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华林专利>正文

一种双限位的电动弯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489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观察内部结构的工业镜的双限位的电动弯曲装置。其包括固定板、弯曲部,弯曲部上连接有拉紧的牵引索,牵引索固定在轮毂上,转轴通过安装在固定板上的电机驱动,转轴上套接有轮毂和与轮毂同步旋转的转盘,转盘极限位置不大于轮毂的极限位置;在转盘的外设有传感器,传感器和电机通过电缆连接有控制线路板,控制线路板内的控制单元包括正向限位控制子单元、反向限位控制子单元和回中控制子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能实现电气和机械的双重控制,稳定性好,能够自动回中且回中位置准确的双限位电动弯曲装置;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弯曲装置的结构和控制复杂,不能实现自动回中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动工业镜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观察内部结构的 工业镜的双限位的电动弯曲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 要对某些工件空腔内的结构进行观察,而由于受工 件结构的限制,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其内部的结构,通常工程技术人员都借助工业镜对工 件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在中国专利中技术名称为电动弯曲内窥镜,公开号为 CN101548872A,其具有用于插入管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其具有能弯曲动作的弯曲部;驱 动单元,其与插入部的基端部连接,生成使弯曲部弯曲动作的驱动力;以及操作单元,其能 够由操作者保持,用于至少对弯曲部的弯曲动作进行操作,驱动单元和操作单元分别具有 驱动单元侧电接点部和操作单元侧电接点部,这两个电接点部能够通过驱动单元和操作单 元在连接分离轴方向的相对接近、离开而相互连接、分离,并且,驱动单元和操作单元具有 能够使驱动单元和操作单元在连接分离轴方向上相互卡定、解除卡定的卡定机构。但是这 种结构比较复杂,控制比较繁琐,不能自动回中。而现有的具有回中功能的弯曲装置一般采 用手动回中,现时的手动弯曲方式需要使弯曲部回中时只能用手旋转手轮大概估计回中的 位置来进行回中,回中位置不精确,回中操作不直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结构和控制比较简单,能实现电气和机械的双重控 制,稳定性好,能够自动回中且回中位置准确的双限位电动弯曲装置;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 的弯曲装置的结构和控制复杂,不能实现自动回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机械构件所受冲击力小,不需 要锁紧机构进行锁紧定位的双限位电动弯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弯曲装置中机 械构件容易受到冲击而损坏,使用寿命短,需要利用锁紧机构锁紧定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双限位的 电动弯曲装置,包括固定板,在固定板上连接有弯曲部,所述的弯曲部上连接有拉紧的牵引 索,所述的牵引索固定在轮毂上,所述的轮毂套接在转轴上,所述的转轴设置在固定板上, 所述的转轴通过安装在固定板上的电机驱动,在所述的转轴上还套接有与轮毂同步旋转的 转盘,所述的转盘极限位置小于轮毂的极限位置;在转盘的外设有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固 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的传感器和电机通过电缆连接有控制线路板,所述的控制线路板内的 控制单元包括正向限位控制子单元、反向限位控制子单元和回中控制子单元。在弯曲部处 于回中状态时,牵引索处于拉紧状态,当电机带动转轴正反向旋转时,轮毂正反向旋转,由 于拉紧的牵引索固定在轮毂上,牵引索的一端张力减小另一端张力加大,从而拉动弯曲部 左右弯转。转盘和轮毂同步旋转,在转盘外设置传感器,从而判定转盘旋转的方向及旋转到 什么位置,传感器将采集的信号传递给控制线路板内的位置识别单元、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内的正向、反向和回中控制子单元来驱动电机正反转,从而带动轮毂正向反向旋转,固定在轮毂上的牵引索带动弯曲部弯曲,完成弯曲部的弯曲动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 作方便,能够准确的回中。当使用具有本装置的手持式电动弯曲工业镜进行工作时,由于工 业镜有可进入物体内腔中观察并可进行弯曲来调节观察范围的特性,要取出时,如弯曲部 还呈弯曲状态,强行退出则会损坏。此时,应用自动回中功能,便能极好地保护装置的完好 性。由控制单元通过位置识别单元识别转盘位置,再判断微型电机是该正向旋转还是该反 向旋转,使转盘达到中位位置,以完成自动回中的动作。