与卡口, 当所述车把1与前叉5成预定角度时,所述卡件恰可卡入卡口内,使车把1与前叉5相对固 定。当卡件自卡口内脱离时,所述车把1可绕枢轴3与前叉5做相向接近的转动。所述横梁6的前端设置有孔30,该孔30内贯穿枢轴4,所述前叉5的上部通过该 枢轴4与横梁6的前端枢接,使得所述前叉5可绕枢轴4做相向接近横梁6的转动。为进 一步对前叉5进行限位,还将横梁6的前端设置成与前叉5的侧面对应的斜面43及卡口锁 紧装置,使得前叉5的侧面与该斜面43相接触时,所述前叉5绕枢轴4的转动即可停止,并 进一步通过卡口锁紧装置将前叉5与横梁6相对固定。所述横梁6的后端设置安装孔15,所述车座10的安装杆11活动连接于该安装孔 15,并且,当所述安装杆11连接于安装孔15时,所述后梁8相对于横梁6的后端向上的运动 被限制。具体而言,可在安装杆11连接于安装孔15的一端设置开孔32,将一连接杆31穿 过该开孔32而将安装杆11与安装孔15活动连接。当安装杆11与安装孔15活动连接时, 受地面影响,横梁6的后端与后梁8之间有一定范围的位移,由于受加强连杆12的限制,使 位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可限制后梁8相对于横梁6的后端向上的运动。所述车座 10的安装杆11可设置为中空,以收纳车座连杆35,从而达到调节车座高度的目的。所述车 座10与车座连杆35为枢接,所述车座10可相对车座连杆35转动。所述后梁8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9,所述后叉17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杆24,且所述 支撑杆24可卡入卡槽9而与后梁8卡合连接。所述后叉17的前端设置有孔33,一枢轴34 贯穿该孔33。该枢轴34上穿插设置有主动链轮20。一连杆27的一端与该枢轴34枢接, 另一端与后梁8另一端的中部的枢接部22枢接。即当卡槽9卡入支撑杆24时,后叉17、连 杆27、后梁8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本技术中,所述主动链轮20驱动从动链轮36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常见的,将 驱动链轮20设置于后叉17的前端,将从动链轮36设置于后叉17的后端,二者之间通过链 条21连接。或者,进一步在支撑杆24的两端分别设置中间链轮38及链轮37,所述驱动链 轮20通过链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以及与车架连接的前叉、车把、车座、后叉、驱动链轮,所述前叉的下部连接前轮,后叉的后端连接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板状横梁,以及“L”形后梁,且所述后梁一端与横梁中部枢接,该后梁的另一端设置卡槽,并通过该卡槽与后叉中部设置的支撑杆卡合;所述后叉的前端经由连杆与后梁较长一端的中部枢接;所述横梁前端与前叉上部枢接,该前叉的顶部与车把枢接;该横梁的后端设置安装孔,所述车座的安装杆活动连接于该安装孔,且当所述安装杆连接于安装孔时,所述后梁相对于横梁后端向上的运动被限制;该安装杆与后梁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该加强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杆、后梁的另一端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王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