利用转盘的形状位置来进行电气控 制的自动回中功能,使得装置电气化、自动化,更加合理化。转盘的极限位置小于轮毂的极 限位置,保证了先利用电气限位,在电气限位失效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机械进行限位,电气 限位与机械限位的结合保障了装置限位效果的稳定性,从而保护了机械零件,使受到的冲 击力大大减小,延长了使用寿命。牵引索可以直接固定在轮毂上,也可以套接在轮毂的外圆周表面设置的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轮毂上设有凹槽,在所述的轮毂外罩设有碗座。牵引索套接在凹槽上,方 便将牵引索固定在轮毂上,同时在轮毂外设置碗座,将轮毂和牵弓I索都罩在碗座内,防止牵 引索从轮毂的凹槽内逃出,防止长期使用牵引索和轮毂受到外部环境和粉尘的影响,提高 构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牵引索可以为一整根,也可以分别通过两根对弯曲部进行操控。作为优选,所述的 牵引索为一根,牵引索的一端焊接在弯曲部的内壁,牵引索绕过轮毂上的凹槽并焊接在轮 毂上,牵引索的另一端也焊接弯曲部内壁上,牵引索焊接在弯曲部上的两端位于同一直径 上。一整根牵引索的两个自由端分别焊接在弯曲部上,在牵引索的中部张紧撑套在轮毂上, 在弯曲部处于回中状态下,轮毂两侧的牵引索一样长短,张力也相同,随着轮毂的旋转,牵 引索一边长一边短,张力一边大一边小,从而带动固定在牵引索上的弯曲部左右弯转,一根 牵引索便于控制和操作而且结构简单,轮毂两边的张力容易平衡和控制。作为优选,在所述的轮毂的上端面的外缘处设有两个销轴,在所述的碗座的内壁 上设有限位销,所述的限位销的长度大于销轴到达碗座内壁的距离。在轮毂的上端面设置 销轴,实现对弯曲装置的机械限位。先由电气控制进行限位,由转盘上的几个缺口来决定正 向及反向的极限位置,也决定了弯曲部弯曲时的最大弯曲角度。如改变转盘上缺口的相对 位置,可调节正向及反向的极限位置及最大弯曲角度。这一特征使限位功能更灵活、更精 确;并且由于转盘的极限位置小于轮毂的极限位置,用电气控制整个装置在未达到机械结 构所允许的最大极限时便停止转动,保护了机械零件不受到频繁的冲击力,使得使用寿命 大大提高。当电气限位失效时,微型电机会带动轮毂继续转动,此时轮毂上的销轴与碗座上 的限位销会限制轮毂的转动,微型电机被迫堵转,堵转信息反馈给电机驱动单元,立即对微 型电机停止供电,从而达到机械限位的目的。机械限位使轮毂、牵引索等机械零件不会受到 破坏性的损坏,极为有效地降低了整个装置被损坏的风险。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线路板上布置有控制电路和与控制电路相连的控制按钮和 电源,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位置识别单元、电机驱动单元;所述的按钮连接着控 制单元,所述的传感器连接着位置识别单元,所述的电机连接着电机驱动单元;所述的位置 识别单元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根据反馈的位置信号判别 后将旋转指令传输给电机驱动单元,所述的电机驱动单元根据指令驱动电机旋转。由传感器、微型电机、电源、控制线路板上的位置识别单元、电机驱动单元、控制单元等组成的电动弯曲装置,不仅应用了软件编程技术,而且应用了微型电机、微电子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性 价比,完善了产品的功能,使操作更加省力、便捷。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轴穿过固定板,所述的轮毂和转盘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上侧和 下侧。轮毂由电机带动旋转,轮毂上固定有牵引索,转盘的外缘设置传感器监测转盘的旋转 位置,将转盘和轮毂上下分隔,可以避免两者互相影响,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和轮毂运转的稳 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的转轴上套接有从动齿 轮,从动齿轮位于转盘和轮毂之间,所述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间设有过渡齿轮。从动齿轮 的旋转带动转轴旋转,从动齿轮位于转轴的中部,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限位的电动弯曲装置,包括固定板,在固定板上连接有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曲部上连接有拉紧的牵引索,所述的牵引索固定在轮毂上,所述的轮毂套接在转轴上,所述的转轴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的转轴通过安装在固定板上的电机驱动,在所述的转轴上还套接有与轮毂同步旋转的转盘,所述的转盘极限位置小于轮毂的极限位置;在转盘的外缘设有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的传感器和电机通过电缆连接有控制线路板,所述的控制线路板内的控制单元包括正向限位控制子单元、反向限位控制子单元和回中控制子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林华立芳陈尧松王海丽
申请(专利权)人:王华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